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女性圍絕經期的保健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我國圍絕經期保健的現狀及需求
我國圍絕經期綜合癥狀的發生率較高,其中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癥狀者在上海、珠海、汕頭、廣東等南方地區約為48.59%~68.10%[5,8,9],哈爾濱、北京、銀川等北方地區約為59.10%~83.30%[3,4,10]。癥狀的高發使該期保健的各種需求也較大。根據現有的臨床報道,對“圍絕經期行全面查體”的保健需求約為54.56%到61.92%[6,7];對預防疾病如骨質疏松、老年癡呆癥和保護關節功能等的保健需求率分別為42.56%、39.19%和38.25%[7]。上海農村圍絕經期女性需要接受保健的約占98.30%,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宣教和指導的占53.57%[5]。需要平衡膳食、體育鍛煉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比例分別占78.20%、46.20%和45.70%[6]。因此,我國圍絕經期婦女的保健狀況卻不容樂觀。田豐蓮等[8]對廣東地區的調查結果中約34.50%的圍絕經期婦女沒有進行一年一度的體檢,更多人未接受規范的健康體檢。而且在有過健康體檢的人群(62.20%)中,城市(80.40%)明顯高于農村(44.40%)。不同的職業中,健康體檢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干部(80.50%)、工人(80.10%)、專業技術人員(74.40%)、退休下崗職工(65.30%)、家庭主婦(33.90%)和農民(19.70%)。可以看出,接受規范健康體檢的婦女比例較低,且受地域和職業因素的影響,農村低于城市,有固定收入的人群高于無固定收入者。同時由于缺乏對激素補充治療(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的正確認識,我國圍絕經期女性HRT使用率也較低,約為1.30%~4.40%[3,4,6~8],遠低于美國的41.00%。因而在有癥狀的婦女中,當其他一般治療措施療效不佳且有HRT適應證無禁忌癥時,如未及時得到HRT的有效治療,有可能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導致后期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松等相關健康問題。
2加強圍絕經期保健工作的策略思考
在我國圍絕經期相關知識普及率較低,且真正能接受更年期健康保健和治療的人群較少。由于在經濟相對發達,對圍絕經期認知狀況較好的地區慢性病的患病率(3.00%)顯著低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11.10%),可以推測圍絕經期認知和保健水平直接影響女性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提高對圍絕經期的認知水平和保健水平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2.1加強干預,深化改革,提高圍絕經期的認知率和保健率
大量研究顯示,圍絕經期保健認知率的高低與地域有關,農村的知曉率明顯低于城市,可能與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群文化水平偏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有關。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地區圍絕經期認知和保健知識的普及。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服務模式,達到提高農村社區圍絕經期認知率和保健率的效果[11]。除城鄉差別外,婦女教育水平和工作性質也影響著圍絕經期的保健狀況。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能夠接受保健性體檢的狀況好于其他職業,且受教育水平越高,接受健康體檢的比例越高。其原因可能與有固定職業和收入的人群多有較好的受教育背景,對相關健康知識接受度較高,且有能力自覺學習和接受相關知識;而無固定職業和收入的人群由于教育背景及經濟能力有限,因而缺乏圍絕經期保健的知識和意識,或無能力承擔體檢費用。這種狀況的改善除加強宣傳教育外,還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提升全民的教育普及水平,以提高各類人群對疾病預防的認識和意識。此外,還應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使城鎮及農村醫療保險的人群享有常規的免費健康體檢,定期進行全面的普查,有利于發現和治療已有的疾病。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能夠提供的健康體檢服務形式和經費支付形式不同。目前,我國有些省市也已開展這方面的嘗試。成都市2010年開始啟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參保人員的體檢費用按標準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列支,以保障常規的體檢,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也有利于為婦女提供長期而完善有序的診治服務。
2.2加強HRT的認知與治療
