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預見習在精神病學教學的應用體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主要探索預見習教學方法在精神病學教學中的作用。學生在學習精神病學理論課之前進入臨床見習,熟悉患者、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并分析及解決相關問題,具體采用問題導向教學法(PBL)和病例導入式教學法(CBL)兩種教學方式。醫學生、臨床教師們對精神病學教學的滿意度明顯提高,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在精神病學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預見習教學方法在精神病學教學中的作用是積極有效的。
【關鍵詞】預見習;精神病學;臨床教學;教學方式;醫學生;教學效果
精神病學是一門疾病種類繁多且抽象的學科,具有難講授并且難理解等特點,精神病學教學與其他臨床醫學學科教學存在很大差異。面對龐雜繁多的臨床表現和生僻抽象的概念,學生們時常覺得枯燥乏味、不易理解,導致教學效果欠佳。為了提高精神病學的教學水平,本課題將預見習這新興的教學理念帶入精神病學教學中,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生動的言語交流,為學習理論知識打下感性認識基礎,激發學生興趣及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高精神病學的教學效果[1]。
1精神病學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迅速發展,精神疾病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日益成為國家沉重負擔。因此,對精神醫學知識的需求以及精神人才的培養受到社會及大眾關注。然而,我國的精神疾病衛生人才嚴重短缺,遠遠不能滿足精神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這其中主要原因除了師資力量匱乏及設備投入不足以外,傳統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呆板和手段落后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目前精神病學的教學方式主要為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其主要特點為: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然而精神疾病內容龐雜繁多、生僻抽象、難以理解,且疾病診斷涉及內容廣泛,學生很難熟練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難以將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至臨床實踐中,也是導致醫學生對精神病學敬而遠之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現狀也促使我們必須打破固有的教學思維模式,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2]。近年來,我們引進預見習這一新興的教學方法,目前在精神病學教學當中尚未見文獻報道采用。預見習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基礎課之前進入臨床,熟悉患者、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并解決相關問題,使得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對精神病學的興趣更濃,也培養獨立思考、動手能力,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理論知識并結合實踐,經客觀指標分析預見習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教學過程中,確實取得引人矚目的教學效果[1-3]。預見習教學方法主要運用病例導入式(Casebasedlearning,CBL)[4]和問題導向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5]兩種教學方式,兩種方式相結合、互為補充[3],具體教學方式闡述如下。
2PBL教學方式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擺在首位,以問題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其參與整個臨床病例中,以小組合作為形式共同熟悉患者、病史采集、體格檢查,通過查閱文獻、尋找證據對未解決的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然后通過個小組交流討論的形式得到較為完整的觀點。最后教師歸納總結,評價并給予學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解答、歸納、總結,并建立該病系統診斷,制定治療目標,并預知疾病可能發展的方向。通過學習整個疾病所含的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復雜的、實際的臨床問題,促進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4,6]。此教學法凸顯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7]。相比傳統“填鴨式”教學被動接受知識,PBL更加適合大學生理論學習前期的教學。
3CBL教學方式
病例導入式教學(Casebasedlearning,CBL)注重“病例”的應用,以典型案例為核心,讓學生進入案例場景,調動學生積極性,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培養學生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7-9]。當以精神行為異常臨床表現的患者,老師讓學生們詢問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包括詢問患者起病時間,具體臨床表現,是否存在相關伴隨癥狀,以及既往史、家族史等,然后讓學生根據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以及相關體格檢查,提出相關臨床診斷,以及制定治療方案,并對預后做一個預估。然而,大多研究者僅運用單一的教學方式用于精神病學的教學中,兩者并未將其聯合起來運用。本次研究采取兩種教學方式相結合,采用實踐與認識相結合的模式:教師帶領學生查看典型病例(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患者介紹自己的病情,教師總結病史特點,展示典型的癥狀和體征,并結合相應的精神疾病進行講解,解答問題,培養學生感性認識。學生跟隨教師接收新患者,親自問病史、查體征,教師以PBL教學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病史特點,討論診斷及治療原則,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PBL與CBL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兩種方法互相取長補短。教師在問題中引入案例能使問題凸顯生動性和實用性,案例以問題為引導能使案例分析更具有邏輯性[4]。兩種教學模式有效融合,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撰寫預見習記錄[10-12]。
近年來,通過預見習教學方法培養了很多精神疾病臨床醫生,并可以很快高效率的開展臨床工作,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大多學生不再被動的獲取知識,能夠有能力去掌握重點,提高其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將枯燥無味的精神病學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加深了對其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前,進入臨床學習,并在臨床實踐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在精神病學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預見習教學方法在精神病學教學中的作用是積極有效的,促進醫學教育模式的深化改革。
作者:郭霞;詹劍;楊全鳳;鄭前敏;周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