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數據資源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初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市數據資源局關心指導下,在全體數據人的共同努力下,區數據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首批量子安全印章在區政務服務中心成功部署,政務服務率先用上了量子安全防護;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兌現2019年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政策以及2020年疫情期間幫扶中小微企業政策資金43萬元,助力大數據企業做大做強;全區80個政務服務窗口單位7X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窗口端辦理事項與服務地圖關聯度達100%,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區政府門戶網站在2020年度第二季度全省政府網站檢查中,躋身縣級政府門戶網站第一陣列。
一、2020年上半年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發揮數據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區數據資源局充分發揮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在肺炎疫情發現、防控和應急處置中的作用,以技防助力社區疫情防控,以平臺建設創優營商環境,以“安康碼”推廣應用打造各類場景精準核驗,助力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一是做好區疫情分析監測系統維運維保障,助力疫情常態化防控。區數據資源局與科大國創聯合開發出區疫情分析監測系統,實時展示疫情發展趨勢以及各類重點監控人員的區域分布。局機關抽調1名分管負責人、1名科室負責人和2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疫情分析小組,運用大數據建模比對,進行數據分析,為區領導研判疫情形勢,定下決心提供支撐。二是推廣社區疫情防控系統應用,助力社區常態化戰“疫”。為解決社區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區數據資源局與騰訊公司、銀通物聯公司合作,在地區率先推出社區疫情防控系統。自2020年2月15日至今,已在紫云府、和平苑、花沖人才苑等11個小區部署并推廣應用,打造“無接觸式生活”,受到了群眾的好評。三是扎實做好“安康碼”推廣應用工作,助力各類應用場景人員核驗。擬制下發《關于“安康碼”使用、管理等相關事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做好“安康碼”推廣應用的通知》,指導全區各單位、各大商超和交通樞紐等重點場景做好“安康碼”推廣應用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咨詢解答,及時處理核驗點審核申請和個人安康碼申訴,按相關規定做好武漢來(返)肥人員轉碼工作。另外,為了方便群眾辦事,區數據資源局與市大數據公司在區政務服務大廳試點部署“安康碼”核驗一體機系統,該設備為全省首臺,檢測速度快、精準度高、用戶體驗好,加快了辦事群眾進門核驗的速度,避免了人群聚集。四是做好企業信息平臺統錄入工作,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積極與聯通分公司合作,完成區企業信息平臺建設工作,實現對企業的信息化監管,同時夯實全區企業法人庫數據基礎。截止2020年3月底,平臺累記錄入企業5150家,為企業復工復業提供了數據支撐。
(二)拓展數據能力,助推“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發展。聚焦政務服務熱點,圍繞群眾辦事痛點,推動區級“智慧政務”創新發展。一是推進“區量子安全政務服務大數據和智能印章管控的研究與工程實踐示范應用”項目落地。充分發揮與高科技創新團隊合作的新模式優勢,做到市場與技術兩頭硬、項目與科研兩手抓,不斷推進量子信息應用技術創新與應用。截止6月底已完成合資公司管理團隊架構確立、主營規劃、公司設立和公司裝修設計以及出口網絡和中心服務建設、部分終端安裝等工作,量子安全政務審批印章管控系統上線,首批7枚量子安全印章成功部署。二是做好政務服務地圖上線工作。根據省政府7X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部署要求,牽頭全區80家政務服務窗口單位,開展服務場所和自助設備信息錄入,關聯服務場所、服務事項和自助設備服務事項。目前全區窗口端辦理事項與服務地圖關聯度達100%,群眾辦事更加便捷。三是做好“皖事通”推廣工作。利用傳統節日,持續在火車站以及轄區各汽車站,深入開展“皖事通”返鄉居民專題服務推廣活動。
