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日語敬語與日本社會的人際關系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人際關系作為敬語的使用依據
(一)上下關系日本社會學家中根千枝最早提出了“縱式社會”(タテ社會)的概念,他指出日本人在交往中更重視人所在的地域、所屬的組織等類似框架的“立場”,從而形成“縱式關系”即上下、優劣,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所謂上下可細分為三種:第一是社會階層地位的上下,即可作同一組織內職能上下來理解。如在工作場所、學校甚至皇室中都存在,這類也被稱為任何場合都要使用的“絕對式敬語”。第二是年齡的上下。從古至今年齡都是左右日語敬語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依然應當優先考慮社會地位來選擇適當的表達。一般地,比起表現主體對方年齡在上的情況下,多使用禮貌語和尊敬語。第三是經歷的長短,換言之這是一種組織內部的等級地位上下,典型的就是前輩與后輩的關系。不論年齡大小,先進入組織的前輩絕對地位高,也就是后來的后輩們都要對其用敬語。在學校的社團里或是公司等都不例外。所以在日本,有比起能力更以經歷、經驗為先的傳統,即普遍而又嚴格存在的“年功序列制”。雖然現在有逐漸淡化的趨勢,但作為日本三大傳統經營模式之一,其影響卻還不容忽視。
(二)親疏關系比如日本人對初次見面者一定會用程度較高的敬語,而漸漸隨著彼此熟悉,語言表達上就變得隨意許多了。這被認為是心理距離上的問題,當然這也存在明顯的個人差異。另一方面就是有社會性距離所產生的親疏界定,這與日本的“內外關系”(即「ウチ」與「ソト」)一致。內外是相對的,這個場合為“內”,轉眼可能變成了“外”。所以比較難把握,尤其對外國學習者而言。但是,當上下關系同時存在時,這種內外要擺在前面,可見其重要程度。可以說內外關系是日語敬語使用的核心依據。那么具體而言,“內”即自己家、學校、公司或屬于自己一方集團的人等,而“外”則為不熟知的其他團體的人等。對內不能用尊敬語,而對外則必須要用。但是需注意的是同第三者談及和自己所屬相同的人時要避諱用尊敬語,例如孩子與外人談及自己父母或員工向客戶介紹自己的上司等情況,要降格使用謙讓與或禮貌語來表達。例如「うちの課長は九州へまいりました」等。
(三)受益關系受益人與施益人的關系這種本來是一時性存在的關系,如醫生與病患、商人與客戶、老師與學生等,與敬語的使用也緊密相關。因為正確的敬語表現應該是自己方受益但把決定權交予對方。一般地,受益方對施益方使用敬語不僅表現敬意與禮貌,也彰顯出個人修養。即使年長者向年輕的學生問路,也會說「道を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這里的「くださる•いただく」作為授受動詞除了表示受益關系,同時也可以體現上下關系。如「社長にこれをいただいたのですか」「先輩が弟に本をくださいました」等。總之,最大限度體現出自己方受益而盡量不顯現出施益于人,這是日語敬語使用的基本原則,也適用于其他多數語言。綜上,人際關系成為日語敬語使用的關鍵,也可以說敬語的語言成立條件除了基本的表現主體、客體及素材外還必須加上人際關系的參與。
二、敬語的語言效果彰顯人際關系
大致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式&莊重小從書信、演講、宴會和各種典禮等,大到外交的場合,使用敬語往往不是單純地表示尊敬對方,多出于渲染莊重正式的氛圍也是交際禮儀的需要。比如對到場來訪的客人說「今日はわざわざご訪問いただき、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您今天特意前來,非常感謝)再如平日里互相交談比較隨便的老同事們一到了會議上做報告或參加公司的某慶典、儀式等,就會突然改用一定程度的敬語表達,這也包含了說話人待人接物的認真態度。
(二)恭維也說是奉承,目的在于討好對方,所以對象一定是地位較高或施恩于己的人抑或是備受眾人歡迎的名人等,例如對專程請來的專家說「白石先生はいつ中國に來られましたか」(白石先生何時到達中國的呢)再如店鋪服務員問買東西的客人說「赤いのはいかがでしょうか。お気に入りですか」(紅色的這件怎么樣,您還滿意嗎)。
(三)疏遠使用敬語會自然地與對方拉開一定距離,所以敬語又被某些學者稱為疏遠的語言,這又和前面說的內外關系相吻合。眾所周知,日本人的內外有別意識非常強烈,對外部的人如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就一定用敬語。而對內如自己公司內部的人則避免使用疏遠的敬語表達。例如「課長の鈴木でございますか。鈴木は只今席を外しております、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が。」(您找鈴木科長嗎?非常抱歉,他現在不在位置上。)本句中對內部上司鈴木并沒有加上“さん”表尊敬,且緊接著用了“ております”這樣的自謙表達,而相反地對來電話的外人就明顯保持距離,用了“ございます”這樣的尊敬語。
(四)親切和藹有時使用敬語還能對聽話對象表達親切,如家里的媽媽對爸爸和自己的孩子們,幼兒園或小學校的老師對小朋友們等情況下就會用「おつまみです」「お絵がきですよ」等。這就是一種愛意的表現,顯得親切和藹溫柔。
(五)教養&高貴不拘小節、語言粗俗就很難給人留下好印象,尤其是日本人把敬語也看作一種教養性的體現。使用敬語是追求語言的高雅,掌握其恰當地運用尺度,會使對方心情愉悅,促進人際關系上更加親密。敬語中禮貌語的這個功能尤其明顯且女性用得非常多,如「お言葉遣いがお悪くていらっしゃる人もけっこういますね。」(現在也有不少言語不注意分寸的人呢)。
(六)挖苦&開玩笑有時因情景需要,對話一方突然轉用敬語,意在表達其責備、挖苦或開玩笑,拉開彼此的距離。例如「おかげさまで、また不合格です」(托您的福,沒及格)再如A:「私がそうおっしゃるんだから、間違いないんだよ」B:「ふーん、おまえがそうおっしゃったかのか」A說的“おっしゃる”是說話人對自己的玩笑話,而B所回應的“おっしゃった”就是有諷刺意味的。綜上,日語敬語的使用能體現一個人的心境或心智,因為它是集說話人心理因素的待遇意圖和社會人際關系因素的待遇表達于一體的。雖然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但是敬語的運用得當會獲益頗多。現代日語敬語已逐漸演變成一種社交語,不斷地被大眾化、簡略化和平常化,那么靈活運用敬語的能力也要靠社會生活實踐。內外不同,上下有別,親疏有距,日語敬語是以人與人之間的存在距離即人際關系為前提的,那么設定好與對方的立場和距離也就可以說是其正確使用的標準。我們在學習時還必須了解語法之外的日本人的人際關系理念。
作者:肖霄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