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的臨床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行產前檢查的768名孕中期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均實施產前超聲檢查,以分娩及引產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產前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結果768名孕婦中,經分娩及引產證實,胎兒畸形有18例,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34%(18/768),其中2例為心臟畸形,9例為體表畸形,5例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1例為消化系統畸形,1例為泌尿系統畸形;768名孕婦中,經產前超聲檢查結果顯示,胎兒畸形有17例,其中2例為心臟畸形,8例為體表畸形,5例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1例為消化系統畸形,1例為泌尿系統畸形;產前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9.35%(763/768)、83.33%(15/18)、99.73%(748/750)。結論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具有較高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可作為產前胎兒畸形篩查的首選方案。
〔關鍵詞〕胎兒畸形;產前超聲;篩查
胎兒畸形主要是指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生結構異常或染色體變異等情況,造成胎兒出生后畸形,甚至夭折,對家庭及社會均帶來較大壓力[1]。因此,早期進行胎兒畸形檢查,在預防胎兒畸形、提升人口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胎兒產前檢查的方法較多,絨毛活檢、羊膜腔穿刺等細胞遺傳學檢查均可對畸形情況進行診斷,但上述方式對胎兒及孕婦具有較大影響,通常不作為常規篩查方式。產前超聲檢查是目前臨床常用的診斷胎兒畸形方式,該方式具有操作簡單、無創等優勢,且可對胎兒進行多方位的動態觀察,在臨床中取得良好成效[2]。本研究主要探討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的臨床診斷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產前檢查的768名孕中期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41歲,平均(30.89±4.52)歲;孕周20~24周,平均(21.93±1.46)周;體重52~69kg,平均(59.87±6.14)kg;其中初產婦508名,經產婦260名。納入標準:(1)正常妊娠;(2)單胎妊娠;(3)孕婦配合跟蹤隨訪;(4)孕婦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功能障礙;(2)精神障礙;(3)合并血液系統、免疫系統疾病。
1.2方法
選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型號為iU22彩色超聲診斷儀對所有孕婦進行產前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3.5MHz,叮囑孕婦保持仰臥位,將下腹部充分露出,并將耦合劑均勻涂抹在探頭上,放于孕婦腹部上方,進行橫向、斜向及縱向掃描,先對胎兒的頭圍、腹圍、雙頂徑、股骨長、胎盤分級、羊水指數及羊水暗區等發育情況進行詳細掃描;再對胎兒的頭部小腦切面、側腦室、丘腦及顱骨環等進行掃描,觀察具體的發育情況;再從頸部掃描至臀部,掃描時以橫切、縱切連續掃描的方式進行,密切觀察胎兒的內臟、脊柱、胸等發育情況;最后掃描四肢發育情況;對疑似畸形的部位進行多次重復掃描,并詳細記錄掃描結果。
1.3觀察指標
(1)記錄分娩及引產結果;(2)記錄產前超聲檢查結果;(3)將分娩及引產結果作為金標準,計算產前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
2結果
2.1分娩及引產結果
經分娩及引產證實,768名孕婦中有18例胎兒畸形,胎兒畸形發生率為2.34%(18/768),其中2例為心臟畸形,9例為體表畸形,5例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1例為消化系統畸形,1例為泌尿系統畸形。
2.2產前超聲檢查結果
經產前超聲檢查結果證實,768名孕婦中有17例胎兒畸形,其中2例為心臟畸形,8例為體表畸形,5例為中樞神經系統畸形,1例為消化系統畸形,1例為泌尿系統畸形。
2.3產前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分析
768名孕婦產前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9.35%(763/768)、83.33%(15/18)、99.73%(748/750)。3討論胎兒畸形可能發生在胚胎發育的各個時期,引發胎兒畸形的因素較為多樣化,且許多致病因素尚不明確,導致胎兒畸形的主要因素包括:(1)遺傳因素;(2)孕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質及致畸藥物的損害;(3)受到艾滋病毒、梅毒螺旋體等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影響;(4)受到吸煙、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胎兒篩查方式包括CT、超聲、MRI等,其中CT檢查僅適用于胎兒成骨不良等疾病的篩查,且具有較強的放射性,不適宜應用于胎兒;而MRI僅適宜對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等方面的疾病進行篩查[3]。因此,尋求更加安全、有效的篩查方式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具有重要意義。超聲檢查在臨床胎兒畸形篩查中廣泛應用,可直觀地顯示掃描部位,且具有操作簡單、安全、高效等優勢,可清晰顯示出胎兒的生理結構、位置、特征等,并將胎兒發生畸形的具體部位及詳細情況反映出來。此外,由于胎兒受到體位、姿勢、運動、羊水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且胎兒各個器官發育完善的時間、發生畸形的時間均不相同,無法通過單次檢查對胎兒的全部情況進行詳細了解,但產前超聲檢查可重復操作,并可針對孕期各個階段的具體情況進行篩查,進而提升診斷準確率,避免發生誤診及漏診情況[4]。本研究結果表明產前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的臨床價值顯著。張艷[5]等研究指出,產前超聲檢查可動態觀察胎兒器官發育及臟器結構異常,且具有無創性、重復性強、診斷率高等優勢,是產前篩查胎兒畸形較為可靠的影像學檢查方式。
綜上所述,產前超聲在孕中期胎兒畸形篩查中具有較高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度,可作為產前胎兒畸形篩查的首選方案。
[參考文獻]
[1]邵志艷.二維超聲聯合四維超聲對不同孕周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6):6551-6552.
[2]徐慶.產前超聲篩查不同孕周胎兒畸形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10):699-701.
[3]佘玲娜,許桃英,劉利娜,等.產前超聲檢查診斷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價值[J].海南醫學,2015,26(12):1856-1858.
[4]許延黎,郝媛媛.產前超聲診斷胎兒畸形的臨床觀察與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6,24(4):120-121.
[5]張艷,馬春芳,楊碧芳.產前超聲診斷胎兒畸形類型及妊娠結局分析[J].河北醫藥,2016,38(5):726-728.
作者:班顯艷 單位:遼寧省海城市婦幼保健計劃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