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口腔醫學研究生工作的新思路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研究生人數兩年來已增長了28%,因此,積極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模式,切實把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性,對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顯得尤為重要。我院作為高層次口腔醫學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在進行專業培養的同時,如何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潛移默化地德育教育使得他們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具備高素質人才所需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以及培養他們今后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都成為德育工作者應當研究的問題。
1口腔醫學研究生“精致化”教育的實踐
2011年,筆者所在學院開始進行適合口腔醫學生特色發展的“精致化”教育方式的嘗試。通過一年半的實踐,初步摸索出一套適合研究生“精致化”教育的工作方法與模式。
1.1構建并深化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
作為醫學院校的研究生,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接診病人,完成相應數量的臨床病例是研究生培養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項。但因為臨床工作的特殊性,他們的學習任務往往不一定是在導師一人的指導下進行的,而更多的是由所在科室的其他高年資教師指導他們學習、接診。而將這些帶教醫師納入到“全員育人”的體系中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以往由“主管領導—導師—班主任—輔導員”形成的育人模式的基礎上,將各科室、各病區主管教學的副主任、學組主管教師、科室教學秘書、科室專職教輔人員共同納入“全員育人”體系中,形成一個多層面、立體化、“無縫式”的管理模式。這樣,既彌補了導師因事務繁忙而無暇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的不足,又填補了一些平時容易忽略的管理空白。在日常工作中,通過不定期地召集這個全新的育人體系中的成員一起就研究生“精致化”教育工作召開專門的研討會,明確各自的分工和責任、強化管理,各司其職、互相配合,把研究生的專業培養、日常管理和德育教育統一起來,形成業務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全員育人的新格局[4]。這無疑是更符合“精致化”教育理念的一個大膽嘗試。
1.2設計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日常思想教育內容體系
針對我院研究生分科細、類型多、學制長等特點,一年多來,我們以分年級、分培養類型、分專業的方法按不同層面,開展適應不同研究生需求特點的精致化教育:①分年級教育:新生教育精致化。在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中,通過講述醫院院史并進行醫院文化理念的宣講,特別是將一位位老專家、老教授的感人事跡講述給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今后的行為方式,使學生在入院時就感受到使命感和責任感。考慮到研究生統招新生多為京外生源,為了使新生更好地融入到北京大學校園文化的良好氛圍中,我們通過鼓勵新生加入醫學部的各種學生組織,與本科新生聯合舉辦迎新晚會等活動,使他們快速地融入到學院中來,盡快找到歸屬感;畢業生活動精致化。在畢業前,特別邀請醫院的人事處長向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并結合口腔醫學專業的特點,通過講述學長在口腔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口腔科和開業診所不同的就業經歷來指導畢業生的人生規劃。畢業前夕還組織畢業生與院領導、班主任和導師們一起座談、表彰,暢談今后的人生理想,發表各自的畢業感言,將感言編輯成冊,贈送給導師和畢業生。此外,還在離校前組織聚餐、郊游等活動,歡送畢業生離校。通過組織畢業生的相關活動,讓他們感念師恩,將愛校教育進行到離校前的最后一刻;其他年級學生活動精致化。在研究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臨床技能和學術研究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都是貫穿始終的重要一環,對于中年級學生更是這樣。通過舉辦“青年醫師學術沙龍”,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號召他們積極參加學院的各種公益活動等方式,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水平。此外,還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豐富了大家的課余生活,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鍛煉自己的機會。②分培養類型教育:研究生的中心任務是學習知識、做好科研和提高技能,因此按不同的培養類型,給予不同的教育,是研究生培養的一個重要特征。如定期組織臨床技能型學生開展醫德醫風講評、醫療糾紛處理講座、接診技巧交流等活動;定期組織科學研究型的學生進行實驗技能培訓和學術前沿講座等。