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子宮內膜異位患者血清及蛋白水平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探討子宮內膜異位癥(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內層黏連蛋白(LN)水平及臨床意義。方法:采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96例EMS患者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非EMS患者48例為對照組。采用磁微粒化學發光法檢測兩組患者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觀察組不同臨床分期及發病部位的LN水平,并分析血清LN與腹腔液LN的相關性。結果:觀察組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增生期及分泌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組內增生期與分泌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Ⅰ~Ⅱ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均顯著低于Ⅲ~Ⅳ期(P<0.05)。觀察組單側與雙側卵巢囊腫患者之間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EMS患者血清LN水平與腹腔液LN水平呈正相關關系(r=0.755,P=0.000)。結論:EMS患者血清及腹腔液中的LN水平較高,LN可能在EMS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血清;腹腔液;層黏連蛋白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為臨床常見婦科疾病,近年來其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慢性盆腔痛、痛經、不孕[1]。EMS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先后發展了多種學說,其中較經典的為經血倒流子宮內膜種植學說。該學說認為,婦女行經時部分經血從宮腔倒流至輸卵管,使伴隨經血流出的子宮內膜碎片種植在盆腹腔器官和腹膜表面,繼續生長,形成內異癥[2]。EMS病變過程非常復雜,涉及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內膜細胞之間的關系,故有學者認為細胞外基質成分及其受體與整合素相互作用在EMS中的異常表達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3]。細胞外基質在細胞免疫、增殖、分化、遷移及胚泡著床、神經纖維生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包括膠原、糖蛋白與蛋白聚糖,其中層黏連蛋白(laminin,LN)為糖蛋白重要成分[4]。有研究顯示,LN具有介導腫瘤細胞產生膠原酶及促細胞分化、移行、增殖等功能,可能在EMS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作用[5]。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內LN水平變化及意義,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96例EMS患者(觀察組),年齡23~48歲,平均(32.38±2.16)歲;疾病類型: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7例,右側巧克力囊腫(巧囊)9例,左側巧囊28例,雙側巧囊52例;臨床分期(R-AFS分期):Ⅰ期8例,Ⅱ期32例,Ⅲ期22例,Ⅳ期34例;子宮內膜組織分期:增生期53例,分泌期43例;另選取同期在本院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非EMS患者48例為對照組,年齡20~48歲,平均(32.15±2.12)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18例,卵巢漿液性囊腺瘤16例,卵巢畸胎瘤14例;子宮內膜組織分期:增生期30例,分泌期18例。本研究已取得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EMS的診治指南》[6]中相關診斷標準,均經B型超聲、腹腔鏡等檢查確診為EMS,月經周期正常,宮腔形態基本正常,雙側輸卵管通暢;(2)年齡≥20歲,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臟、腎臟及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者;(2)伴生殖器官癌或其他局部或全身性惡性腫瘤者;(3)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卵巢手術史者;(4)合并糖尿病者。
1.3檢測方法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肘前靜脈血3mL,室溫下靜置1h后以3000r/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測。所有患者于全麻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成功穿刺后于直視下采用注射器或穿刺針吸取子宮直腸陷凹及子宮膀胱陷凹腹腔液,采集腹腔液標本,處理方法同血液標本一致,待離心后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待測。采用磁微粒化學發光法檢測患者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檢測試劑盒由天津博奧賽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對比不同子宮內膜組織分期、發病部位、R-AFS分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并分析血清LN與腹腔液LN的相關性。子宮內膜組織分期:參考《EMS的診治指南》[6],月經規則者,增生期為月經周期第5~14天,分泌期為第15~28天。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珚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EMS患者血清LN與腹腔液LN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法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清和腹腔液中LN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不同子宮內膜組織分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
觀察組增生期及分泌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組內增生期與分泌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觀察組不同R-AFS分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
