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長期股權投資計量核算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并逐步走向國際化、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國經濟無論的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快速地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中,長期股權投資會計也應該順時應勢,創新趨同于國際財務報表準則。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
長期股權投資應按初始投資成本入帳;根據取得的方式不同:
第
一、企業合并方式:同一控制下,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帳面價值的份額,付出資產帳面價值與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帳面價值份額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即計入所有者權益且不確認損益)。‚非同一控制下,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付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第
二、企業合并以外的方式: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或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付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計量
根據“成本法”與“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第
一、企業合并方式:同一控制下,成本法核算;‚非同一控制下,成本法核算。
第
二、企業合并以外方式: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成本法核算;‚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權益法核算。
根據“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會計處理:
第
一、成本法:
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應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中屬于本企業的部分;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屬于被投資單位在取得本企業投資前實現凈利潤的分配額,應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
第
二、權益法,根據其明細分錄:
1.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大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應按其差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貸:營業外收入
2.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根據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或經調整的凈利潤計算應享有的份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被投資單位發生凈虧損做相反的分錄,但以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還需承擔的投資損失,應將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應收款”等的帳面價值減記至零為限;除此之外,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將承擔的損失,確認為預計負債。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其他應收款
預計負債
ƒ被投資單位以后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企業應按分得的部分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3.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或相反分錄)
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及處置
第
一、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根據原持股比例部分
原取得投資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余額大于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原取得投資時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余額小于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和留存收益。
‚對于原取得投資后至新取得投資的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相對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屬于在此之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中應享有份額的,一方面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同時對于原取得投資時至新增投資當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應調整留存收益;對于新增投資當期期初至新增投資交易日之間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應計入當期損益;屬于其他原因導致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的同時,應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根據新增持股比例部分
新增的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新增的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和營業外收入。
(注:商譽、留存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的確定應與投資整體相關,需要綜合考慮。)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
首先,按處置或收回投資的比例結轉應終止確認的長期股權投資。
其次,剩余持股比例部分:
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大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小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和留存收益。
‚對于原取得投資后至轉換為權益法之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中應享有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和留存收益;其他原因導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和資本公積。
第
一、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
按分步取得股權最終形成企業合并處理,要將原持股比例部分由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
按帳面價值作為成本法核算的基礎。
第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其帳面價值與實際取得價款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而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處置該項投資時應當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按相應比例轉入當期損益(投資收益)。
(3)2008年度公司實現凈利潤為1020萬元。
假定:A公司和B公司適用的增殖稅稅率均為17%;所得稅均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2007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從2008年起,按新的所得稅法的規定,兩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兩公司均按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假定不考慮所得稅和內部交易的影響,要求:
1.編制A公司2007年1月1日取得B公司10%的股權的會計分錄。
采用成本法(初始計量);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650
貸:銀行存款650
2.編制公司2008年1月1日取得公司20%的股權及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核算的會計分錄。
對于原10%股權的成本650萬元與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600萬元(6000×10%)之間的差額50萬元,屬于原投資時體現的商譽,該部分差額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
‚對于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在原投資時至新增投資交易日之間公允價值的變動(7200-6000)相對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120萬元,其中屬于投資后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部分80萬元(800×10%),應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余額,同時調整留存收益;除實現凈損益外其他原因導致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40萬元,應當調整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余額,同時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帳務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2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40
盈余公積8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72
ƒ追加投資部分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14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1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87
銀行存款113
借:主營業務成本800
貸:庫存商品800
將“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帳面價值)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成本)217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2170
(注:對于新取得的股權,其成本為1400萬元,與取得該投資時按照持股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7200×20%=1440萬元之間的差額應確認為營業外收入40萬元,但原持股比例10%部分長期股權投資中含有商譽50萬元。所以,綜合整體考慮應確認含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商譽10萬元,追加投資部分不確認營業外收入。)
3.編制A公司2008年度與長期股權投資有關的會計分錄及2008年12月31日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余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其他權益變動)225(750×3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225
同時,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損益調整)300
貸:投資收益300
則2008年12月31日長期股權投資的帳面余額=2170+225+300=2695萬元。
當然,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與核算還包括其他很多內容,如:同一控制下與非同一控制下;由“成本法”轉“權益法”時,“(1%)轉(30%)”型與“(90%)轉(30%)”型的具體的計量、核算與會計處理的區別;在所謂綜合整體考慮時所包含的內容及運用等等,在此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新準則的巨大變化,也說明了我國會計又取得進一步發展,更加科學,能夠與時俱進,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順應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