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引導式教育在特教學校康復教學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討論引導式教育在特教學校康復教學中的應用。方法:現隨機選取在特殊學校就讀的學生24例,分成實驗組12例和對照組12例,對照組學生在康復教學中采取常規教學方法,實驗組采取引導式教學方法,進行教育一年后對兩組學生的運動和平衡方面情況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實驗組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及平衡能力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引導式教育在特教學校康復教學中應用效果良好,能有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平衡功能,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能夠進行身體康復訓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康復,是有效的一種教育方法,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特教學校;康復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的特殊兒童能夠進入到特殊學校進行學習,提升文化水平,但是由于很多特殊兒童在學習期間還需要進行身體系統性的恢復訓練,所以康復訓練教學仍然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內容[1]。由于特殊學校學生的特殊性,正常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在康復教學中教學質量較低,為了提升學生在康復教學中的教學質量,在本次調查中采用的是引導式教學方法,結果發現效果良好,詳細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現隨機選取在特殊學校就讀的學生24例,分成實驗組12例和對照組12例,對照組學生中包括男性學生8例,女性學生4例,年齡8-12歲,平均年齡(10.1±2.1)歲;實驗組學生中包括男性學生10例,女性學生2例,年齡6-10歲,平均年齡(8.1±0.9)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經過臨床醫學診斷符合特殊兒童診斷標準,家長對于本次調查內容知曉明確病能夠完全配合。
1.2方法:在進行引導式教學之前,首先對學生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價,針對于康復訓練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分階段進行評估。每周課程中安排三次康復訓練課程,同時老師對家長進行康復訓練培訓,放學后家長需要再家繼續進行訓練,再學校內每天進行不能低于兩小時的引導教育訓練[2],提高孩子的運動功能以及自我認知能力,協助學生進行吃飯、如廁、穿衣等簡單生活技能,并盡量由學生獨立完成。根據引導式教學之前制定的短期和長期康復目標進行鍛煉,并進行階段性評估,記錄每一周康復情況,每個月進行一次總結,每半年進行一次評估測試,以了解教學情況和效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康復計劃進行調整。
1.3評估內容:對學生的上肢運動和下肢運動年齡進行評估,評定平衡能力,主要包括上下肢主要關節活動能力。功能評估表滿分為72分,分數越高代表功能恢復越好,反之則代表功能恢復較差。
1.4統計學方法:本次調查內容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學生在進行康復教育之前之前上肢運動年齡為(48.2±2.3)分,下肢運動年齡為(47.3±2.1)分,平衡能力為(52.6±3.1)分,進行引導式教育1年之后上肢運動年齡為(65.3±3.2)分,下肢運動年齡為(60.1±2.2)分,平衡能力為(66.5±2.9)分,在進行引導式教學之后,學生的上肢運動年齡、下肢運動年齡以及平衡能力均有所改善,組間差異明顯P<0.05;對照組在進行進行康復教育之前,上肢運動年齡為(46.2±1.9)分,下肢運動年齡為(48.5±2.0)分,平衡能力為(53.4±3.5)分;在進行康復康復教育1年后,上肢運動年齡為(55.8±2.5)分,下肢運動年齡為(52.6±2.0)分,平衡能力為(54.3±2.1)分,在進行康復教育之后,學生的上肢運動年齡、下肢運動年齡以及平衡能力均有所改善,組間差異明顯P<0.05。但是實驗組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在進行康復訓練過程中沒有不良事件發生和副反應。
3討論
引導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主要應用于特殊兒童教育當中,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以醫教結合的方式進行,特殊兒童的康復原則是越早進行,康復效果越好,但是學生在入學后基本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康復訓練只能在醫院進行[3],很多家長不能夠做到及時進行康復訓練,導致特殊學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康復訓練。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引導式教學在特殊學生的康復教學中逐漸應用,引導式教育主要是針對運動功能障礙者的一種教育系統[4],并不是一種康復訓練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老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進而提升中樞系統受損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其形成完整的性格以及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并促使其在生活中主動運用生活技能,保證學生語言、運動以及生活技巧同時發展。引導式教育的主要體現形式是教育與治療相結合,在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過1年的引導式教學后實驗組學生的運動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引導式教學促進了特殊兒童語言、智力和體能等多方面的發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很多特殊兒童家長由于生活各方面影響,不能夠及時的進行康復訓練,當康復和教學結合在一起時,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文化知識,還能進行康復訓練,將教學知識和康復訓練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減少了學習文化課時的單一性,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生活能力,同時也減少了特殊家長在醫院治療時的心理壓力。
綜上所述,引導式教育在特教學校康復教學中應用效果良好,能有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平衡功能,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能夠進行身體康復訓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康復,是有效的一種教育方法,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鄧猛,盧茜.醫教結合:特殊教育似熱實冷話題之冷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2(1):4-8.
[2]陸莎.醫教結合: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J].中國特殊教育,2013(3):8-11.
[3]鄧猛,景時.特殊教育最佳實踐方式及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2(9):3-8.
[4]江一波.引導式教育體系的應用[J].社會福利,2011(3):44-45.
作者:吳敬巖 單位:吉林省鎮賚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