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寫作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探索。我們為你提供了8篇不同風格的產業風險參考范文,希望這些范文能給你帶來寶貴的參考價值,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產業在發達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風險投資的參與、支持和推動功不可沒,在信息產業的商業化發展過程中,風險投資更是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國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歷程中,不可輕視信息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對各個經濟層面的帶動作用,主要探討先進國家運用風險投資發展信息產業的成功經驗,為解決我國在此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風險投資;信息產業;資本市場
1美國信息產業風險投資的經驗
1.1硅谷風險投資對信息技術創新的激勵作用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信息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促成了美國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這是一個以計算機產業為核心,包括電子器件、計算機整機、外部設備、軟件與網絡等在內的新興產業部門。因此,為了加大信息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和引導風險投資向信息技術產業流動,風險資本在美國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僅1987年至1996年,美國風險資本家向包括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及服務、通訊等在內的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就從21億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48億美元,信息技術產業的總產值從2175億美元增加到4445億美元。
而在美國,硅谷則是信息技術革命最早的產業核心。在那里,盤踞著世界信息產業的先鋒企業,如惠普(HP)、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等等。硅谷的成功也許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因為那里有斯坦福大學這樣的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的科研精英,因為那里有自由創新的創業環境,更重要的是因為硅谷有不斷促進創新和創業的風險投資市場以及納斯達克為其提供的良好的定價機制和風險資本的退出機制。
硅谷能夠成為全世界IT業矚目的焦點,在它的發展歷程中,風險投資的作用舉足輕重。1999年,硅谷首次公開上市的企業達到72家,有13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涌向這一地區,占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的1/3。目前,硅谷聚集了大約7000多家高科技公司,其發展最快的時期,每星期誕生11家新公司。甚至有人戲稱風險投資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里的高科技公司極大地推動了硅谷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①在風險投資的促進下,不斷涌現的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②風險資本有力地支持了創新技術企業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③風險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
1.2美國發展風險投資的成功經驗
一、體育產業風險投資簡述
體育產業風險投資是一種集金融、創新、科技管理與體育市場于一體的資金運作模式。它是由專業投資機構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有潛在發展前景的新創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項目、產品注入資本,并運用科學管理方式增加體育產業風險資本的附加值,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集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運作規范;(2)定位于高新技術體育產業,有效率的基礎體育產業的基礎建設等;(3)以實業投資為主,但也作一定比例的體育產業資產證券投資;(4)它區別于“行業風險”。
在我國,大規模的體育科技創新活動推動著相關體育產業的不斷升級換代,而傳統的體育企業運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量出現的新興高科技體育企業對融資等金融服務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下,體育產業風險投資應運而生。(1)有利于促進高科技體育產業的發展;(2)有利優化體育產業資本市場結構,強化產權約束功能;(3)有利于推進我國基礎體育場館設施的快速發展加快基礎體育場館設施建設;
二、我國體育產業風險投資存在的問題
1、對體育產業風險投資認識不足,有2個錯誤傾向:(1)將其簡單地與籌集資金等同:(2)認為其發展不利于其他金融部門的發展。
2、體育產業風險投資機制不健全,難以建立起有效的體育產業投資風險約束機制。
3、投資資金規模小。無法形成資金滾動成長、自我增值的運作機制。
4、法制不統
摘要:文化休閑產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與風險投資的制度安排高度契合,使得風險投資對其表現出高度偏好。文化休閑產業風險投資體現了知識與資本結合的力量,必將對我國文化休閑產業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國文化休閑產業風險投資發展快、潛力大,但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問題,需建立完善相應政策措施,引導其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分析了我國文化休閑產業風險投資的有利環境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文化休閑產業風險投資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休閑產業;風險投資;問題;政策建議
