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詞典和字典現代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漢語的工具書分為詞典和字典兩種。時代迫切需要詞典和字典現代化。這是與漢語生活的現代化密切相關的。中國的語言生活在20世紀發生了巨大變化,普通話代替方言,白話代替文言,已經成為漢語公共交際的事實。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漢語工具書一直在追隨這種進步的變化,但是,從觀念到實踐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與封建社會結束比較早的國家相比,顯得非常落后。
在漢語工具書現代化方面,我們首先要感謝魏建功先生。他在1950年接受葉圣陶先生的邀請,擔任“新華辭書社”社長,開始主編《新華字典》。提出“絕對以音排列”、“以語分字”、“廣收活語言”、“適合大眾”等進步原則。[10]終于在1953年正式出版《新華字典》。其次是呂叔湘、丁聲樹等先生。1956年國務院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責成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寫以確定詞匯規范為目的的《現代漢語詞典》。[15]呂叔湘、丁聲樹先后擔任主編。終于在1965年出版“試用本”,1978年正式出版?!冬F代漢語詞典》使漢語工具書現代化在《新華字典》的基礎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從此,配合語文現代化新生活的新型語文工具書不斷涌現。這是中國語文生活中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李行健主編的《現代漢語規范字典》(下面有時簡稱《規范字典》)1998年由語文出版社出版,給漢語工具書的發展帶來一股新風,引起學者們見解新穎的討論。大家在贊揚它的規范意識的同時,指出它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本文運用語言理論,結合有關成果,討論漢語工具書現代化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1.必須區分詞典和字典
英語只有詞典,不需要字典,漢語詞典和字典都有需要。因為任何語言都有幾萬個活著的詞,但是不是都有很多的字。英語用26個音素字,不需要專門的字典去解釋。漢語通用的字有7000個,所以需要字典。[8][P254]
漢字的字在古代記錄的基本上就是詞,所以古代的詞典就可以直觀地叫做字典。在現代漢語中,雖然詞典不能簡單地叫做字典,但是,單字基本上仍然記錄有意義的語素。一種語言的語素的總數肯定少于詞的總數。通過語素學習詞,可以一定地提高效率。這就好比一些英語單詞學習手冊,把詞根、詞綴從大量的詞中拆分出來。所以語素意義上的“字典”,可以比詞典更加簡明地提供基本信息,可以為鞏固學過的詞語提供聯系。這樣字典的存在有一定意義的必要。但是,要完全解決語言使用問題,更加需要詞典。
有些人仍然不愿意區分詞和字,也就不會明確區分詞典和字典的不同。黃河清等寫的一本書在中國內地出版用了術語“詞、詞典、詞組、詞義”等,可是在中國臺灣重新出版的時候,出版者卻違背作者的原意,把這些術語“翻譯”成了“字、字典、字組、字義”等,語素“詞”全部強行改換成“字”。[3]
《規范字典》把“非”分開成“非1”和“非2”,是非??茖W的創新。但是“非2”的解釋是“指非洲”?!胺侵蕖痹凇胺?”里面沒有也不可能解釋。如果有小朋友問“非洲”是“誰”,我們只好叫他再去查詞典。
即使要讓詞典和字典兩種工具書同時存在,也絕對不能混淆字典和詞典的功能,不能混淆“字”和“詞”的性質。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就出過一本《英文部首字典》。把“英語語素構詞詞典”,叫做“英文部首字典”,這是牛頭不對馬嘴!這是缺乏語言理論常識的表現。它嚴格混淆“字”和“詞”。一個字的部首和一個詞的詞素,怎么能夠等同?這好比把北京市、長沙市、韶山市3個級別分別是省、地區、縣的城市并列在一起。為什么會在研究外語的人那里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觀念?因為有些研究漢語的人現在還認為詞是字構成的,說漢語的詞匯可以通過漢字擴大,英語詞的結構復雜,“不能類推”。[1]其實,英語單詞完全可以通過詞根、詞綴這樣的語素類推。不過,英語語素一般不像漢字用一個語素字書寫,而是用幾個音素字書寫。
