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雜志》2015年第六期
1資料與方法
1.1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變化狀況和護理后QOL評分,其中,根據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患者SAS評分、SDS評分進行評價[2],評分越高證明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通過生活質量評估表對QOL評分進行評估[3],其包含軀體癥狀、自理能力、心理狀態及社會關系4個方面,得分越高證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1.2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72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和SDS評分變化狀況治療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同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護理后QOL評分展開對比分析治療組患者護理后QOL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基于冠心病病程較為漫長,且極易反復發作,患者極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的會出現心理障礙,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影響。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其生理機能衰退,且多伴有慢性疾病,同時加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高,因此,患者在出現該疾病時極易出現不良情緒。通過臨床調查顯示,我國冠心病患者出現負性情緒的發生率高達52.1-63.4%,給患者治療和康復帶來嚴重干擾,增加患者死亡率。此時,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穩定患者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在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護理時應充分評估患者狀況,了解患者心理和生理狀況,便于制定富含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多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讓患者充分信任護理人員,并鼓勵患者發泄其心中的不滿,便于更加容易的同患者交流,提高臨床治療效果[4]。因此,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具有良好改善作用,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和QOL評分分別為(42.03±6.32)分、(40.53±5.74)分、(63.85±1.62)分和(52.34±7.68)分、(50.37±6.25)分、(82.35±1.87)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負面情緒和生活質量改善狀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對具有負性情緒冠心病患者護理臨床上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獲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作者:曲艷 單位: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