風險投資(VentureCapital)也稱創業投資,起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是指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巨大競爭潛力企業的一種權益資本。文化休閑產業與一般行業不同,其核心資產不是機器、廠房等有形資產,而是通過研究和開發形成的各種無形資產,因此較難準確計算其凈資產,也很難評估其資產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的潛在收益。因此,該產業投資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而一旦所投資企業的產品推向市場并得到廣泛認可,其投資收益往往相當可觀。該產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與風險投資的制度安排高度契合,使得風險投資對其表現出高度偏好。
一、我國文化休閑產業風險投資的有利環境
(一)產業基礎好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發展及創新驅動。大力發展文化休閑產業有利于我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粗放型發展方式,符合產業發展的方向。近年來,在我國整體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文化休閑產業實現持續較快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高。2007~2016年間,我國文化休閑產業增加值從6412億元增加到30785億元,年均增長17.1%,占GDP比重年均為3.2%。2011年起,隨著整體經濟增長放緩,文化休閑產業增速有所下降,但始終高于GDP增速,其占GDP的比重也保持穩步上升態勢。2016年,我國完成文化休閑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占GDP的比重達4.14%①。隨著文化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社會資本對其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該領域的投資也保持較高的增速。2007~2016年間,我國文化、體育和娛樂固定資產投資從1124億元增加到7830億元,年均增長25.1%,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年均為1.1%。2012年以來,文化、體育和娛樂固定資產投資雖有所放緩,但除2015年外,其余年份增速均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其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也保持穩步上升。2016年,我國文化、體育和娛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4%,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1.3%②。此外,我國文化休閑產業投資基金不僅在數量上保持快速增長,投資規模也不斷擴大。2007~2014年間,我國有近100支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僅2014年新增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就達51支,募集資金逾1200億元。從投向結構看,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最多,占比在23%以上;旅游業和演藝業次之,占比17%③。這充分表明,隨著我國文化休閑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互聯網、媒體等新興產業贏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文化休閑產業風險投資迅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政策支持力度大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文化休閑產業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支持社會資本投資文化休閑產業。2000年,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首次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2003年,中央成立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正式拉開我國文化產業改革的序幕;2007年和2009年,財稅部門相繼出臺針對文化休閑產業投資基金的稅收優惠政策;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文化休閑產業振興規劃》,首次將文化休閑產業定位為戰略性產業,并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和稅收、金融等政策支持;2010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委聯合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文化休閑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提出從信貸支持、授信模式、資本市場、保險服務、配套機制和效果評估等方面,全面改善文化休閑企業融資環境,為風險資本進入文化休閑產業提供了新契機;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各項工作,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綱領;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相結合,共同推進文化休閑產業發展,明確提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14年,文化部等三部委聯合出臺《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制定了更加具體的金融支持舉措;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同時《文化休閑產業促進法》的制定工作正加快推進。
