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權證市場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996年6月~2005年7月,整整9年時間,中國的證券市場經歷了從熊市到牛市再到熊市的過程。國有股全流通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股市。非流通股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怎樣使國有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成為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2005年4月29日通過的《證監會關于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問題的通知》指出,試點上市公司股東自主決定股權分置問題解決方案。2005年8月23日通過的《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股權分置改革要堅持統一組織、實行分散決策。這說明改革的總體思路是證監會只立規矩,具體的試點方案由上市公司自己決定,主要方案有送股方案、縮股方案、權證組合方案。這其中權證組合方案上海證券交易所提出了三個思路供參考。
方案一:分批送配認股權證方案。①非流通股股東以希望流通的非流通股為標的,向流通股股東免費發送對應數量的認購權證;②行權得到的標的股票上市流通;③所有非流通股的流通權須通過向流通股股東送配權證,權證持有人行權獲得股票的方式獲得;④非流通股股東不得交易其發行的權證。
方案二:一次送配認股權證方案。①非流通股東向流通股股東免費發送一定數量的認股權證,權證標的為對應數量的非流通股股份;②權證上市后,所有非流通獲得流通權。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遵照《通知》的相關規定;③當權證價格低于某約定值時,權證持有人可將權證回售給非流通股股東。
方案三:認沽權證方案。基本思路為:①非流通股股東或其他機構免費向每位流通股股東發送與其持有的流通股數相同的認沽權證;②權證的行權價為標的股票過去一段時間(如一年)的均價;③權證行使時,按行權價與當時股價的差額結算現金,或按差價與當時股價之比折算成股份送給流通股股東;④權證上市后全部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⑤為保護非流通股股東,可設置結算的股價的下限,如凈資產值。在方案三中,關鍵是在于比例以及認沽價格的確定。
從2005年9月5日開始的三一重工(股票代碼600031)股權改置正式開始,由此拉開了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改置的序幕。據統計,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國上市公司1393家上市公司擁有總股本數為12369.15億股,其中已流通股份為3313.62億股。流通股股份只占總股本的27%。當然這其中有兩支被譽為股市巨無霸的兩支國有商業銀行股,其中中國銀行總股本為2538.39億股,流通股股份為43.32億股;中國工商銀行總股本為3320.69億股,流通股股份為68.31億股。如果除去這兩支股票的話,總股本數為6509.91億股,其中流通股股數為3201.99億股,總流通股股數就占市場總股本的49.2%。相比較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以前總流通股股數只占市場總股本的32.6%而言,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還算是比較成功的。
摘要中國的權證市場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6月。之后,中國權證市場經歷了4年的大起大落,于1996年6月退出證券市場。在這4年間,權證市場達到相當的規模;同期,權證的炒作也非常突出,并造成極為不好的后果及影響。時隔9年,作為股權分置改革的重要工具之一的權證,再次被喚醒。這一次出現將給中國證券市場帶來的將是一場驚喜,還是再一次的痛苦,文章對中國權證市場發展的問題作以研究。
關鍵詞權證標的正股發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