Ⅰ~Ⅱ期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均顯著低于Ⅲ~Ⅳ期(均P<0.05),見表3。
2.4觀察組單側、雙側卵巢囊腫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比較
EMS單側卵巢囊腫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與雙側卵巢囊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觀察組血清LN與腹腔液LN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LN水平與腹腔液LN水平呈正相關關系(r=0.755,P=0.000)。
3討論
LN為非膠原性糖蛋白,屬黏附分子整合素蛋白家族,于基底膜透明層廣泛分布,存在各種不同細胞結合位點,其球狀結構可結合Ⅳ型膠原蛋白,非球狀結構經短臂上E8、P1兩個結合位點與細胞結合,促使細胞黏附膠原基底,誘導培養細胞有絲分裂,進而維持細胞生長[7]。LN生理功能多樣,表現為調節細胞分化、生長、黏附、延伸、遷移。有研究表明,LN與腫瘤細胞移動能力、細胞外基質降解密切相關,在腫瘤浸潤、轉移中具有調控作用[8]。腫瘤細胞可通過LN受體于基底膜上黏附,促進宿主細胞或腫瘤細胞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等降解細胞外基質蛋白酶[9]。而MMP-2水平升高,則與腫瘤浸潤、轉移密切相關[10]。Hyysalo等[11]證實,早期惡性腫瘤轉移時LN表達水平下降,促進腫瘤細胞發生遠處轉移;在惡性腫瘤晚期,LN表達水平升高,促進腫瘤細胞侵入周圍組織,加重病情,因此認為LN在腫瘤早期轉移評估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增生期及分泌期血清和腹腔液中LN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Ⅰ~Ⅱ期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明顯低于Ⅲ~Ⅳ期,且血清LN水平與腹腔液LN表達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提示LN可能參與EMS病理過程,與臨床分期、月經周期密切相關,正常卵巢組織及正常子宮內膜基底膜LN為完整連續線狀表達,而卵巢癌組織及內膜癌中存在LN基底膜表達消失、斷裂,或于癌細胞內表達,與淋巴轉移、內膜癌浸潤程度有關[12]。有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癌血清LN含量往往較良性病變者高,伴隨著肌層浸潤程度的不斷加重,LN水平呈增高趨勢[13]。而EMS雖屬于良性疾病,但其異位內膜細胞具有盆腔內種植、多部位發病和易于復發等類似惡性腫瘤的生物學行為,LN在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的表達顯著升高,故筆者推測LN可能參與EMS病理過程,在EMS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異位內膜細胞對基底膜中新生毛細血管的降解、破壞能力較低,并且異位內膜細胞合成LN能力較腫瘤細胞低,難以誘發血清中LN水平改變,故EMS患者血清和腹腔液內LN水平較非EMS患者無明顯變化[14],這與本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偏差,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偏少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組內增生期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較分泌期無明顯變化,EMS患者單、雙側卵巢囊腫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亦無明顯變化,證實血清和腹腔液LN水平無顯著周期性變化,且與發病部位無相關關系。正常子宮內膜增生期LN表達水平較分泌期高,可能與類固醇激素調節能力相關[15]。有學者通過檢測月經周期各期子宮內膜不同部位的LN表達水平,發現正常人LN于血管基底膜、腔上皮、腺上皮等部位分布,于分泌中期階段,腔上皮及腺上皮基底膜中LN呈高表達,間質LN呈弱表達;而就EMS患者而言,LN于在位內膜、異位內膜中的表達無周期性改變,證實了本研究結論[16]。本研究雖證實血清和腹腔液中LN參與EMS的病理生理過程,在EMS早期診斷、判斷療效及監測復發中具有重要意義,但因樣本量較少,可能存在張新弟,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血清和腹腔液內層黏連蛋白水平及臨床意義抽樣誤差。黃蓉等[17]研究表明,LN受多種因素影響,若聯合血清癌抗原125(CA125)檢測,能為EMS診斷及治療提供新思路。而本研究未進行血清CA125檢測,今后將開展進一步研究,以期獲取更為科學的循證醫學依據,更深入闡述EMS發病機制,指導臨床治療。綜上,細胞外基質中LN表達與EMS的發生、發展有關,可作為EMS的一種預測指標,臨床應引起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宋梅,丁朝霞,鄭迎春.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惡變與卵巢癌的臨床特征比較及預后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19):1633-1635.
[6]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子宮內膜異位癥協作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指南[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5,50(3):161-169.
[7]賈萬鈞,鄧飛.層黏連蛋白-5γ2的表達與結直腸腺癌淋巴結轉移的關系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7,23(4):444-447.
[13]謝偉民,吳宜林.層黏連蛋白-5γ2在宮頸腺癌中的表達及與盆腔淋巴結轉移的關系[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3):199-203.
[15]羅樹玲,鄭春艷,曹錦慧.血清CA125和HE4檢測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9):1490-1492.
[16]李正子.子宮內膜異位癥與黏連蛋白、CA125、CA19-9、瘦素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5):956-958.
[17]黃蓉,王玲,鄧宇傲,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子宮內膜PDGF、LN表達及其與血清CA125水平相關性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6,32(2):113-116.
作者:張新弟 李衛娟 高婭妮 單東風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