1美國信息產業風險投資的經驗
1.1硅谷風險投資對信息技術創新的激勵作用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信息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促成了美國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這是一個以計算機產業為核心,包括電子器件、計算機整機、外部設備、軟件與網絡等在內的新興產業部門。因此,為了加大信息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和引導風險投資向信息技術產業流動,風險資本在美國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僅1987年至1996年,美國風險資本家向包括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及服務、通訊等在內的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就從21億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48億美元,信息技術產業的總產值從2175億美元增加到4445億美元。
而在美國,硅谷則是信息技術革命最早的產業核心。在那里,盤踞著世界信息產業的先鋒企業,如惠普(HP)、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等等。硅谷的成功也許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因為那里有斯坦福大學這樣的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的科研精英,因為那里有自由創新的創業環境,更重要的是因為硅谷有不斷促進創新和創業的風險投資市場以及納斯達克為其提供的良好的定價機制和風險資本的退出機制。
硅谷能夠成為全世界IT業矚目的焦點,在它的發展歷程中,風險投資的作用舉足輕重。1999年,硅谷首次公開上市的企業達到72家,有13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涌向這一地區,占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的1/3。目前,硅谷聚集了大約7000多家高科技公司,其發展最快的時期,每星期誕生11家新公司。甚至有人戲稱風險投資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里的高科技公司極大地推動了硅谷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①在風險投資的促進下,不斷涌現的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②風險資本有力地支持了創新技術企業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③風險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
1.2美國發展風險投資的成功經驗
(1)風險資本的來源結構優化。
由于政府的支持以及一些風險投資的成功實踐帶來的社會影響,吸引了更多的資金進入風險投資。主要包括了富有的個人資本、機構投資者資金、大公司資本、私募證券基金、共同基金等。1978年,養老基金也被允許進入風險投資。
近年來,政府對中藥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大,山東省在中藥材種植、中藥生產方面不斷發展,涌現出一批品牌產品和優勢企業。然而,中藥產業發展道路并不順利,面臨著諸多的壓力和挑戰。茲從山東省中藥產業困境出發,對中藥產業面臨的風險進行評估,探索有利風險控制的措施。
1山東省中藥產業發展狀況
1.1中藥材種植發展良好山東省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因素,造就了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據行業統計,山東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由本世紀初的30萬畝左右,發展到目前的180萬畝以上,約占全國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的10%,產值近90億元。全省中藥材種植品種70余個,其中實現規模化種植的20多個,金銀花、丹參、桔梗、黃芩、西洋參、牡丹皮、徐長卿、栝樓、山楂、銀杏葉等主要道地藥材的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順應產業發展需求,中藥材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公司+基地+農戶”和“合作社+基地+農戶”正在成為我省中藥材產業的主要發展模式。
1.2中藥生產企業規范化程度增加國家衛生監管部門更加重視中藥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監督。在《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修訂)》中藥飲片GMP補充規定的基礎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3年組織起草了新修訂藥品GMP中藥飲片附錄,并廣泛征求各界意見。對中藥飲片的生產、質量控制、儲存、發放和運輸進行更嚴格的規定,同時由于中藥飲片的質量與中藥材質量和炮制工藝密切相關,中藥材的質量和加工工藝也是質量監管的重要環節。
1.3中藥重點生產企業和產品不斷涌現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政府《關于促進新醫藥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促進新醫藥產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山東省經信委發出通知,確定華潤(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國風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宏濟堂制藥有限公司等12戶企業為山東省重點中藥生產企業;阿膠系列、心可舒、養心氏片、葛根素等15種產品為山東省重點中成藥產品。