詞典可以包含字典,字典不能包含詞典。一般來說有了《現代漢語詞典》,就不需要《新華字典》了。但是《新華字典》為什么也暢銷呢?表面的原因是,重量輕價格又便宜。其實,使用字典的人往往是已經掌握漢語的人,只是經常忘記書面上用什么字表現。一個大學的中層干部因為一個詞的意思不懂,打電話問我。我說你查了詞典沒有。他說查了。原來他一輩子只知道小學就買了的《新華字典》。為了方便小學生,應該精簡現代漢語詞典中那些雜質和不常用的詞語,編輯一本《新華字典》那么重的《漢語詞典》。
2.詞典和字典的編寫必須現代化
我們現在非常需要現代化的詞典、字典這樣的漢語工具書。以漢語為第一語言的小學生、中學生,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外國學生和中國少數民族學生更加迫切需要這樣的工具書。[6]漢語工具書的現代化直接影響漢語的正常使用和健康發展,它應該成為漢語應用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它需要長期的連續的比較穩定的又有現代化思想武裝的研究隊伍。
現代化的語言工具書,是與現代化的語文生活密切相關的。80年以前,“白話文運動”廢除文言文,使漢語的書面語不再是一種古董一樣的少數人的擺設,而是成為接近口語的充滿活力的大眾交際工具。同時“國語運動”使漢族人的口語逐漸形成了統一的交際方式。中國語言的現代化在這一個世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語言能夠更加適應中國的國家現代化的需要。我們的漢語工具書雖然一直在追隨這種現代化的需要,但是目前從語言觀念到語言實踐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3.詞典和字典需要加強時間和空間規范意識
作為普通話詞典應該是對現代共同漢語的單一系統的共時描寫詞典,不是普通話跟古代漢語、方言的對比詞典。因此,要具有強烈的時間和空間意識。[7]可是這方面的問題仍然存在。
目前《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雖然在區分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方面表現出了最高的水平,但是,距離現代化的要求還有距離。這里應該肯定的是在1990年修訂中,《新華字典》更加自覺地修改了“一些不符合現代漢語普通話表達習慣和規范的釋義”,例如把“位次于后”改為“地位次于皇后”。[9]這是工具書本身的在語言現代化道路上的明顯進步。
對于“蜈蚣”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用了“有一對足”,《新華字典》相應地用的是“有腳一對”。很明顯,《新華字典》更加現代化,用“腳”代替了“足”。相反,對于“豬”的解釋,《新華字典》用了“體肥”,《現代漢語詞典》更加現代化,用的是“身體肥”。再例如,《新華字典》用古代詞“此”解釋現代詞“這”,用方言詞“曉得”解釋共同語的詞“知道”,缺乏語言規范的時間、空間意識。同樣,《現代漢語規范字典》收集大量古代漢語的語素意義,是一種倒退,更加嚴重地缺乏語言規范的時間意識,使規范失去了真正意義,與它名稱中的“現代漢語”背道而馳。
例如,《現代漢語詞典》收集了“要fio”,用“〈方〉不要”解釋?!癴iào”完全違背普通話語音系統中音節結構的規則,不可能在普通話中成長。所以《應用漢語詞典》把它刪除了。但是,《應用漢語詞典》也保留許多方言詞。例如,“mǎo”,漢字寫成“有”缺少里面兩橫,用“[動](粵語)沒有”解釋。即使要收集一些方言詞,又怎樣進行比較科學的解釋呢?對比《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方〉沒有”,我們發現用“粵語”注釋是畫蛇添足,因為湘語等方言也有。至于讀“mǎo”的聲音,就像模仿外來詞的聲音,不可能逼真。這個詞注釋成“上聲”,可是長沙、衡山等地方的方言讀“陽去”。再說,這個方言詞能否取代普通話“沒有”或者“沒”,跟外來詞一樣在普通話中流行呢?我們需要把不會說普通話的人夾雜的方言詞,把不會寫白話文的人夾雜的文言詞,都當做現代漢語的詞收集到詞典中嗎?
