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職金融保險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具有三大特征,即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學做合一,該模式提倡將企業管理與課堂教學活動相融合,營造企業化高職課堂,加強學生的實踐技能,發展學生的職場素養,將學生培養成滿足金融保險企業工作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簡析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并提出見解。
[關鍵詞]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
“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SandwichEducation)最早起源于20世紀的英國桑得蘭德技術學院(SundlandEthnicalCollege),該模式以“工讀交替”為實質,主張讓學生在工作中交替學習以促進方向發展。在信息時代的21世紀,“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被引入中國,并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調整與創新,因此稱作“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提升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教學質量,滿足金融保險企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教師應摒棄傳統人才培養體制,正確使用“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優化課程體系,為學生營造企業化高職課堂,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職業水平。
一、融合“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
教師應認真研究“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學做合一三大特征,優化金融保險專業課程體系(如構建基于真實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活用所學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勤于思考,探索如何正確運用專業知識完成工作任務,這樣可以從基礎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主張優化“人才供給鏈”“創新鏈”和教育系統,均衡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和職場應變能力,而且,現代金融保險企業對人才的職業技能和敬業精神也有很高的要求,對此,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多元化教學法、微課教學法、企業實訓教學法和國際化教學法等)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和金融保險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場素養,推動高職院校金融保險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二、營造企業化高職課堂
教師應組織學生共同營造良好的企業化教學管理氣氛,融合現代金融保險企業文化,指導學生認識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為學生組織各項金融保險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職場應變能力和專業知識轉化能力,培養學生的職場精神和職業技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從“學生”發展為“職業人士”。例如,讓學生參與模擬職場活動,分組扮演CEO、客戶、部門經理、高級助理和基層員工等角色,并指導學生在參加活動的同時學會應用所學知識,積累職場經驗,完善職業生涯計劃,明確自身的職場目標。其次,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時,應積極引入企業因素,建立企業化教學課堂,可以結合企業培訓模式(如案例培訓法、學徒培訓法、角色扮演法等),指導學生認知金融保險企業結構,了解職場需求,增強自身的職業技能。企業在運營與發展中會提前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此降低成本,提高凈利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也應該設計可行的目標,優化班級CIS系統,促進MI系統(班級思想理念甄別系統)、VI(班級行為鑒別系統)和BI系統(班級視覺辨析系統)的有機結合,發揮MI系統的核心作用,創新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風貌,加強企業精神,調動班級成員的主觀意識,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班級輻射力,將學生培養成滿足金融保險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當代企業都制定了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師可以借鑒這一經驗,協同學生制定科學的金融保險企業化管理制度,創新班級規章紀律、班級文化和班級精神,讓學生在良好的集體中參與實踐性學習。
三、加強校企合作深度
目前,大多數校企合作處于淺層次,企業并未深入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教學活動,也有不少高職院校的計劃型教學管理思想根深蒂固,認為一旦將企業合作管理活動融入金融保險教學工作中,常規的教學管理體制必然會被打破,對此,大多數高職院校只是為畢業生提供三個月的頂崗實習活動,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全面了解現代金融保險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不利于實現“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這也是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因此,教師應認真研究“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綱領,協同高職院校利用各種有利的資源,加強本校與當地金融保險企業的合作深度,擴展頂崗實習范圍,推進校企一體化教學活動。另外,高職院校應開辟校內金融保險專業實訓基地,創建模擬企業,讓學生在實訓活動中不斷加強自身的職場素養,落實“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教學策略。
綜上所述,全面推廣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活動,有助于提升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教學質量,將學生培養成滿足就業需要的創新人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正確使用“新三明治”人才培養模式,為學生營造企業化高職課堂,加強校企合作,擴展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從而不斷開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和職場能力。
作者:程明月 單位:江蘇財會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