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增值稅稅率下的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自2018年5月1日以來,增值稅稅率迎來多次重大改革,增值稅稅率的大幅下調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小型企業將獲改革紅利。
關鍵詞:增值稅改革;稅率;實體經濟
1引言
繼全面營改增后,增值稅作為我國的重要稅種,在取得財政收入、調節國民經濟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18年4月4日國務院會議召開以來,為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和經濟成本,進一步減少涉企收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增值稅稅率原適用17%和11%的商品貨物在原先的基礎上下調一個百分點,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5-12月由于增值稅稅率下調帶來的累計減稅2780.5億元,其中制造業減稅1063.9億元,占比38.%,在所有行業中排在首位,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第二產業的扶持和為市場減負的決心,增值稅的稅率下調對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以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為例,探究增值稅改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2增值稅改革對制造業的影響
2.1有助于制造業減稅降負,提升企業效益
制造業是國民支柱產業,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制造業GDP為264820億元,同比增長6.2%,增值稅稅率下調的直接效用就是降低企業稅負,特別是生產型企業,因為增值稅是鏈條稅,僅對產生的增值額征稅,制造業等生產型企業有著較低的進項稅額和較高的銷項稅額,因此增值稅稅負較重,此次增值稅稅率下調百分之一,制造業的稅負將會大大降低,企業利潤率明顯提升。據新華社報道,以廣西柳工集團為例,此輪稅率降低將為該企業減稅1.36億元,僅增值稅就減少1.21億元,占減稅的88.97%,可見,增值稅稅率下調1%就能給企業帶來豐厚利潤。此次新一輪增值稅改革,為進一步落實3月20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更大規模的減稅措施,4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稅率由16%降低為13%,此次降稅力度之大,可見給企業效益也會成倍增加,增加企業的稅收獲得感,使制造業得以輕裝上陣。
2.2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
我國制造業目前面臨的窘境是高端不足、低端過剩,主要高科技產品還是依賴進口,隨著我國的人口紅利不斷喪失,企業生產成本也在提高,在國際市場上失去了價格優勢,增值稅改革使企業有了轉型升級的契機,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企業生產設備也在逐漸升級。另外,由于稅率下調帶來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企業就有了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部門,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企業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我國是農場品種植大國,但農產品的精加工卻沒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部分原因是初級農產品加工廠的稅負較重,增值稅按照13%的計算抵扣進項稅額和17%的銷項稅額,此次增值稅稅率的下調有利于生產企業縮小銷項和進項的稅率之差,使企業承擔的稅負更加公平,初級加工企業利潤率將會有所提高,市場資金也會流入生產行業,推動企業供給側改革,從而進一步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2.3有利于制造業擴大內需,刺激出口
增值稅稅率下調會使制造業成本降低,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銷售價格也會相應降低,從而會刺激市場需求,增加企業銷量,同時在不考慮出口退稅和國外關稅壁壘的情況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也會更低,有利于商品出口,擴大其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
3對小微企業的影響
3.1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和稅收政策
小型微利企業,原是指工業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萬元商業企業不超過80萬元,且從業人數符合相應的規定。小微企業一直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市場活力的動力源泉,但由于市場的競爭日趨嚴峻,小微企業本身又存在融資困難、人工成本高、抗風險能力低等難以克服的困難,并且一直以來小微企業都存在稅收負擔較重的問題,每年都會有很多小微企業瀕臨破產。自十八大以來,國家密切關注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實施了一系列降稅改革措施,將小微企業的年應納稅所得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為500萬元。在今年的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再次強調,要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可見,政府為扶持小微企業的快速發展,出臺了很多具有戰略意義的稅收扶持政策。
3.2有利于小微企業提高利潤,降低融資難度
小微企業一直以來都有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旦資金周轉出現問題,資金鏈出現斷裂,往往就會面臨破產。此次稅收制度改革,增值稅稅率下調使企業的整體稅收負擔率降低,不僅提升了企業利潤,而且企業的現金流也會增多,使中小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高,配合銀行推出的優惠貸款政策,可以使資本流入最需要的部門,使資源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同時,把減稅利好投入到研發部門,可以激發中小型企業的創新能力,將節約下來的稅款充實研發資金,為產品的升級和技術更新提高了有力的保障。目前,企業的研發資金還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這極大鼓勵了小微企業進行更多的發明創造,申請技術專利項目。
3.3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市場公平
稅收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值稅改革使稅制結構更加簡明,同時配合國務院推出的“互聯網+稅收服務”,打造良好的稅收服務生態圈,通過依托大數據和互聯網平臺進行在線辦公,大大減少了稅務機關的征稅成本和納稅人的奉行成本,使市場經濟享受稅收紅利,納稅過程變得更加方便簡潔,這有利于構造良好的稅收服務平臺。通過稅企互動、放管結合,推動稅收營商環境的優化,有力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稅率的下調就減少了政府對于市場經濟的干預力度,讓市場自發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市場公平。
4增值稅改革的建議
4.1降低增值稅稅率,簡并稅率檔次
增值稅的設置應該減少其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和降低稅收征管成本。此前的增值稅改革已經證實,稅率降低會刺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應當向發達國家學習,增加所得稅和財產稅的比重,降低商品稅比重,優化稅制結構。增值稅稅率降低雖然短期來看,會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但從長遠來看會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提高收入,擴大稅基,提高稅收收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目前,通過一系列稅制改革,我國的增值稅稅率檔次已經并為三擋,但從發達國家來看,稅率檔次還是過多,應當三擋并兩檔,即對大多數商品服務適用的一般稅率,再設置一檔對生活必需品和公共產品的優惠稅率,同時對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統一稅率。
4.2推進立法工作,清理地方性優惠政策
我國的稅收立法尚不完善,大多數稅種都是以稅收行政法規或規章的形式存在,《增值稅暫行條例》是國務院依據人大常委會授權的行政法規,并不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缺乏一定的嚴謹性、權威性,在實施過程中又常涉及各地區的政府政策和優惠措施,使之難以達到本來的目的。因此,應加快稅收立法工作,將稅目、稅率、征管方式等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確定下來,保證稅法的權威性,同時應清理過多的地方性優惠性政策,營造公正、透明、高效的稅收環境。
4.3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營造“互聯網+稅收服務”生態圈
依托互聯網平臺,打造網上稅務局,使納稅人、稅務機關和第三方機構共同合作,構建良好的稅收服務生態圈,使涉稅信息互聯互通,實現網上辦公和數據監督,增值稅通過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兩頭監控和存貨的進出數量的對比,可以實時監督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納稅信息,有利于避免稅收的跑、冒、滴、漏,同時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節省稅收機關的征稅成本和企業的奉行成本。在互聯網背景下,企業除了節省人力資本以外,也會及時有效的了解到更多的稅收政策,享受到稅收優惠,從而節約稅收成本。
5結語
此輪增值稅稅率下調對振興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制造業和小微企業迎來改革提升契機,我國的實體經濟有望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將會大大提高。同時,增值稅減稅是全球趨勢,我國的增值稅稅率還有下調的空間,增值稅改革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周廣仁.中國增值稅改革發展四十年實踐與思考[J].稅務研究,2018,(12).
[2]朱玲蘭.增值稅稅率下調對實體經濟的影響[J].稅務籌劃,2018.
作者:王龍祥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