目前,我國中老年女性對圍絕經期保健的認知不足和缺乏對激素補充治療的主要原因可能有:第一,缺乏專科醫師和門診,難以滿足對需要幫助的婦女提供專業治療與指導的需求。截止2009年底,全國已有1.6億50歲以上的女性。但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我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沈陽、青島等城市僅有40余家醫院開設了更年期專科門診,難以滿足需求。因此,國內多個學者對有關地區如湖南益陽、寧夏銀川等[10]進行圍絕經期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后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婦科內分泌或圍絕經期專科門診,參照《絕經過渡期和絕經后激素補充治療臨床應用指南》[12]等相關指南,進行相關必要的檢查,以利于全面掌握更年期婦女的身體狀況,評估各種用藥的安全性,確定最佳的多層次個體化治療和保健方案,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使其更為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除對HRT的認知不足外,多數婦女對HRT的認識多有誤區。由于2002年WHI(Women'sHealthInitiative,婦女健康啟動研究)研究結果[13]的,許多女性對HRT懷有恐懼心理,尤其擔心體重增加及乳腺癌風險。事實上,若在圍絕經期或絕經早期進行規范的治療和隨訪,不僅可以減緩癥狀和體征,還可以降低遠期骨質疏松及骨折風險的發生,對心血管系統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HRT與乳腺癌的關系尚無明確結論,但已有的RCT和系統評價顯示單用雌激素達7年不會增加乳腺癌發病風險[14],而雌孕激素聯合治療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風險,但這種風險的概率<1/1000,屬罕見事件,遠低于吸煙、飲酒、或絕經后體重增加導致的乳腺癌風險增加。因此,對于有適應證且無禁忌癥的圍絕經期婦女,可以在醫生的指導和嚴密監測下進行HRT。
2.3重視和改善生活習慣
圍絕經期女性中吸煙者絕經相關健康問題的風險更高,50~59歲的女性如果每日吸煙超過15支,其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風險明顯高于不吸煙者(OR9.3,95%CI:4.7~18.4),同時絕經后飲酒的女性乳腺癌的死亡風險增加30%(RR=1.3,95%CI:1.1~1.6),遠遠高于HRT可能存在的風險。故圍絕經期女性保健內容還應包括戒煙、控酒、飲食營養、體育鍛煉和生活方式的改善等。科學合理的飲食營養有助于改善圍絕經期相關癥狀,有效預防骨質疏松[15]。系統評價顯示單純補充鈣劑對預防45~70歲白色及黃色人種婦女的骨質疏松有效[16]。如果鈣劑聯合雌激素和(或)孕激素、維生素D3、降鈣素等,其效果較單用鈣劑對預防骨質疏松效果更好,說明合理飲食、適當補鈣、均衡蛋白質攝入,可減緩圍絕經期癥狀,有效預防骨密度降低。同時,保持適中的體重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對預防骨質疏松有保護性作用。這可能是由于體育運動能夠改善和維持骨結構,預防骨質疏松,減少摔跤和骨折的風險。圍絕經期生活方式的改變除對骨的保護作用外還可減少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從而減少了醫療保健的成本[17,18]。因此,圍絕經期保健的實質應以多種形式的預防為主,其效果遠較治療來得經濟、可靠,對人群健康將更有意義。
2.4關注圍絕經期婦女的精神健康
由于我國婦女圍絕經期癥狀以神經精神和血管舒縮癥狀較為常見。同時,生活與工作壓力較大,如不能及時排解,可能會加重心理負擔。有研究表明,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如能輔以心理干預,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和強迫等方面比單純藥物治療有更明顯的改善。但目前多數人對于心理咨詢了解不夠,或不好意思就診,或意識不到應該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使有關癥狀持續存在,難以得到緩解,甚至加重神經精神癥狀,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因此,社區或各級醫療機構在加強圍絕經期保健宣傳教育和治療的同時,應盡量提供心理咨詢、小組討論或是藥物治療等多種方式的幫助,使她們能夠在接受社會幫助的同時,進行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減輕各種癥狀,從而達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狀態。從生活方式的改善及心理疏導等綜合干預對圍絕經期癥狀有顯著的作用[19]。
3小結
我國圍絕經期人口基數大,癥狀發生率較高,但對圍絕經期保健的認知不足,且保健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應加強教育投入和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減免健康體檢費用的覆蓋范圍,以提高女性的健康體檢率;逐步完善衛生保健服務體系,注重社區醫院為主體的保健功能,在有條件的地方開設圍絕經期保健專科門診。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應用于圍絕經期保健,提供規范的多層次、個體化的保健措施,包括HRT及針對更年期易患疾病的專科治療,接受營養的個體化指導,并進行適當的運動及鍛煉,改變生活方式,必要時輔以心理疏導,為廣大圍絕經期女性提供及時、有效的保健服務,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作者:胡穎喬林許良智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