2山東省中藥產業發展困境
2.1中藥材發展困境
2.2.1中藥材價格不穩定、波動幅度較大給整個中藥產業發展帶來不確定因素中藥材價格波動劇烈,給整個中藥產業乃至整個社會造成不良影響。一方面,中藥材價格的暴漲,增加了藥品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導致藥品價格上調,不利于中藥生產企業的市場競爭。同時,藥價的上升,增加了消費者治病的成本,使中藥治療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劣質藥材借機登堂入室。由于高品質、道地中藥材價格上漲,一些不法商販就會借機低價售賣劣質藥材,低的價位會吸引一些藥品生產廠商,不僅影響了中藥產品的質量和效果,也對正規藥品生產企業造成不利競爭,導致市場的混亂,也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摘要:蘋果屬于高經濟價值作物,對于農民增收和區域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準確把握蘋果生產、面臨的風險狀況以及對保險的需求,對中國蘋果主產區之一的山東省開展了詳細的調研。在種植模式方面,山東內陸地區主要采取喬砧密植栽培模式,半島地區正逐步向矮砧密植栽培模式轉變。在自然災害方面,山東大部分地區主要受春季干旱影響,內陸地區還受蘋果花期凍害、冰雹等災害影響;沿海地區還受臺風和大風影響。在蘋果保險方面,山東地區的賠付率較高,果農和保險機構的積極性均不高。建議進一步優化蘋果保險政策和制度,通過保險手段保障果農的利益。
關鍵詞:蘋果;生產現狀;自然災害;農業保險;山東省
蘋果屬于高經濟價值作物,對于農民增收和區域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越是高經濟價值的產業,面臨的風險也越大。這些風險包括自然災害造成的風險、市場變動造成的風險、產業政策造成的風險等。保險作為保障蘋果產業安全運轉的重要一環,能夠有效分散蘋果產業風險,為蘋果產業保駕護航。但是,目前的蘋果保險是否能夠滿足當前蘋果生產的需求,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就當前情況而言,我國蘋果保險產品普遍缺少多樣性,對于不同區域的主要災種沒有加以區分,由此造成了產品的同質性嚴重,無法滿足蘋果生產者多樣化的需求。為了準確把握蘋果生產、面臨的風險狀況以及對保險的需求,在中國蘋果種植主產省區之一山東省開展了一次詳細的調研,調研對象包括蘋果生產者、保險機構、政府機構和科研服務機構,調研區域包括山東省2個典型的蘋果主產區,分別為泰沂山區的淄博市沂源縣和山東半島地區的煙臺市和威海市。
1山東省蘋果生產種植情況
蘋果是我國第一大水果,優勢農產品之一,從1993年開始,栽培面積和產量已居世界首位[1]。山東省的蘋果產業發展起步較早,栽培技術較為成熟,產業化程度較其他地區高,是傳統丘陵種植地區[2]。近年來,山東省加大了蘋果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優化的步伐,蘋果種植面積呈下降趨勢,但由于種植技術和投入的增加,蘋果總產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圖1)。截至目前,山東地區蘋果種植面積為30萬hm2,產量約為980萬t,居全國第2位,僅次于陜西省;從在全國占比來看,20世紀初山東蘋果種植面積曾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20%,后來隨著陜西省蘋果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山東部分老化果園蘋果樹的砍伐,山東占比逐年下降,自“十二五”以來基本穩定,目前山東蘋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13%和23%[3]。山東的蘋果種植主要集中在泰沂地區和山東半島地區,泰沂地區蘋果種植相對集中,沂源縣和蒙陰縣為主產大縣,周邊各縣(市)則集中在個別鄉鎮上;山東半島地區的蘋果種植主要以煙臺各縣(市)以及青島的萊西市、威海的榮成市等地區為主。山東省的蘋果種植主要有2種模式,一種是以沂源地區為代表的喬砧密植栽培模式,另一種是煙臺萊陽和威海為代表的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以上2種模式均較好地適應各自區域地形環境和社會發展水平,目前這2種模式也在不斷改進和升級當中。在生產管理方面,沂源地區主要以小農戶自我管理為主,平均每戶在0.33~0.40hm2之間,規模化和機械化程度較低,且種植者呈現出老齡化趨勢,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半島地區主要以專業農場化經營為主,土地通過流轉后經過整理建成大規模成片果園,果園面積較大,果園按照標準進行建設,搭建水泥立柱,進行立桿綁縛和起壟栽培,樹盤覆蓋,安裝了果園節水灌溉設施或水肥一體化設施,還購置了先進的果園高壓迷霧機、旋耕犁、割草機等機械,機械化程度較高[4]。果園不僅發展蘋果生產,同時還發展采摘旅游、林下養殖等產業,果園的前期投入非常大,前3年結果期間的建園成本在30萬~45萬元/hm2之間,但是政府會通過一些農業項目進行一定的扶持。在產量方面,沂源地區的散戶種植模式基本不會控產,最低產量為37.5t/hm2,平常年份在90~112t/hm2之間;而半島地區的現代化果園為了保證果品質量,基本會采取產量控制措施,年產量基本穩定在37.5~52.5t/hm2之間。在生產成本方面,沂源地區的散戶種植模式明顯低于半島地區的規模化種植模式,沂源地區蘋果的平均種植成本約為7.5萬元/hm2,而半島地區的平均種植成本約為13.5萬元/hm2,所有種植成本中又以人工成本占比最多,超過50%,并且還面臨用工荒的處境,沂源地區的用工為120~150元/d,半島地區的用工已經接近300元/d,而且呈增加趨勢。為減少人工成本,提高機械化率,威海新元果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威海羊亭工業區建立約4hm2現代矮砧密植蘋果示范園,引進意大利蘋果品種,嘗試無套袋栽培模式,據介紹該園區僅有2名管理人員。
2山東省蘋果種植災害情況