(三)培育引導數據企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牢固樹立服務企業的理念,強化對接、協作、配合,全力提升服務質量水平。一是開展2020年度大數據企業認定和區級大數據企業備案工作。完成銀通物聯、科沃特、帆揚通信等5家企業復審工作以及青鹿科技、典典科技、金斗云等3家企業初審工作,組織專家對9家企業進行區級大數據企業備案評審。二是做好大數據企業政策修訂和政策兌現工作。兌現2019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政策以及2020年疫情期間幫扶中小微企業政策資金合計43萬元,助力大數據企業做大做強;充分汲取2019年產業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經驗,進一步提升產業政策精準度和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確定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扶持政策4條,并對相關獎補金額進行適度上調。三是積極協助轄區大數據企業抓好防疫、生產和發展工作。2020年3月,銀通物聯有限公司“人臉識別測溫儀”被省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物資保障組列為《省級重點防護物資及產業鏈關鍵生產企業名單(第一批)》。在此基礎上,區數據資源局與騰訊公司、銀通物聯公司合作,通過集成和融合,推出社區疫情防控系統,為企業疫情防控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目前該套系統已在轄區多個企業和小區部署應用,受到了企業和群眾好評。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銀通物聯公司銷售人臉識別測溫儀近萬臺,產值達數千萬元。數字經濟力量既解決了企業疫情期間的生存和生產問題,也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強化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信息化項目建設統籌,推進數字建設。一是高標準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打破慣性思維,從加大創新驅動、壯大大數據產業、擴大數字經濟規模和城市能級等方面,加強和深化對“數字、智慧新城”發展的研究,啟動《市區“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和《市區“十四五”數字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二是推進“數字、智慧新城”頂規設計和建設工作。積極對接科大訊飛、中國電子、阿里和騰訊等公司,深入相關單位展調研,確立標體系,從推進制度一體化、科創一體化、信息一體化等方面思考,編制區(東部新中心)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城市超腦建設方案。目前,已完成東部新中心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初稿擬制工作。三是統籌推進全區信息化項目建設工作。信息化項目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落腳點和支撐點,為做好這項工作,區數據資源局專門召開全區信息化項目建設統籌協調會,匯總梳理全區擬建、在建和竣工的信息化項目(其中2020年26個,2021年15個),納入信息化項目申報項目庫,籌備7月份組織召開信息化項目(擬建)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評審會。四是協調推社會治理信息平臺建設。社會綜合治理信息平臺是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環節,區數據資源局與區委政法委以及相關技術公司對平臺建設和運行具體方案不斷進行優化、細化,合力推進全區基層治理數據資源平臺建設,確定以建設綜合性、一體化的基層治理數據資源信息平臺為目標,并預留未來發展所需拓展空間和接口。目前該項平臺已在長淮街道正式上線運行,在三里街街道也完成部署。五是推進區委區政府相關會議室升級改造及公文流轉優化工作。為提高全區辦文辦事辦會效率,精簡辦文流程,區數據資源局會同聯通分公司、龍訊公司研究改造和優化方案,多次與市信息中心協調,決定優化并拓展平臺公文處理模塊,實現公文線上流轉。經模擬測試、確定初步方案,并將無紙化智能會議室改造和電子公文移動辦公系統優化方案報區領導批準。目前,項目正在走招標流程。
(五)發揮陣地作用,管好用好電子政務外網。一是推進區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工作提質進位。全面提升區政府網站與政務新媒體的監管和運維水平,擬制《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考核辦法(暫行)》,落實網站信息報送三審制度。完善服務功能,及時“六穩”“六保”等最新政策鏈接,提高服務型政府工作透明度。圓滿完成全國“兩會”期間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值班值守工作。區政府網站在全省政府網站二季度考核中排名躋身前列,在全省839家政府網站,共有157家網站進入加分指標評分環節,其中有39家門戶網站得分超過100分,區政府門戶網站位列其中。二是強化電子政務外網管理。結合全區社區調整,全面梳理區直各單位、鎮、街、開發區(含原有的90個社居委)電子政務外網運行情況,協調市信息中心撤銷社區電子政務外網13家、遷移和新增電子政務外8家。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是數據資源匯聚不足、開放不夠、共享度低,制約智慧城市發展;二是全區信息化項目深層次統籌依然不夠,區級尚無跨領域跨系統綜合性平臺,少數單位信息系統建設缺乏前瞻性,本位主義嚴重;三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平臺和優勢企業依然不足;四是網絡安全設備基礎薄弱,信息安全存在隱患。
三、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安排