此外,針對不同培養類型的各自特點,進行特殊關注。如科研型的學生所面臨的學業和就業等方面的壓力較大,應創造更多的交流傾訴的機會,并在必要時給予及時地心理干預,使科研型學生能夠順利投入科研學習。盡管醫學研究生的培養類型被人為地劃分為臨床技能型和科學研究型,但是分培養類型的教育卻決不能“劃江而治”。從整個研究生教育宗旨來講,使學生獲得更廣博、更深入的專業知識才是培養的重點。因此,我院也十分注重不同培養類型的聯合培養。如要求臨床型研究生參與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科研型學生在椅位空閑時進行臨床學習,并組織臨床型與科研型學生座談,實現了科研與臨床的相互促進等。③分班級開展精致化教育:強化“班級”這一概念是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我院,口腔研究生教育分為11個專業,分布在不同的臨床科室招生,但招生規模有大有小。因此,我們就按照專業特點將其整合為5個研究生班。在各班級層面,也結合本專業實際,積極倡導“大學科”理念,定期舉行“大學科”的病例討論和學術活動,加強班級學風建設。并利用各班級的特殊優勢,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相關公益活動和課余生活,體現“精致化”。如口腔修復科班針對修復患者老年人居多的特點,深入社區、養老院開展義診咨詢;而口腔正畸班就針對矯正牙齒的普遍是年輕人的特點深入大學校園進行健康宣教。可以說,分班級開展精致化教育是具備著可操作性強、效果好的精致化教育模式之一。
1.3“以人為本”,激活研究生基層組織建設
在課題進行的一年多時間里,我院著力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調動研究生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其主動參與、自我管理。如加強研究生黨、團支部及研究生會的自身建設,搭建“黨團學”組織平臺,支持、鼓勵研究生基層組織開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黨團日”活動、組織生活會等。同時,在抓好研究生黨支部建設、把優秀分子及時吸收到黨的隊伍中來的同時,還要堅持以“黨建促團建”,充分發揮覆蓋面更廣的團支部建設和研究生會建設,使其營造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良好氛圍。如結合建黨90周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學習黨中央領導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馬慶軍、陳敏華等大醫的先進事跡,提高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組織豐富多彩的黨支部活動,充分發揮口腔醫學在口腔健康促進方面的社會作用;并與八年制的學生組織打造“組合拳”,組織口腔醫學院特有的學生大型活動等。
1.4積極開展公益活動,體現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作為醫學生,“救死扶傷”是醫學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作為三甲醫院的學生,對發揮醫院自身的公益屬性,契合醫改的新思路,提高公眾的口腔衛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精致化”教育的一個亮點,我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會公益活動,通過開展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養老院、進鄉鎮等形式多樣的口腔健康促進活動,形成了自己的“醫務志愿”服務品牌,調動了學生熱心公益的能動性,培養了學生勇于承擔的社會責任擔當精神。既服務社會、造福人民,又鍛煉了自身的社會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2體會
2.1“精致化”教育的進一步深入通過前文所述,我院為醫學生“精致化”教育的推廣積累了相關經驗,也由此在2011年獲得了北京大學“學生工作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但仍需進一步深入地做好“精致化”教育:如制定更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將精致化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作為研究生管理的“規定動作”,引入相關監督獎勵機制,通過可量化指標考核導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等各層面精致化教育的效果;制定相關措施保障“全員育人”模式的順利推進,并體現口腔醫學研究生教育的專業特色。成為下一步要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2.2“精致化”教育與口腔醫學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融合
前文所述的“精致化”教育活動的全面鋪開,無疑充實了研究生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教育體系,體現了精致化教育的特征。經過一年來的探索,相比以往有了長足進步,深受師生的好評。但如何將“精致化”教育與口腔醫學教育有效融合,例如:在接受研究生教育前,完善專業研究生臨床輪轉體系建設;完善研究生人文素養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及將口腔醫學全科教育與專業培養有效融合引入“精致化”教育體系,也是我們今后需通過逐步探索實踐來解決的問題。
作者:王冕徐開秀單位: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