雖然山東省多年平均降水量接近700mm,但是由于季節分布嚴重不均,超過60%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因而普遍存在春季干旱現象。近3年來,山東大部分地區更是連續受到干旱影響,即使是沿海地區的萊陽、萊州等地區也不例外。除了干旱外,山東內陸地區主要還受蘋果花期凍害、冰雹等災害影響;山東沿海地區主要受臺風和大風影響,花期凍害和冰雹等災害雖然也有發生,但不嚴重。沂源地區蘋果的盛花期大約在每年4月20日,半島地區蘋果的盛花期較內陸稍晚,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但是由于蘋果是一序多花,此時輕微凍害對蘋果花的影響并不是特別大。2019年,沂源縣遭遇歷史大旱,已經有連續數月無有效降水,但沂源縣的水利設施條件較好,有82座大、中、小型水庫,還有數量眾多的塘壩。近些年來,由于沂源縣蘋果生產效益較高,果農收入增加,較多果農又新打了深度超過100m的機井用于果園灌溉,但建設這些機井的投入較大,打1眼100m深的機井需要投入1萬元以上。得益于這些水利設施,目前沂源縣蘋果生長還未受到較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旱情繼續發展,當前沂源縣的水資源只能維持1個月左右時間的灌溉。以中莊水庫為例,經過長時間的抽水灌溉后,目前的蓄水量只有常年的1/3左右。沂源縣的大部分塘壩已經見底,部分河流已經出現干涸現象。近些年,沂源地區大力宣傳和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果農開始逐步接受并自發建成果園滴灌和噴灌系統,節水效果增加。然而,目前這些節水灌溉設備也存在較大問題,即國產設備價格低,但是質量有待提高,成本大約為3萬元/hm2;而進口設備價格又過于昂貴,也存在水土不服等問題,以以色列設備為例,成本大約超過15萬元/hm2。雖然沿海地區的降水多于內陸地區,但是由于年內分配不均,季節性干旱也經常發生,加上半島地區種植模式多為矮砧密植的果樹,蘋果根系較淺,大約在40cm,因而更易受到干旱的影響。有些嚴重干旱的年份,果農會將幼果摘除以保障樹體存活。除了干旱外,沿海地區風災也十分嚴重,而且發生風災的頻率較高,日常風速在4~5級之間,在8級左右的風會引起蘋果的落果。
3山東省蘋果保險情況
摘要:信息產業在發達國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風險投資的參與、支持和推動功不可沒,在信息產業的商業化發展過程中,風險投資更是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國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的歷程中,不可輕視信息產業的發展以及其對各個經濟層面的帶動作用,主要探討先進國家運用風險投資發展信息產業的成功經驗,為解決我國在此領域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風險投資;信息產業;資本市場
1美國信息產業風險投資的經驗
1.1硅谷風險投資對信息技術創新的激勵作用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信息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促成了美國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這是一個以計算機產業為核心,包括電子器件、計算機整機、外部設備、軟件與網絡等在內的新興產業部門。因此,為了加大信息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勵和引導風險投資向信息技術產業流動,風險資本在美國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僅1987年至1996年,美國風險資本家向包括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及服務、通訊等在內的信息技術產業投資就從21億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48億美元,信息技術產業的總產值從2175億美元增加到4445億美元。
而在美國,硅谷則是信息技術革命最早的產業核心。在那里,盤踞著世界信息產業的先鋒企業,如惠普(HP)、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等等。硅谷的成功也許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因為那里有斯坦福大學這樣的科研院所聚集了大量的科研精英,因為那里有自由創新的創業環境,更重要的是因為硅谷有不斷促進創新和創業的風險投資市場以及納斯達克為其提供的良好的定價機制和風險資本的退出機制。
硅谷能夠成為全世界IT業矚目的焦點,在它的發展歷程中,風險投資的作用舉足輕重。1999年,硅谷首次公開上市的企業達到72家,有13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涌向這一地區,占美國風險投資總額的1/3。目前,硅谷聚集了大約7000多家高科技公司,其發展最快的時期,每星期誕生11家新公司。甚至有人戲稱風險投資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這里的高科技公司極大地推動了硅谷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①在風險投資的促進下,不斷涌現的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②風險資本有力地支持了創新技術企業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③風險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
1.2美國發展風險投資的成功經驗
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對一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而高科技產業的風險投資的意義的重要性更為顯著,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高科技風險投資可以起到促進科技進步、提高生產率、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作用。但是我國由于高科技產業的風險投資機制不夠健全,使得高科技型新興產業難以發展壯大,大量科技成果由于得不到轉化而被閑置,科技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我國在1986年由國家科委、財政部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中國創業投資公司。初期目標是配合國家的火炬計劃,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但由于運作不規范和經驗不足,將資金投向房地產和證券,導致巨額虧損。后來有關部門成立的類似機構,也由于其官辦性質及管理不力而效果不佳。雖然目前我國各類與高科技有關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已發展到80家,融資能力達36億元,但其中進行風險投資的微乎其微。許多民營高科技企業只得求助于國外的風險資本,嚴重制約了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1998年9月初在北京召開了有中國高科技企業家、中外投資銀行家、政府官員和經濟界人士參加的中國風險投資研討會。與會代表從各個層面分析了我國風險投資業的困境,提出各種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建議。一方面,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急需風險投資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缺乏相應的風險投資機制和風險投資意識,風險投資業難以發展和壯大。
