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耳鼻喉科護理管理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護理方式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人性化綜合護理,具體表現為如下幾方面:首先是基礎護理。保持病房整潔與空氣清新,有22~25℃的適宜溫度,這樣能降低病房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幾率。特別是對需要絕對臥床的患者,應定時協助其翻身,為其叩背,以保證患者呼吸的順暢;鼓勵引導患者多做深呼吸練習或用力咳嗽,以促進患者體內痰液的及時排出;及時為患者更換床單和被套,引導患者勤換內衣,預防褥瘡現象的發生;為減少患者感染幾率,應保持患者穿刺部位敷料和引流管周圍的清潔與干燥,每日對患者穿刺處做無菌操作,如敷料和引流袋更換等。
其次是心理關懷。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療效果,耳鼻喉科臨床護理應關注良好護患關系的營建。護理人員應態度和藹,真誠地關懷和對待患者,能主動和患者及其家屬交流溝通,耐心聽取患者及其家屬的意見和建議,緩解患者治療的緊張情緒,引導患者形成治療的有利心理條件。
最后是健康飲食指導。一般而言,耳鼻喉科患者適于高纖維素、高蛋白和易于消化的飲食,要多食用水果、蔬菜及植物油等,應避免食用辛辣性、刺激性或易于引發過敏癥狀的海鮮類食物。護理人員也需引導患者適當飲食,切忌暴飲暴食。除此之外,適當的運動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可依據患者病情予以運動引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療情緒。
選用醫院焦慮及抑郁量表(HAD),分別對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做護理前后兩次心理狀態測定,運用SPSS13.0統計學分析軟件統計分析所獲取的數據。
2統計結果
2.1健康教育效果對比
將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健康教育效果做對比,從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率、護理質量滿意率、健康教育達標率等方面看,觀察組情況都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所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患者疼痛情況對比
統計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疼痛減輕情況優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我科室選用人性化護理方式,提升了耳鼻喉科的護理質量,某種程度上甚至起到了比藥物治療更好的治療效果。本文所選取的20例觀察組患者,因為將心理關懷、健康飲食指導、疼痛護理、音樂療法等與基礎護理相結合,這種人性化護理方法,能夠緩解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慮心態,使其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治療,這種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3提升耳鼻喉科護理管理質量的措施
但也應看到,耳鼻喉科護理管理質量的提升,不能單憑人性化護理方式,也應改進護理管理策略,可行性管理策略主要有如下幾種:
3.1完善護士素質管理
一般而言,護士素質由政治素質、職業素質與身體素質所組成。在醫院及科室素質管理的基礎上,護士長應發揮自身榜樣作用,引導護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使其牢記醫德規范,提升自身職業技能,切實做到愛崗敬業,為廣大患者提供熱情服務。
3.2加強急診工作管理
為更好完成急診護理工作,應加強如下三方面管理:首先是強化本科室護理人員的急救意識;其次是嚴格遵循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程序;最后是擁有科學的搶救技能,并能對患者及時而準確地施救。
3.3完善科室病房管理
耳鼻喉科病房具有病種多、急癥多、小兒多,陪護家屬多等特點,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房護理的難度,為了應對這一難題,我科室特意成立了病房管理小組,以護士長、責任護士和保潔工人為成員主體,做到“四勤”,即眼勤、嘴勤、手勤和腿勤,在自身做好并保持病房衛生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益的引導,從而營造舒適的治療環境。
3.4注重圍術期護理管理
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眾多,每年需要進行的手術近500余次,為實現更高質量的護理管理,我科室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類手術圍術期護理常規,如對患者手術前后病情的觀察、并發癥的預防等。也正是這種嚴謹的護理管理,我科室還從未出現因護理不當而引發并發癥現象。
3.5弘揚“人人參與”的思想
耳鼻喉科護理有其自身特點,護理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也不能單憑個人的力量,為此,我科室積極推行“人人參與護理管理”的舉措,真正實現了護理管理各環節工作的有序開展,實現了有布置、有檢查、有獎懲,科室護理人員集體力量得到最大發揮,實現了耳鼻喉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周建萍單位: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