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新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的作用至關重要。在這方面,任中平等新著《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路徑和機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一書為我們進行深入思考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借鑒和啟發。
一、分析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基本
依據西方學者大多從政黨之間的競爭來討論民主,他們對“黨內民主”持悲觀態度。薩茨斯耐德認為“民主不會在政黨內部而只會在政黨之間發現”。這就給研究者帶來一個基礎性問題,即政黨內部有沒有民主存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遑論帶動人民民主了。國內學者對“黨內民主”客觀存在的認識是一致的,但一些人對于黨內民主能否帶動人民民主存在質疑。《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路徑和機制研究》一書分析了這一問題的必然性、可能性和可行性。關于必然性,該書認為,黨內民主產生比人民民主早的歷史邏輯、黨內民主所具有的主體優勢以及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黨內民主在新時代民主政治發展中的帶動位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所以必須走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道路。關于可能性,該書認為,這是由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兩者之間的內在統一與良性互動所決定的,是由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在本質上與人民具有的價值共性所決定的,是由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的,是由黨的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決定的。關于可行性,該書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把黨內民主問題提到了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明確了發展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的推動作用;黨的集體領導制度、黨內選舉制度、黨內決策制度、黨內監督制度、黨務公開制度等逐步加強,黨內民主制度體系日益完善。這就從思想上和制度上都為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提供了現實可行性。作者提出的這些觀點,全面系統地回應了學界對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質疑聲音,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掃清了理論上的障礙。
二、提出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可行路徑
黨內民主如何帶動人民民主,其實踐路徑是什么,這就是接踵而來的問題。國內學者對這個問題討論非常熱烈,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可以將這些觀點概括為三大路徑,即法治民主路徑、執政民主路徑、制度平臺路徑。總體上看,這些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相關研究還處于碎片化狀態。《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路徑和機制研究》一書以全新的視角給出了一整套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路徑體系,這一路徑體系由四大路徑構成。一是黨內民主向人大民主的推進路徑。該書認為,我們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渠道。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要堅持向人大民主推進,通過黨內民主促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和落實,有效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作用,確保人民當家作主。二是黨內民主向黨際民主的示范路徑。該書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是我們的獨特優勢。政黨協商從黨際民主的維度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諦。必須通過健全和完善黨際溝通機制來使黨內民主與黨際民主發生聯系,形成黨領導下各派充分進行政黨協商的良好局面。三是黨內民主向政協民主的擴大路徑。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該書認為,無論是黨內民主還是人民民主,二者的發展都同人民政協具有密切關聯。必須準確把握黨內民主與政協民主互動發展的基本規律,推動二者協調發展,以擴大人民民主的實現范圍。四是黨內民主與基層民主的互動路徑。該書認為,基層民主是最能反映人民意愿、最接地氣的民主形式,人民群眾對這種民主形式感受最真切。必須推動黨內民主向基層延伸,促進基層黨組織的民主實踐與村民自治、社區自治互動發展。該書在全面把握各地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生動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這幾條路徑,構成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路徑體系。通讀該書,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實現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必須將其與人大民主、黨際民主、政協民主、基層民主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新時代民主發展合力。
三、構建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實現機制
關于如何構建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實現機制,這些機制應該包含哪些具體內容,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學界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路。《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路徑和機制研究》一書從整體上闡述了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機制構成和作用方式,并著重從動力機制、運轉機制和保障機制三方面進行了具體深入的分析。一是動力機制。該書認為,從內在動力看,它主要由黨的民主理念的引領導向機制、黨的先進性質的帶領推動機制和廣大黨員的民主訴求機制所構成;從外在壓力看,包括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源于人民民主發展的倒逼以及反腐敗斗爭的緊迫需要。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對“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具有同向的刺激和推動作用。二是運行機制。該書認為運行機制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四個基本環節,這四個環節構成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民主運行機制體系。只有將這四個環節有機統一起來,在實踐中確保各個環節無縫對接,才能實現民主的程序公正和實質公正,真正發揮民主的時代偉力。三是保障機制。該書認為保障機制由動力保障、政治保障和政治生態環境保障等要素構成,必須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為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提供有力保障。綜上,該書為進一步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和啟示。當然,盡管作者對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路徑和機制這一重大課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存在著有待進一步深化的地方。該書更多地是從我國當下民主建設的實踐經驗出發展開論述,歸納了可行路徑,提煉了實現機制,這無疑是新時代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參考。不過,優點從另一個側面看往往蘊藏著不足。由于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了經驗做法上,該書對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面臨的約束和障礙涉及不多。同時,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需要依賴一定的外部環境和條件,需要打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十八大以來,黨加大了反腐敗斗爭力度,形成了高壓反腐態勢。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黨內民主的帶動作用,進而推動人民民主持續發展,也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需要我們充分發揮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在以后的研究中,更應該把這一優勢放到我國政治發展乃至國際政治秩序深刻變化的大環境中去思考。總而言之,雖然還存在某些不足之處,也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但總的來說,該書對于這一重要課題的研究無疑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不失為這一研究領域的一部精品力作。
作者:陳東輝 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