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切實做好2021年糧食生產工作通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切實做好2021年全市糧食生產工作,確保糧食面積穩定,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2021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政辦發明電〔2021〕5號)精神,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切實增強責任意識
在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將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我市地處秦嶺腹地,耕地面積少,立地條件差,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穩定糧食生產工作任務艱巨。各縣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總理重要批示要求,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來抓,堅定不移保面積,
系統集成增單產、多措并舉增地力,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40萬畝以上,為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提供有力支撐。
二、全力抓好糧食生產
(一)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農地農用、糧地種糧,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要統籌利用撂荒耕地,讓耕地“活”起來。2021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任務為240萬畝,其中,商州區40.3萬畝、洛南縣52萬畝、丹鳳縣28.1萬畝、商南縣16.5萬畝、山陽縣41.8萬畝、鎮安縣42.5萬畝、柞水縣18.8萬畝。各縣區要盡快將糧食播種面積分季節、分茬口、分作物分解到鎮辦,落實到村組及具體地塊。夏糧播種面積較上年下降的縣區,要抓住春播關鍵時期,千方百計擴大播種面積,確保全年任務順利完成。
(二)夯實糧食生產基礎。要落實“藏糧于地”戰略,把建設高標準農田作為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優先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全面完成今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繼續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和增施有機肥等耕地質量提升項目和技術,不斷提高耕地質量,提高綜合產能和種糧效益。
(三)提升糧食生產水平。要落實“藏糧于技”戰略,積極推廣各項高產高效組裝集成技術,深入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模式攻關,集中力量攻克影響單產提高、品質提升、效益增加和環境改善的技術瓶頸。聚焦主要糧食作物,大力引進和選用良種,確保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深入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推進行動,不斷提高綜合機械化水平。
(四)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受中等強度“拉尼娜”氣候事件影響,旱澇極端天氣發生概率增大,小麥條銹病、馬鈴薯晚疫病、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多發重發。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及早謀劃和安排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控工作,強化防控措施,壓實屬地責任,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應對有方、應對有效,力爭將重大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及時預警信息,指導農民因時、因地落實防災減災措施。要引導保險機構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實施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完全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降低農民糧食生產風險。
三、強化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要堅決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措施落實,逐級壓實責任,層層分解任務,切實將市上下達的糧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確保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二)創新體制機制。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引導無耕種能力或無耕種條件的農民自主流轉土地,切實提高耕地利用率。積極組建農村專業化服務隊,開展機種、機收、病蟲害統防統治、代耕代管等社會化服務,解決好農民需求問題。
(三)加強政策扶持。各縣區要出臺政策,設立糧食生產專項資金,加大糧食生產財政專項支持力度,加快撥付耕地支持保護補貼資金,強化“誰種糧誰受益,誰多種糧誰多得”導向,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要完善農機補貼政策,充分應用農機報廢補貼政策,淘汰老舊機械,加快推廣適合山地使用的小型農用機械,推動糧食耕種機械提檔升級,降低農民種糧成本。
(四)嚴格督查考核。要將糧食生產納入政府督查督辦和績效考核內容,對工作推進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督查,對任務落實不夠、工作推進不力的,將嚴肅進行通報、約談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