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理論創新的新民主主義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確立了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及方法論的重大創新與發展
可以看出,的“思想路線”概念實質上就是針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而提出來的。在看來,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的個別字句或個別結論,拘泥于自己在革命過程中的個別經驗,拘泥于某次會議的“文本”的做法等,都是一種錯誤的思想路線,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的思想路線。當然,完整而準確地闡釋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是在運動時期。1941年5月,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進一步地從思想問題上總結了過去中國共產黨內路線的分歧,分析了廣泛存在于黨內的非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作風即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作為這兩種傾向的表現形式的黨八股,與此同時,明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而要這樣做,就須不憑主觀想象,不憑一時的熱情,不憑死的書本,而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占有材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指導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痹谶@里“,實事求是”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黨的正確思想路線,這條思想路線的精神實質就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可以看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提出,它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尤其是其精髓的科學把握,因為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及精髓,就是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就是實事求是,同時,這條黨的思想路線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及方法論的創新和發展,賦予了嶄新的思想內容。
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即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伴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而事實上被開啟了,然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念命題的正式提出,最早見端于1938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在這篇報告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痹谶@里,“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在報告原文中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從這個概念表述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際上包含三層含義:其一,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逼涠?,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為此,我們就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從而解決中國革命、改革及現代化建設實踐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其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既是實踐創新的歷史過程,同時也是理論創新的歷史過程,作為一種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符合中國特點和民族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又稱之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1945年5月,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第一次較為完整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而形成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思想。劉少奇指出:“我們黨之所以獲得偉大的成就,在于我們的黨從最初建立時起,就是一個完全新式的無產階級政黨,是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而在最堅固的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黨。”而這個“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指的就是思想,即“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p>
在劉少奇看來,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表現在同志的各種著作以及黨的許多文獻上。這就是同志關于現代世界情況及中國國情的分析,關于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與政策,關于解放農民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戰爭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根據地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黨的理論與政策,關于文化的理論與政策等。這些理論與政策,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又完全是中國的?!庇纱丝芍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黨的理論創新的最大貢獻,就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即思想。
三、開展廣泛而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大創新及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理論創新不僅體現在黨的革命綱領、黨的思想路線以及黨的指導思想上,而且還體現在黨的建設理論或建黨學說上。中國共產黨從其成立的那天開始,它就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及方法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也是一個十分注重思想理論建設的革命政黨,在很大程度上,思想理論建設一直是黨的根本建設。劉少奇早就明確指出,“黨的建設中最主要的問題,首先就是思想建設問題,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去教育與改造我們的黨員、特別是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的問題,就是和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進行斗爭并加以克服的問題。”然而,如何對黨員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育,這是黨的思想建設中必須予以解決的重要方法論問題。關于這個問題,列寧認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政治意識不可能在工人階級中自發形成,即“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即確信必須結成工會,必須同廠主斗爭,必須向政府爭取頒布對工人是必要的某些法律,如此等等?!睘榇恕?,階級政治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給工人,即只能從經濟斗爭外面,從工人同廠主的關系范圍外面灌輸給工人。”
這就是列寧建黨學說中的“灌輸”理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領導集體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從思想上建黨,實施了1941年至1943年的整風運動,也就是開展了廣泛而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極大地推進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運動有三項內容,那就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但其重點是反對教條主義,根本目的是發揚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精神,堅持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歷史表明,整風運動使廣大干部和黨員群眾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加強了全黨的團結統一,為抗日戰爭乃至全國革命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強的思想基礎。在某種程度上,“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整風的形式是我黨創造的一種完全適合于解決黨內是非、加強黨的思想教育的最好形式,它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黨學說?!盵8]當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建設理論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的豐富和發展上,而且也體現在對黨內斗爭、黨員修養的研究上,同時還體現在對黨的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上。
作者:王浩斌單位: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