4.詞典必須重視詞意識和正詞法
《現代漢語詞典》一開始就以詞為單位拼音,這是漢語詞的拼寫在現代化方面的表率。在1996年的修訂中更加注意詞的書寫規范的引導。例如,異形詞在確認的主要詞形下面進行解釋,其余詞形下面只說明同主要詞形?!斑@樣做有導向作用,樹立了規范。”[14]
但是,這些進步還是不夠。正當我們需要《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進一步出現新的現代化突破的時候,我們卻看到在同樣的編寫隊伍編寫的其他詞典中還有一定的倒退現象。例如《新編漢語詞典》[4]的編者李國炎、莫衡、吳崇康、單耀海4人都是《現代漢語詞典》的編者。這部詞典與《現代漢語詞典》的主要不同是詞語采用逆序集中??墒侨∠~語的拼音,使一些詞的讀音無法得到準確的反映。多音字包括輕聲不能得到準確信息,例如“打點(dadian)”。
他們為香港編輯的一本類似的字典中,放棄了詞式拼音,改為漢字式拼音,也許是為了尊重出版者的“實用性”要求,而放棄了“科學性”?!冬F代漢語詞典》的老主編呂叔湘先生,在為《新編漢語詞典》寫的序言中說,他當時問作者《新編漢語詞典》跟《現代漢語詞典》有什么不同,作者說“《現代漢語詞典》注重科學性,我們要編的是首先考慮實用性?!蔽覀冋J為實用性應該使科學變得容易接受,不是放棄科學。
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已經看到李行健主編的《現代漢語成語詞典》[5]對成語的拼寫,全部遵守了正詞法規則。例如“千言-萬語”寫成“qiānyán-wànyǔ”,“淚如雨下”寫成“lèirúyǔxià”。
5.漢語詞典同樣應該說明詞性
給詞說明詞性是漢語工具書迫切需要進行的現代化工作。事物肯定可以分類,只是有的容易有的難。語言中的詞都可以根據功能分類,確定詞性。各種語言的詞典一般會說明詞性。由于漢語在書寫實踐中長期出現不按照詞書寫等舊習慣,人們難以確定漢語的詞和詞性,所以一直缺乏全面說明詞性的詞典。隨著漢語應用的發展,特別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需要,這個問題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20世紀末期,中國從對外漢語詞表,到相關的詞典,都開始說明詞性。
這里要特別提到2000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郭良夫主編的《應用漢語詞典》。這是到目前為止,在詞典現代化方面最先進、最全面的成果。它在繼承《現代漢語詞典》的好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詞性,采用正詞法,插入文化知識等。
我們忍不住要問:《現代漢語詞典》在修訂過程中為什么不做這樣的改進工作呢?
6.詞性說明不應該用于語素或者字典
由于傳統習慣的影響,人們往往不同程度地把“字”和“詞”混淆在一起來做語言工具書編寫工作?!稇脻h語詞典》凡例說:“比詞小的詞素……也一律標注詞類”。這就不僅造成矛盾,而且詞素或者語素跟詞不是數量上的大小關系,而是使用上的不同性質的關系。
《現代漢語規范字典》的“前言”說:“給詞標注詞性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當前我國通行的字典、詞典一般都沒有標注詞性”。對于詞典,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警告,也是漢語詞典現代化的一種重要的覺醒。但是,在字典上面標注詞性,卻有點南轅北轍了。給字典上的字記錄的語素說明詞性,不僅不倫不類,沒有必要,而且會帶來許多主觀錯誤和麻煩。[2]
給“字”確定“詞性”,好比給“眼睛”而不是給“人”去解決戶口。這不僅沒有積極價值,反而有些消極作用。本來我們的教育使我們不能區分“字”和“詞”,這樣反而強化了這種混淆。例如,《規范字典》第37頁,有“并”的一個解釋是“表示兩件以上的事同時進行或者被同樣對待,相當于‘一起’”,例子有“工農業并舉”。根據詞性“副”,我們應該可以說“工農業并發展”??墒鞘聦嵣蠟槭裁床恍??因為這正是詞素意義,雖然與詞“一起”的意義一樣,但是它們的語言構造功能不同?!安l展”(一個詞素+一個詞)要說成“一起發展”(兩個詞構成的詞組)。“如果詞素和詞的功能完全一致,這當然是很理想的??墒鞘聦嵣喜煌耆绱??!保?1]
這也許在古代漢語中基本上可行。今天我們是用來創造句子的“詞”不再是用一個“字”書寫的。一個詞內部的結構分析,如同分析歷史上留下來的化石,如同分析建筑用的磚。如果一定要把磚打碎,當作幾塊磚來使用,那么肯定會使用“故呢,一定要及時治療”這樣別扭的句子,把不能自由使用的“故”來代替自由單位“所以”。
7.詞典應該區分單音節的詞和語素
漢語的詞典是在字典這座大樓上面經過修補建筑起來的,顯得不倫不類。如果要編寫詞典,我們必須推翻字典的模型,重新設計詞典的模型。這樣才能促進詞典科學化、現代化。這不是不要優良傳統,而是要敢于打破不良傳統。對于思想保守的人,需要忍痛割愛,才能避免更大的痛苦。
目前比較進步的詞典《應用漢語詞典》在凡例第一條說:“本詞典分單字條目和多字條目”。這跟《現代漢語詞典》完全一樣。這種按照字或者音節的數量來區分語言單位的做法沒有抓住語言單位的實質,也是不符合語言使用實際需要的。人們需要知道哪些是詞哪些不是詞。這樣才方便規范地用詞來說話。
例如,如果知道“知”、“幸”在現代漢語沒有詞的功能,中學生作家郁秀就不會在她的小說《花季,雨季》第123頁(海天出版社,深圳,1996年)出現“真不(知),這是你們的(幸),還是不幸?”的句子。這句話應該連同問號一起修改成“真不知道,這是你們的幸運還是不幸?!辈蝗?,《現代漢語詞典》怎么用“不幸運”解釋“不幸”?
