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代謝綜合征患病率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醫學雜志》2015年第五期
1統計學方法
數據錄入采用EXCEL建立數據庫,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兩組均數比較用t檢驗,組間率的差異比較用檢驗,危險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MS總體檢出率及不同性別MS各年齡段檢出率比較:按IDF標準,共檢出MS患者353例,檢出率總體為26.19%;男27.06%,女20.23%,男性與女性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642,P=0.064)。總體檢出高峰在50~60歲年齡段,為35.91%;男性檢出高峰在50~60歲年齡段,達到40.14%,60~70歲為26.96%,70歲以后呈下降趨勢。男性各年齡段比較:40歲與50歲年齡段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8.353,P=0.004),50歲與60歲年齡段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2.946,P=0.001),70歲與80歲年齡段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452,P=0.035)。女性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女性檢出高峰在大于或等于80歲年齡段,為31.58%,70~80歲年齡段為30.00%,各年齡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不同性別各年齡段MS各組份檢出率比較:男性在高血糖方面檢出率高于女性(=5.605,P=0.018),女性在低HDL-C方面檢出率高于男性(=38.106,P=0.000),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高三酯甘油血癥方面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高血糖檢出高峰在70~80歲年齡段,達到62.17%;中心性肥胖檢出高峰在50~60歲年齡段,達到53.57%;高三酯甘油血癥檢出高峰在40~50歲年齡段,達到52.5%;高血壓檢出高峰在大于80歲年齡段,達到59.26%;低HDL-C檢出高峰在40~50歲年齡段,為20%。而女性不同,高血糖檢出高峰在60~70歲年齡段,其余四項的檢出高峰均集中在70~80歲年齡段,單項異常檢出率由高至低分別是:高血糖44.70%、高血壓40.87%、中心性肥胖39.91%、高三酯甘油血癥33.82%、低HDL-C血癥14.98%。見表3。
2.3MS各種組合方式比較:本次體檢中5項組合31例,占2.23%。4項組合119例,占8.83%,其中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高三酯甘油、高血糖四項組合最多,54例,占4.00%。3項組合202例,占14.98%,排在前三位的組合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高血糖,82例,占6.0%;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高三酯甘油55例,占4.0%;中心性肥胖、高三酯甘油、高血糖42例,占3.11%。見表42.4MS的危險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有無MS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FPG、血壓、BMI、WC、WHR、TG、TC、HDL-C、LDL-C、BUN、Cr作為自變量建立模型,選擇:α=0.05進入模型的標準,α=0.1作為踢除模型的標準。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BMI、TG、FPG、血壓是MS的危險因素,HDL-C是MS的保護性因素。見表5。
3討論
MS作為一種以胰島素抵抗為核心的多種慢性病的癥候群,一般為終身性疾病,預后差,它所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發病率受年齡、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部人群MS總患病率為26.19%,高于其他人群,高于成都地區的17.2%(標化后為13.47%),高于重慶地區的20.28%(標化后為18.72%),高于中國成年人的16.5%[2],高于江蘇省社區人群的17.48%。男性中心性肥胖在40歲年齡段已達47.5%,低HDL-C高峰也在40歲。國內專家建議將年齡≥40歲、腹型肥胖、靜息生活者、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者及已確診為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多囊卵巢綜合征者列為高危人群。有研究顯示勞動強度低、運動量減少,促進MS發生發展;吸煙明顯升高MS的發病率;也有隨機分層抽樣調查顯示飲酒致中心性肥胖、高三酯甘油血癥、高血壓發病率增加。干部人群是一特殊群體,應酬多,高熱量食物攝入多,煙酒攝入多,缺少體育鍛煉,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導致MS患病率明顯高于其他人群。另外,有資料顯示,MS的發生與情緒性格有關,情緒壓抑、性格易怒者患病概率增加。干部人群責任重大、工作壓力大、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常常壓抑,情緒不穩定,也是MS患病率高的原因。另外,年齡是MS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參與體檢的人群平均年齡較大,也是MS檢出率高的原因之一。
MS的發生是復雜的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胰島素抵抗是MS的中心環節,而肥胖,特別是中心性肥胖是胰島素抵抗的關鍵因素。肥胖引起胰島素抵抗的機制與脂肪細胞來源的激素、細胞因子,如游離脂肪酸(FFA)、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瘦素、抵抗素、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等增多以及脂聯素不足有關。胰島素抵抗導致高胰島素血癥,當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對胰島β細胞無法代償時則發生2型DM;鈉重吸收增加導致高血壓;游離脂肪酸增加,三酯甘油增加,引起高TG血癥、低HDL-C血癥。本研究非條件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BMI是MS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MS和非MS人群相比,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所有原因的死亡率均顯著升高,死亡風險增加2.13~3.55倍,腦卒中的發生率是非MS的2.7~4.3倍。傅靈菲[16]對職業人群MS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研究顯示經過1.5年的干預后94%的人BMI不同程度降低,81%的人指標改善從1項至4項不等。所以加強健康教育,普及糖尿病、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癥等知識勢在必行;應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膳食指南,特別要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有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脂肪酸的攝入明顯增加,是MS和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胡以松等在中國居民MS與膳食營養素的相關性研究中提到胡蘿卜素、維生素A、視黃素攝入與代謝綜合征呈負相關,建議增加深色蔬菜的攝入,以增加人體的抗氧化能力,減輕體內的氧化壓力。在代謝指標的異常方面,40歲人群高TG檢出率最高,中心性肥胖達到較高水平,因此40歲以上是關注的重要年齡段,與國內專家建議一致,應在此年齡段給予積極干預,減輕體重。一項薈萃分析資料顯示在我國超重的男性如果將BMI減至24.0kg/m2以下,可使中風發病率降低15%,應將運動、減輕體重作為預防控制的重要環節。在各組分指標異常方面,糖尿病及高血壓患病率均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應對各個組分進行多環節聯合治療,控制血脂、血糖、血壓,使MS各組成成分達標。總之,干部人群為一特殊人群,MS發生率高,對這部分人群進行MS教育,早期干預,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具有現實意義。
作者:胡國紅 楊英 任艷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內分泌科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健康檢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