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營改增下的事業單位納稅風險防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以營改增為背景,以事業單位的納稅風險及其防范作為研究對象,從分析營改增對事業單位的積極影響為出發點,闡述事業單位營改增之后面臨的主要納稅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策略,以有效降低營改增后事業單位面臨的納稅風險,提升其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能力。
關鍵詞:事業單位;營改增;納稅風險;防范
一、營改增政策背景分析
為適應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促進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結構性減稅,我國從2012年1月份開始在上海試點推行營改增。2016年5月份開始,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并且先后兩次降低了改革后的增值稅稅率。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為進一步增強市場經濟發展的活力,分別于2018年5月份和2019年4月份先后兩次實施了下調增值稅稅率的政策。在此背景下,事業單位的稅負水平、涉稅業務核算和納稅環境等發生了較大變化,其面臨的納稅風險也較高,需要認真研究。
二、營改增對事業單位的積極影響
事業單位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從整體上來看,營改增對其有四個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大幅降低了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稅制的征管難度,能夠有效降低稅收的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二是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和增值稅稅率下調,有效規避了重復征稅問題,從而為單位創造了一個更加中性、公平的經營環境,對于實現結構性改革和推動消費升級具有客觀的促進作用。三是營改增之后,單位上下游之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被有效銜接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單位稅負的降低和資金流動性的提升,同時也有利于降低財務風險。四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動性壓力,營改增之后事業單位若管控和籌劃得當,可以降低自身的稅費負擔,從而為單位節約一定的資金支出或者延遲資金支出,以緩解單位資金的流動性壓力。
三、營改增后事業單位面臨的主要納稅風險
雖然從整體上分析,營改增能夠給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和企事業單位降低稅負帶來較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從每個單位的視角來看,營改增對于單位的影響具有雙重性。筆者從納稅風險的視角,來分析營改增給事業單位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具體如下。
1.營改增給事業單位帶來了潛在的稅負增長風險營改增給事業單位帶來的潛在稅負增長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直觀上來看,雖然增值稅稅率經過了兩次下調,但是與原來的營業稅相比,部分稅率反而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有可能增加事業單位的稅負。二是按照增值稅稅收法規的規定,單位應繳納的增值稅為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的差值,因此事業單位在營改增之后稅負能否降低的另一個決定性因素是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大小,若單位在運營管理過程中沒有加強對進項稅發票的管理,則極有可能會使單位稅負大幅上升。
2.營改增給事業單位帶來了涉稅業務的核算風險營改增給事業單位帶來的涉稅業務核算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值稅的涉稅業務核算更為復雜。營改增在實施之前,事業單位的營業稅核算較為簡單,按照科目級次只需設置“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兩個科目,即可滿足涉稅業務的會計核算需求。但是營改增之后,事業單位的涉稅業務核算科目級次增加為三級,其中一級科目為“應交稅費”,二級科目為“應交增值稅”“預交增值稅”“待抵扣進項稅”和“未交增值稅”等科目,三級科目為“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減免稅款、進項稅額轉出、出口退稅、增值稅留抵額”等,科目體系遠比營改增之前復雜,對于之前不涉及增值稅業務的部分事業單位來說核算風險大幅增加。二是收入多元化的事業單位的涉稅收入核算難度增加。部分事業單位的收入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營改增之前這些收入由于適用的稅率相同,因此在進行核算時未進行分類核算。但是營改增之后,不同類型的收入涉及的稅率差異性較大,按照稅收法規規定,只有對不同稅率的收入進行分類明細核算的,才能適用不同的稅率;若未分開核算則從高適用稅率,從而增加了收入多元化單位的涉稅收入核算的難度。
