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鄉鎮文化為民服務,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層,將文化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繁榮文化活動的一種有效載體。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員要廣泛地動員、組織群眾參加各種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在參與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從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和繁榮農村文化事業。
【關鍵詞】
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發展
群眾文化藝術工作具有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特征,這是由群眾文化藝術工作具有多元化和多樣性的特征,這是由我國的多民族性決定的,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使得更多的外來文化藝術形式不斷進入我國并逐漸對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產生影響。發展群眾文化藝術,不斷提升群眾文化藝術工作水平,促進更多的文化藝術作品出現,是我國在新形勢下深入發展群眾文化藝術創新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著眼點所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我國群眾文化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基本的源動力,而引導構建良好的社會風氣則是一切社會主義文化藝卡工作和作品所必須扮演的角色。以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其中,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七藝術素質,推進其全面發展。
一、基層群眾文化的基本現狀
(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與群眾文化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隊伍迅速壯大,參與文化的熱情顯著提高;另一方面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策劃和組織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十分貧乏,這就使得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與群眾文化需求之間產生矛盾。
(二)對干文化建設偏重于一時一地文化活動的開展和文化設施、文化工具的簡單建設和配發,缺乏農村文化工作的長遠規劃,僅僅使文化成為農村工作中“錦上添花”的擺設,沒有發揮文化應有的作用。盡管不少村鎮已經基本建成文化基礎設施體系,但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和服務的積極性依然不高,表現在文化服務機構的服務內涵單一、服務頻率低下,導致群眾對文化服務的參與和接受度不高,從而造成了公共下,導致群眾對文化服務的參與和接文化投入與產出的失衡。
二、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策略
(一)以道德建設為中心。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不能局限在傳統的文化發展模式中,必須要與時俱進、轉變思想觀念。文化建設者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思想直德建設為中心,制定符合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計劃,并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做出不懈努力。開展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圍繞愛國敬鄰、尊老愛幼、互惠互助、愛崗敬業等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觀念。考慮到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應盡量采取表演、演講等通俗易懂的形式。
(二)以事實為依據。雖然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析的原則,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還要注重實際問題的考慮,七如農村的發展歷史和特點、農民的生活狀況、農村人口的構成等,制定適合農村發展的目標和計劃。此外,文化活動的開展必須要關注到農民的經濟活動,依據實際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開展商業道德規范學習等貼近農民生產生活的活動,有益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推動文化活動的有力開展。
(三)以文化建設為重點。農村文化的開展,離不開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設施作為農村群眾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重要支柱,應當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首先,應文藝表演、電影播放等話動,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其次,要做好文化設施的管理工作,除了定期添置更新和補充各種圖書、電視節目、電影影:等文化資源外,最重要的是后期對這些設施的維護工作,進行整合,與周邊鄉鎮合作互利,要能夠統籌利用農村一切可以服務于文化建設的文化資源,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大化實現資源共享。文化館工作在基層,與百姓最近、最能了解百姓的心聲。如今人民的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社會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日趨旺盛;人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基本溫飽無憂的百姓,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如今需求與現實卻存在較大的差距。突出表現為基層文化建設薄弱、文化設施陳舊簡陋、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高、文化服務隊伍建設亟待提高等等,加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會逐步解決這些困擾文化長足發展的短板。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建設現代文化服務體系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難點在基層,重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
作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重要環節的文化館和群文工作者來說,改善文化民生,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文化室施免費開放正是提升文化館形象、加快文化館事業改革發展的極好機遇,它既是群文工作者的責任擔當,也是全社會對體現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價值職能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要履行職能,通過積極支持和幫助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帶動百姓生活品質的提升。
作者:朱玉良 單位:杜蒙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