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公經濟目標發展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縣人民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就如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轉變觀念,牢固樹立金融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
各金融機構要轉變以“出身”論優劣的傳統觀念,強化“唯效益、不唯成分”的新觀念,客觀公正地看待非公有制經濟,充分認識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各金融機構必須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明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僅是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是為了實現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把加大信貸投入,完善金融服務,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從思想上重視、從服務上貼近非公有制經濟。縣上各相關經濟部門要克服官僚主義思想,切實轉變作風,努力為非公有制企業辦實事、辦好事,辦解燃眉之急的事、辦雪中送炭的事,撲下身子,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進廠入店的調研活動,切實了解掌握新情況新問題,傾聽基層意見,傾聽企業呼聲,面對面的商量辦法、研究措施,積極為企業出注意、想辦法,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促進縣域經濟穩定協調發展。
二、堅持“有保有控、區別對待”的原則,加大對節能環保非公企業的支持力度
各金融機構對非公有制企業給予信貸支持時,要嚴格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確定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貸款投向。凡符合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和地方產業政策、環保政策、有一定科技含量和產業發展前景、發展潛力較大的非公有制經濟,金融機構都要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對不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的,以及使用落后淘汰生產能力、工藝、產品的,要嚴格限制或禁止貸款;對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一律不得給予任何形式的信貸支持,防止出現新的“五小”企業、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趨同和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情況。
三、創新信貸管理機制,提高非公經濟貸款審批效率
各金融機構要針對非公有制經濟貸款“金額小、頻率高、使用急”等特點,改進貸款審批程序,建立適合非公有制經濟的信貸審批機制,簡化審批手續,縮短貸款評估、審批和發放周期。同時,要改進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信用評級體系,不以企業規模決定企業的信用等級,充分考慮非公有制經濟的成長性、效益性,使信用等級評定能夠動態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資信狀況和償還能力。各金融機構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信貸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科學決策機制,推動制定靈活、準確的貸款利率,以達到獎優罰劣,優勝劣汰。
四、發揮金融整體聯動作用,大力支持非公經濟發展
各國有商業銀行要明確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服務的信貸部門,確定一名專職信貸人員,積極向上級行爭取一定額度的流動資金貸款,并及時調整信貸結構,在新增信貸總量中要有一定份額,定向用于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農發行要積極探索信貸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對特色農業、農業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非公有制經濟探索發放長期固定利率貸款,用于企業擴大再生產。郵政儲蓄銀行要繼續作好保證貸款、“好借好還”小額貸款,積極支持個體工商戶、農戶發展經濟。農信社要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宗旨,相對集中部分資金重點扶持從事農業產業化開發、農業科技示范、養殖小區以及農產品深加工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五、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滿足非公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綜合需求
各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功能,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開戶、信貸、結算、匯兌、提現、以及代收代付等金融服務,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經濟往來中的實際困難。加快改進和創新結算服務的手段和方式,通過大力推廣商業匯票、銀行本票和個人支票業務等多種支付結算工具,加快資金清算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對規模小、人員少、無帳無表的小企業,金融機構應提供財務管理服務,幫助其健全會計制度,實施科學管理。各金融機構還應通過召開座談會、推介會等多種形式,加強銀企溝通,向非公有制經濟宣傳金融政策,介紹金融業務,為企業提供理財顧問、資產重組和評估咨詢等多種信息咨詢服務。
六、完善制度,加強監測,有效防范非公經濟貸款風險
各金融機構在對非公有制經濟加大信貸投入的同時,要堅持嚴格把關,不斷完善貸款管理制度,嚴格操作規程,確保有效投入。對貸款戶實行分類管理,逐步形成客戶管理中的良性互動機制。對近兩年新增貸款做好質量的跟蹤檢查、評估工作,多深入企業調查追蹤,掌握企業的基本情況和財務、經營等狀況,嚴格執行貸款責任人制度,加大違規違紀的處罰力度,以防范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貸款風險。
七、加快非公經濟信用檔案創建,不斷推進社會信用環境建設
各金融機構要繼續完善銀行信貸登記系統,加強信貸風險監督,通過“廣泛參與、共同分享”的方式,健全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信用檔案,從根本上解決信息不完備、不對稱對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帶來的“瓶頸”制約。同時,金融部門要大力開展信用村鎮、信用企業建設,推動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協同工商、稅務、司法等部門,加大對惡意逃廢債務的懲處力度,積極開展信用環境治理工作,共同維護良好的信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