問題是:《現代漢語詞典》又用“幸運”解釋“幸”,只是例子屬于包含“幸”這個語素的詞或者成語“榮幸,三生有幸”。讀者無法體會“幸”的這種功能不是詞的功能,所以容易錯誤地當做詞去用。
如果我們的詞典能夠明確地把“單字條目”區分成“單字(音節)詞”和“語素”。如果通過詞典進行引導,并且通過語文教學貫徹這種思想,那么上面問題就會逐步得到解決,現代漢語詞的規范就能夠得到普及。這樣,普通話的普及就不是停留在語音和文字的形式上,而是深入到了詞匯和語法層次,就有希望形成系統和規范的現代漢語。
這里,我們要特別感謝美國語言學家JohnDe-Francis(德范)1996年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了《ABCChinese-EnglishDictionary》。把字作為一個特殊條目夾雜在詞條中間說明它有哪些表達語素的能力。這樣不是字牽著詞走,而是詞牽著字走,就真正體現詞典的性質。
8.解釋用的詞語要盡量常用化
?ピ諮細褡裱?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的基礎上,用盡可能常用的詞語解釋。用同義詞解釋意義,確實是一種非常方便的辦法。但是,用來解釋的詞語如果更加不常用,那么,正如古代人用同音字的辦法給漢字注音可能越注釋越讀不出來一樣,這種解釋可能越解釋越糊涂。我們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就可以找到這樣的毛病。例如,查找“拌”,解釋是“攪和”;再查找詞條“攪和jiaohuo”,解釋是“〈方〉混合;摻雜”;再查找“混合”,解釋是“摻雜在一起”,查找“摻雜”,解釋是“混雜”;再查找“混雜”,解釋是“混合摻雜”。這樣進入了死胡同。我又回頭查找“攪”字條下面的解釋“攪拌”,才算基本解決了問題?!皵嚢琛钡慕忉屖恰坝霉髯拥仍诨旌衔镏修D動、和弄,使均勻?!边@里還有一個問題:怎么能用“攪和〈方〉”這個方言詞進行解釋?方言詞是北京方言中的還是南方方言中的,情況又大不一樣。又例如,查找“誹”,解釋是“毀謗”;再查找詞條“毀謗”,解釋又回到“誹謗”。
在《新華字典》中,我們發現,“這”用“此”解釋,“知道”用“曉得”解釋。這好像是面向古代、方言地區的人翻譯詞語。這怎么能夠很好地為學習共同漢語的現代人服務呢?
所以,用同義詞方法解釋,應該用常用詞解釋不常用詞,對于常用詞我們不能用不常用詞進行同義解釋,而要盡可能用定義的方式解釋,并且定義解釋用的詞語盡可能選擇更加常用的,更加容易理解的。這樣看上去浪費了一些篇幅,實際上節省了讀者使用中的許多時間,而且真正解決了疑問。
英國的《朗文當代英語詞典(LongmanDictionaryofContemporaryEnglish)》[12]收集了5.6萬詞條,只用0.2萬個常用詞(definingvocabulary)解釋,¼,而且幾乎都有完整的句子例子。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俞士汶教授認為這本詞典是“受限語言”的杰作[13]。
9.詞典、字典編寫者要有語言理論素養
隨著普通話在國內的普及,隨著漢語在國外的流行,漢語的詞典、字典迫切需要上面這樣的編寫思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許多人來參與詞典、字典的編寫是好事。雖然編寫詞典、字典不是個別人的專利,但是認為會說普通話的小學生也可以編寫詞典、字典,這就忽視了它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同時,有人錯誤地認為語言學專家去編寫詞典、字典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這就會導致符合素質要求的人不能做,做的人可能不具備基本素質。如果總是這樣,那么我們的漢語工具書事業怎么順利發展呢?當然,即使是語言學者,如果缺乏現代化的思想,缺乏現代漢語的發展意識和規范意識,也不能實現詞典、字典編寫現代化的目標。新晨
參考文獻
[1]陳蒲清.《論世界文字發展軌跡與漢字》[J].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4).
[2]程榮.《漢語辭書中詞性標注引發的相關問題》[J].北京:《中國語文》,1999,(3).
[3]黃河清.《Dictionary和“字”》.香港:《語文建設通訊》,2001,(67).
[4]李國炎等.《新編漢語詞典》[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3.
[5]李行健主編.《現代漢語成語詞典》[J].長春:長春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