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長鏈非編碼在肝細胞肝癌中的意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lncRNACCAT1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采用熒光定量PCR檢測檢測96例肝癌癌灶組織及癌旁組織中lncRNACCAT1的表達情況,并分析與各臨床病理因素以及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結果lncRNACCAT1在肝癌癌灶組織表達升高;肝癌癌灶組織中lncRNACCAT1表達量和門靜脈癌栓、TNM分期等因素相關。進一步生存分析發現lncRNACCAT1表達陽性者術后平均生存時間(32.1個月,95%CI:26.3~38.0個月)明顯短于陰性患者(47.2個月,95%CI:42.5~52.0個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607,P=0.006)。并且lncRNACCAT1表達是肝癌患者總體生存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lncRNACCAT1表達在肝癌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lncRNACCAT1表達是肝癌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
肝癌是世界范圍內的高發惡性腫瘤之一,盡管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肝癌的診療手段已漸趨成熟,但是其術后5年復發率仍高達80%,每年約有超過600000人死于肝癌,缺乏有效的診療、監測靶點是造成肝癌患者預后低下的原因[1]。長鏈非編碼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組長度>200個核苷酸、缺少完整的開放閱讀框和無蛋白質編碼功能的RNA。近年來研究顯示,lncRNA具有各種不同的生物學功能,作為抑癌或致癌基因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lncRNACCAT1被證實高表達于結腸癌、胃癌、膽囊癌,然而在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情況仍不清楚[2~4]。本研究中筆者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肝癌組織中lncRNACCAT1中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其與臨床病理因素的相關性。
材料與方法
1.標本來源:
收集2005年9月~2010年10月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浙江省臺州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96例HCC患者的組織標本(包括癌灶組織及相應癌旁組織),術后均確診為肝細胞肝癌。腫瘤病理診斷參照世界衛生組織標準、臨床分期標準參照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制定的第7版TNM分期標準[5]。術前患者均未接受放化療或其他任何藥物干預。并有完整臨床病理資料(年齡、性別、病理診斷、門靜脈癌栓、酗酒、腫瘤直徑、TMN分期等)。所有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38.5個月(2.0~60.0個月),其中57例死于肝癌。為研究lncRNACCAT1的臨床相關性,筆者根據CCAT1表達量將數據平均分為兩組,即CCAT1高表達組和CCAT1低表達組,并對肝癌組織中lncRNACCAT1的表達量與各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進行分析。所有人體標本的研究均事先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2.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PCR)檢測肝癌及癌旁組織中lncRNACCAT1的表達:
采用Tr-izol試劑盒(美國Invitrogen公司,Carlsbad,CA)試劑盒抽提總RNA。采用ABI公司的HighCapacitycD-NAReverseTranscription試劑盒將RNA反轉錄合成cDNA,反轉錄反應:25℃10min,37℃120min,85℃5min,4℃保存。RT-PCR采用ABI公司PowerSYBRGreenPCRMastermix試劑盒及ABI7900HT系統,以GAPDH為內參基因,使用2-△△Ct法計算lncRNACCAT1在肝癌組織相對于癌旁組織的表達量,并根據其表達水平中位數將肝癌患者分為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分析CCAT1表達與臨床病理參數及預后的關系。引物序列如下:CCAT1上游引物:5'-GCCGTGTTAAGCATTGCGAA-3',下游引物:5'-AGAGTAGTGCCTGGCCTAGA-3';GAPDH上游引物:5'-GAAATCCCATCACCACTTCCAGG-3',下游引物:5'-GAGCCCCAGCCTTCTCCATG-3'。
3.統計學方法:
實驗結果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不同組間的差異評估采用Student'st-test或χ2檢驗,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檢驗,多因素分析用COX回歸模型,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lncRNACCAT1在肝癌癌灶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qRT-PCR結果經Student'st-test檢驗提示肝癌組織中lncRNACCAT1較癌旁組織明顯低表達(P=0.000),見圖1。圖2.肝癌中lncRNACCAT1的表達量與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lncRNACCAT1的表達量與門靜脈癌栓(χ2=15.229,P<0.05)及TNM分期(χ2=4.196,P=0.041)具有相關性,而與患者年齡、性別、腫瘤直徑、酗酒等無明顯相關(P>0.05,表1)。
3.lncRNACCAT1與肝癌患者預后的關系:
對96例肝癌患者進行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顯示:HLA-F陽性患者術后平均生存時間為32.1個月(95%CI:26.3~38.0個月);HLA-F陰性患者術后平均生存時間為47.2個月(95%CI:42.5~52.0個月)。HLA-F陽性患者生存時間短于陰性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607,P=0.006,圖2)。COX回歸模型分析肝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顯示:HLA-F表達、TNM分期均是肝癌患者術后生存時間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顯示HLA-F更是影響肝癌患者術后生存的獨立危險因素(表2)。
討論
長鏈非編碼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群長度>200bp的RNA,不具有編碼功能,以往認為其是RNA聚合酶Ⅱ的轉錄副產物,不具備生物學功能[6]。但是近些年來研究表明,lncRNA可以在轉錄、轉錄后等不同水平參與下游基因的調控,與腫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6~8]。其可能的作用機制:①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參與mRNA前體修飾;②與蛋白質或miRNA結合,調控相關基因的表達;③招募染色質修飾酶復合物致目標基因區域,參與其表觀遺傳學修飾[9~11]。lncRNACCAT1是一個擁有2628bp的非編碼RNA分子,最早在結腸癌中被發現,位于8q24.21、轉錄因子C-Myc附近,研究表明這是基因突變的高發區[12]。近年來已有研究顯示CCAT1在膽管癌等腫瘤組織中高表達[13~15],參與腫瘤惡性進展。Jiang等[13]研究發現CCAT1在膽管癌組織中的表達較癌旁組織高,其表達量與組織分化程度、淋巴結侵襲、TNM分期及患者預后相關,是膽管癌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Zhang等[14]研究顯示CCAT1可通過負調控miR-218-5P促進視網膜母細胞瘤SO-RB50及Y79細胞株的增殖、侵襲、遷徙、并減少凋亡,可作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潛在治療靶點。研究發現,結腸癌患者中lncRNACCAT1和HOTAIR表達升高,有望成為結腸癌篩查指標,提高結腸癌陽性診斷率。筆者采用RT-PCR法分析了lncRNACCAT1肝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結果發現:①lncRNACCAT1在肝癌癌灶組織中表達升高;②其表達量與患者年齡、腫瘤直徑、漿膜侵犯、TNM分期等無明顯相關,而與門靜脈癌栓和腫瘤數目表現出一定相關性;結合上述兩點,筆者推測lncRNACCAT1高表達可能在肝癌惡性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③生存分析發現lncRNACCAT1表達陽性患者預后較差,可作為肝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總之,筆者研究了lncRNACCAT1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特點和預后意義,推測lncRNACCAT1表達在肝癌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且lncRNACCAT1表達與預后相關,是肝癌患者的獨立預后影響因素,對判斷肝癌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lncRNACCAT1在人體生理病理中其臨床意義及作用機制等研究剛剛起步,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作者:陳思思陳霞蔣瓊英徐永富朱昱胡鵬單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浙江省臺州醫院口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