3.營改增給事業單位帶來了一定的發票管理風險營改增之后,事業單位可能存在發票管理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增值稅發票的領用、開具和流轉等過程中具有較為嚴格的流程和法規制度,這與營業稅發票管理相比,難度和復雜度明顯增加,若單位在發票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則有可能給單位帶來一定的涉稅風險。另一方面,營改增之后納稅環境和流程、涉稅業務的核算等發生了巨大變化,若單位的業務人員沒有經過相關業務培訓且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則極有可能因為盲目抵扣、核算不準確等問題而增加納稅風險。
四、營改增后事業單位防范納稅風險的對策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到,營改增之后事業單位在稅負、涉稅業務核算和發票管理等方面,將會面臨一定的納稅風險,因此在實務中有必要對其采取防范策略。在此,筆者結合營改增的相關稅收法規政策和自身的工作經驗,從以下角度提出事業單位防范營改增后面臨的納稅風險的策略。
1.積極進行納稅籌劃,降低單位稅負增加的潛在風險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其納稅籌劃主要是指單位為實現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優目標,對單位的投資、籌資和運營管理等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策劃和規劃,以盡量降低稅負成本,提升經營績效的財務管理活動。針對營改增之后事業單位面臨的潛在稅負增加的風險,筆者建議從提高可抵扣進項稅額入手作為稅收籌劃的切入點,通過測算找到營業稅和增值稅的納稅平衡點,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加強進項稅專用發票的管理來提高進項稅的抵扣以降低稅負。平衡點測算可參照等式來計算進項稅抵扣平衡點:銷售額×營業稅征收率=銷售額×增值稅稅率×增值率。其中,增值率=(銷售額可抵扣購進項目金額)/銷售額=1抵扣率。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增加進項稅抵扣額可以有效降低事業單位的稅費負擔,但是在實務中不能為了節稅而采取一些違規手段來獲取可抵扣專用發票。例如,通過要求對方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手段,從而增加了單位的納稅風險,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掌握營改增后的各種稅收政策,對涉稅業務風險進行防范營改增之后,事業單位的整體稅收法規政策體系發生巨大變化,只有通過加強業務培訓等方式掌握營改增后的各種稅收政策和法規,才能對單位新的涉稅會計科目體系進行完善,并強化對不同稅率收入的分類核算,實現對涉稅業務的風險防范。一是在營改增后相關稅收政策法規培訓的基礎上,梳理單位自身的各項經濟業務,積極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對單位的涉稅會計核算科目體系和會計核算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補充,并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來強化核算制度的執行,從而有效降低因會計核算體系不完善和制度不健全所帶來的涉稅風險。二是具有多元化收入來源的事業單位在進行收入核算時,要做好相應的收入輔助核算體系的建立和管控,對于不同稅率的收入進行嚴格的分類輔助核算,以滿足稅收法規的要求,合理規避風險。
3.加強事業單位的發票管理工作,降低納稅風險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到,營改增之后事業單位的發票管理工作的難度和復雜度明顯增加,因此事業單位應當從以下角度采取措施來強化其發票管理。一是通過制定和完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內部控制機制,例如加強發票管理、執行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制度等,加強單位發票管理的內部牽制作用,從而有效避免發票管理風險。二是對單位的涉稅會計核算審批流程進行梳理和完善,針對涉稅風險點設置必要的審核節點,降低單位因核算不規范而產生涉稅風險的概率。
4.搭建信息化平臺,實現納稅風險的信息化管理隨著當前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共享技術的快速發展,建議在事業單位內部積極推行納稅風險的信息化管理,即通過利用信息共享和大數據技術,在單位內部搭建信息化平臺,實現單位涉稅數據的實時共享和快速分析,并在平臺內部根據涉稅風險設立必要的預警指標體系,將分析結果與預警指標體系實現自動比對,當出現風險時能夠及時預警,從而實現對營改增后納稅風險的智能化防范。
五、結語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從國家層面來看具有較大的減稅降負作用,但是從事業單位的微觀視角來看卻具有雙面性。基于此,本文以營改增為背景,重點分析了事業單位在營改增之后面臨的納稅風險,并結合這些風險,分別從積極進行納稅籌劃、掌握營改增之后的各種稅收政策和法規、加強事業單位發票管理、搭建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化管理等四個角度,提出了事業單位進行納稅風險防范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張永麗.“營改增”下事業單位稅務風險及其應對策略.北方經貿,2016(03).
2.查純濤.“營改增”下事業單位稅務風險及其應對策略.財會學習,2017(05).
3.楊君軍.實施營改增后企事業單位的稅務風險控制策略.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6).
4.朱白雙.“營改增”背景下事業單位的涉稅風險研究.納稅,2018(11).
5.王琳.“營改增”對高效涉稅業務的影響及對策分析.商業會計,2017(07).
作者:余靜 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