(一)推進“區量子安全政務服務大數據和行政審批智能印章管控的研究與示范應用”項目建設。簽訂四方協議,由科大國盾公司組織實施量子安全設備安裝,打通市量子通信骨干網至區的通道,推動部分窗口采用國產化計算機,打造量子安全和國產自主可控的政務辦公應用場景示范,推進量子安全印章向基層普及。
(二)推進全區信息化項目建設統籌工作。一是7月份組織召開信息化項目(擬建)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評審會,對通過評審的項目,會同區發改委對項目進行立項審批。督促獲立項批復的項目業主單位,及時編制《區信息化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方案》。二是建設全區統一數據大平臺,推動各單位已建系統逐步向區級平臺遷移或與區級平臺互聯互通工作。三是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督促各單位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采用安全可靠的軟硬件產品,做到安全防護工作與信息化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定期開展網絡信息安全檢測和風險評估。下半年擬對部分重點機房開展等級保護測評和風險評估工作,打牢信息安全基礎。
(三)推進數字經濟發展。一是以創新為驅動,扎實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圍繞大數據+產業深度融合、政府治理融合、社會管理融合,實現數據資源“匯治用”,為數字經濟發展助力。二是以抓布局為突破,打造應用場景集聚區。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實施5G應用示范,形成智慧應用產業生態圈,打造國內物聯網技術場景應用高地及產業集聚區。三是以推動我區大數據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目標,打造大數據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向各行業全面融合滲透,構建互聯互通、融合應用、整體協同、跨越趕超的大數據產業集群。四是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推動力,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引進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平臺和優勢企業,打造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深化數字經濟產業對傳統產業的全方位改造,打造數字經濟高地。
(四)推進公文流轉優化工作,做好區委、區政府會議室無紙化會議系統改造工作。進一步優化公文流轉流程,優化硬件設備及參數配置,擴大試用范圍,力爭7月正式上線新的公文流轉流程、上線無紙化會議系統。
(五)推進社會治理信息平臺試點工作。加強與區委政法委以及相關公司的溝通,進一步優化完善社會信息治理平臺功能模塊,進一步校準數據,加強對系統操作人員和網格員的深化培訓。在此基礎逐步寬大試點范圍,力爭早日在各鎮街開發區推廣。
(六)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長遠謀劃、適度超前,高質量編制《市區“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和《市區“十四五”數字發展規劃》,明確發展定位和目標,厘清發展思路,引領全區數字經濟彎道超車,確保區委“12345”發展戰略全面落實。
(七)推進東部新中心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設計工作、完善城市超腦建設方案。落實區領導指示精神,強化標準和體系意識,推進東部新中心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設計工作、完善城市超腦建設方案,指引城市建設向數字化、智慧化全面升級,實現城市治理、公共服務、政府決策的提質增效。
(八)開展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試驗區申報工作。積極主動對接市數據資源局,爭取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緊抓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區域協同發展、東部中心建設和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機遇,充分挖掘區區位優勢和比較優勢,充分突顯區可開發可利用空間大、經濟可塑性強、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大,特別是產業數字化轉型潛力巨大的特點,高標準編寫《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試驗區申報書》。
(九)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一是利用大數據進行建模比對,及時匯集、分析、下發疫情相關數據,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數據支撐;二是做好“安康碼”應用場景推廣和轉碼工作,不斷提高“安康碼”掃碼量,爭取做到“一人一碼”,實現對人員健康情況溯源管控,助力全市疫情精準防控。三是持續發力,做好社區疫情防控系統宣傳推廣工作,筑牢社區疫情防控防線,推進社區常態化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