一、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
建立和健全風險投資機制,必須首先從政府的重視和支持著手。為了促進高科技產業風險投資的發展,許多國家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政策。日本政府早在70年代就規定,凡企業利用風險資本實施新技術、新產品開發項目,均可從政府得到約占其開發總支出的1之3~1之2補貼。澳大利亞政府推行了“讓稅”政策,使企業科技開發費的60%由政府通過免稅方式提供。美國的硅谷和日本的九州島成為高科技企業的集中地和創業家的樂園,無疑與美日兩國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有關。我國也建立了一些高新技術開發區,并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但缺乏對高科技企業的風險投資方面的專門優惠政策。因此,政府要盡快制定針對風險投資項目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并成立相應的風險項目評估機構,以便于政策的落實。此外,還必須制定風險投資方面的法規,保障風險投資者的利益,特別是要盡快出臺一部《風險投資法》,以確保風險投資規范化運作。在完善其他法律法規方面,要注重保護知識產權,合理保障技術持有者的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八十條規定,“發起人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注冊資本的20%。”這種限制實際上不利于保護科技成果持有人的利益。因此可以考慮將20%的比例適當提高至50%左右,以鼓勵科技成果持有人使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積極性。另外,法律還規定"發起人認購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二年內不得轉讓。"這與風險投資者的目的相違背。風險投資者的目的就是要將所投資的企業做大后以最快的速度轉讓或上市后收回投資,而不是創辦一家自己去經營的企業。因此,制定和完善相應法規,為高科技產業風險投資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建立和健全風險投資機制的首要條件。
二、加大風險投資力度,拓寬融通資本渠道
在確保有良好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環境的同時,還必須注重加大風險投資的力度,拓寬融通風險資本的渠道。由于高科技開發有高投入的特點,僅靠傳統的政府投入和企業自籌是不夠的。目前,我國各類與高科技有關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資能力達36億元,但實際參與高科技發展的經費大多數仍然是由科研院所和部分企業自籌(占50%),國家科技計劃的撥款和金融機構的科技貸款分別為21.6%和5.2%。并且由于我國的風險投資帶有明顯的政府行為,缺乏市場機制的靈活性和約束力,因而風險投資規模難以擴大,風險資本來源相對狹小。美國的風險投資總額在增長的同時,其資金來源也始終保持多元化的特色。美國的風險資本主要來自機構投資者,其中養老基金是最主要的來源,約占51%,其次是基金會和捐贈基金,再次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及個人。美國的風險投資者主要集中于通過籌集民間資金建立風險資本有限合伙公司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國的居民儲蓄在1998年達到5萬億元,而每年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缺口近2000億元,則居民儲蓄中只要有4%能夠投入到科技成果轉化中去,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從民間籌集風險資本應該是一種有效的渠道。其關鍵在于要建立一批獨立運作的專業性風險投資公司,政府的科技投入經費和金融機構的科技貸款可以通過信托投資和信托貸款的形式,委托這些風險投資公司參與到高科技企業的開發和創業中去。而民間資金則可以吸納到一些成功的風險投資合伙公司中去。還可以借鑒美國的風險投資企業制度,在有限合伙公司中,視資本雄厚的風險投資家為普通合伙人,其他投資者為有限合伙人。在10年的合伙契約有限期內,有限合伙人只保留監督權,將合伙公司交給普通合伙人經營;普通合伙人的報酬結構以利潤分成為主要形式。
三、建立信用擔保制度
由于有限合伙公司制度的產權關系明晰,治理結構合理,報酬制度科學,因而有限合伙制成為許多國家的風險投資公司采用的主要形式。由于高科技產業風險投資具有高風險的特點,許多國家為保護風險投資人的利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用擔保體系。這些信用擔保業務主要由專業性的信用擔保機構來承擔,由政府監督其業務的運作,對擔保的風險投資項目進行嚴格評審。歐洲和日本的信用擔保機構基本上由政府創立,一般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貫徹、配合政府的產業規劃和高科技發展規劃。擔保的風險投資項目大多集中于本國或本地區有發展優勢的高科技項目。美國的擔保機構雖有政府的支持,但主要還是由一些大銀行開展此類擔保業務,擔保的項目集中于電子通訊、計算機、生物科技等產業。我國的信用擔保業務起步較晚,缺乏經驗,但為了推動風險投資的發展,可考慮由政府出資,銀行參與,成立專業性信用擔保機構,并對這些機構實行免稅政策。實際上就是要建立一種政府信用擔保制度,確保風險資本在嚴格的監督和審查前提下流向高收益的風險投資項目,保證投資者的利益。此外,在開展信用擔保業務時,要建立相應的風險分散機制。對于較大型的風險投資項目,實行多家擔保機構聯保,以分散項目的風險。同時要積極探索風險補償形式,如對成功項目收取一定比例的短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