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護一體化在全科醫學科應用的效果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探討醫護一體化模式在全科醫學科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全科醫學科36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實施醫護一體化護理,對照組沿用傳統醫療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患者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0.24±3.21)天,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4.38±3.75)天,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8.3±1.25)%,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93.6±2.18)%,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醫護一體化模式應用于全科醫學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促使醫護配合更高效,促進了患者的康復,縮短平均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醫護一體化全科醫學平均住院日患者滿意度
醫護一體化模式是指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醫生和護士在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通過開放的溝通和協調,客觀的共同決策,共擔責任,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過程[1]。自2016年1月起,我科在研究組實行醫護一體化模式,并將對照組作為同期對照組,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全科醫學科360例患者隨機分組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患者187例,其中男123例,女64例,平均年齡(52.36±6.82)歲。對照組患者173例,其中男103例,女70例,平均年齡(51.62±7.4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醫療護理模式,醫生與護士各自進行醫療、護理工作。
2.2研究組
采用醫護一體化的醫療護理模式,即醫護一體化查房、術前病情討論、術后病情交接、功能鍛煉和健康教育。
2.2.1接診患者醫護一體化小組共同對患者進行病史采集和評估,護士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以及治療流程,并通過多媒體、宣傳冊等資料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功能鍛煉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2.2診療方案的制定醫生向護士介紹疾病的診療方案、疾病的轉歸以及病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并對患者的護理提出具體的要求。護士根據病情向醫生介紹具體護理方案的實施及細節,醫護之間結合病情討論后共同制定出合理的治療護理方案,以免因理解上的偏差和對疾病的認識上的不同而導致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影響到護理質量,給患者的恢復帶來不利影響。2.2.3醫護患的溝通醫護一體化小組由主管醫生和護理組長共同與患者家屬溝通,交代病情變化以及治療方案等,得到家屬理解與支持,避免出現因醫患溝通和護患溝通表達方式不一致引起的誤會。2.2.4分工與配合每天醫護一體化小組共同查房,管床護士向醫生匯報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飲食、睡眠、排泄、出入量、引流量、功能鍛煉及生活自理情況等信息,醫護一體化小組溝通后對患者診療方案和護理計劃進行動態調整。對于需要手術的患者,手術前醫護一體化小組參加術前討論,詳細了解患者整體情況及手術方案,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每個護理組由1名年資較長的護士擔任護理組長,對本組患者護理方案的落實和護理安全負責,對患者的突發情況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并協助處理。術后手術醫生向護理組長作詳細交接,讓護士了解手術過程、麻醉方式、手術時間、出血量、術中發生的意外情況以及具體處理措施,掌握疾病的護理重點,并落實醫生對術后護理的特殊要求,與醫生達成一致意見,做到精準護理、個體化護理,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從醫療護理服務中獲得利益。2.2.5康復鍛煉與出院指導醫護一體化小組通過臨床病情觀察和輔助檢查等,對患者恢復情況做出相應的評估,并結合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和目標。共同商榷決定患者出院時間,出院后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以及出院后延伸護理方案和隨訪計劃,使患者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優質護理服務,并通過定期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出院前由護理組長對患者進行出院宣教。
3觀察指標
同時期的對照組沿用傳統的護理模式,通過病案室管理系統統計兩組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滿意度調查通過聘請第三方人員進行。調查表內容涉及工作態度、技術水平、服務質量、管理水平等四個方面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5級評分,滿意5分,較滿意4分,較不滿意3分,不滿意2分,很不滿意1分,問卷滿分為100分。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研究組與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0.24±3.21)天和(14.38±3.75)天,存在明顯差異(t=7.593,P<0.01)。研究組與對照組滿意度調查平均得分為(98.3±1.25)和(93.6±2.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73,P<0.01)。見表1。表1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與患者滿意度比較(-x±s)討論醫護之間良好的溝通與協作在患者診療過程中的安全、康復和健康保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美國護理協會將醫護合作定義為醫生與護士之間的一種可靠的合作過程,醫護雙方都能認可并接受各自的行為和責任范圍,能保護雙方的利益和有共同實現的目標[3]。醫護一體化模式是由醫生和護士共同承擔對患者實施診斷、治療和護理的過程[4]。醫護共同查房和病情討論,使醫生和護士更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護士對每一位患者的診斷、治療、預后以及病情轉歸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有利于醫護對病情的判斷做出一致的解釋,避免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出現不必要的偏差。通過醫護分工合作,醫生在提高診療質量方面對護士起到了促進和指導的作用,護士也在觀察病情過程和日常護理工作中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將治療性護理與預防性護理結合,做到有的放矢,不斷提高醫療護理水平。醫護術前討論和術后詳細病情交接,使護理人員在面對患者突發情況時可以較為準確的做出判斷,變被動為主動,使患者生命和健康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在醫護一體化的模式下,護士參與到患者疾病診療的每一個環節,使臨床護理工作有了連續性和系統性,各項護理工作落實到位,有助于護士知識水平的增長和護理質量的提高[4、5]。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是一種醫療和護理整合的模式,在臨床上有著積極的意義,醫護協同工作使醫護間溝通更順暢,配合更緊密,增進了醫護間的信任,促進了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也為病人提供了更加專業、安全、連續、優質、高效的精細化醫療護理服務。患者自入院到出院以及隨訪,由醫護一體化小組內相對固定的醫生、護士團隊負責,患者的絕大部分需求可以在團隊里得到滿意解決。而且醫護一體化的治療方案是在整體護理基礎上根據每一位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的個性化診療計劃,使患者得到最安全有效地治療和護理,醫護一體化的實施,對促進患者康復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明顯減少了患者住院時間,改善了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及進一步的探討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靜,張振香,謝紅.醫護合作關系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36~1139.
2馬莉,寧寧,劉玲,等.綜合醫院開展醫護一體化合作模式的調查.華西醫學,2012,27(11):1711~1712.
3李歡,寧寧,馬莉,等.護理人員對實施醫護一體化工作模式的評價.護理研究,2012,26(11B):3040~3041.
4王引俠,馮小菊,張亞軍,等.醫護一體化分層級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臨床應用研究.護理研究,2012,26(8中旬版):2181~2182.
5羅敏.醫護合作聯合查房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實施與探討.當代護士,2012,(2):167~169.
作者:趙妍妍 單位:青海省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