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走出辦刊怪圈的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1重視論文創新首發,參與國際競爭
辦刊人深知,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工作至關重要的就是只有發揮好工匠精神才能辦好科技期刊。憑中國辦刊人的聰明才智,無論是品牌策劃、定位策劃、選題策劃、發行策劃、包裝策劃、廣告策劃都不會輸于外國人。國際上刊物的功能和作用應該一樣,國外辦刊人的技術含量不比中國辦刊人高多少,只是某些國際刊物歷史悠久,知名度高而已。科學技術國際核心競爭力不是單靠中國科技期刊的“國際競爭力”“精品期刊”獲取,而是靠科學技術創新性、學術性、國際前沿科技信息獲得。隨著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平臺(ChinaXiv)于2016年6月14日正式上線,中國科學家將由此可獲得“首發權”。2016年初中國科學家團隊研究寨卡病毒的論文被世界“頂級期刊”拒稿,但隨后國外科學家發表在《自然》《細胞》上的論文與他們的成果極其相似[12]。如果中國科學家在本土期刊發表,先通過中國知網、超星、ChinaXiv等預平臺優先出版,應該能最先獲得國際認可。因為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預平臺處理,中國科學家在投稿的同時把論文預印本提交給ChinaXiv或相關平臺,即便論文從投稿到正式發表滯后幾十天,也能確保科研成果首發權得到國際認定,更何況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有水平、有能力搶占世界學術制高點、贏得話語權。這表明真正有創新性、學術價值高的論文在國內科技期刊發表,其首發權必定能得到國際公認,這才是提高中國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以往那種由于管理部門、評價機構崇洋媚外,失去自信,讓辦刊人、作者亂了陣腳,失去了許多科研成果首發權機會的局面才不會重現。
2.2不忘辦刊初心,厘清科技期刊的功能
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創新駛入快車道,科技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世界范圍內實現由原來的跟跑向并跑甚至在許多領域領跑的重大轉變。中國的科技人力資源達8100萬人之多,每年全時研發人員達380萬人,居世界首位;中國的研發投入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申請專利數量位居世界前茅[13]。我國不缺乏優秀的高水平科技論文。科技期刊是科技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對科研工作來講,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龍頭,又是龍尾”[14]。我們應認清科技期刊的功能和作用,牢記科技期刊“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重要作用”[15]宗旨,不忘辦刊初心,砥礪前行。我們的初心就是甘為他人做嫁衣,辦好科技期刊,充分發揮其科技進步助推器的作用。就作者而言,科技期刊是學術傳播平臺,是園地;就讀者而言,科技期刊就是開放的大學,吸取科學營養的圣地。辦刊人必須敢于擔當,下大力氣發揚蜜蜂和工匠精神,采好原料,精雕細琢;堅持創新,樂于奉獻;明確宗旨,辦出特色;讀者為王,真誠服務;努力組約優質論文,既發表在英文期刊上,也發表在中文期刊上,真正辦出一批與中國科技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化期刊、精品期刊。
2.3改革評價機制,還期刊真實價值
中國在科技期刊發展問題上務必改變不合理的量化評價指標,建立以“萬物同樂”為標準的新觀念,尤其是期刊理論上要破除“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建立科學的期刊生態位觀念,不同層次的科技期刊都有其生存價值和必要,相關部門對期刊既要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中國的科技興國、文化傳承不可能僅靠數據評出來的少數精品期刊、國際影響力高的英文期刊就能實現。主管部門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期刊管理措施,深化期刊出版體制改革,做好頂層設計。在期刊收錄、發表刊物上要破除“崇洋媚外、缺乏自信”的舊陋習,破除飽受詬病的唯SCI、自然指數、EI、影響因子(加菲爾德創建的私人公司“科學情報研究所”,以營利為目的,精準揣摩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人的心理,成功推出SCI、JCR報告,在《自然》和《科學》雜志上多次極力推崇影響因子,ISI公司與《自然》等刊之間有著心照不宣的共謀。由于這2個國際刊物的審稿機制并不一定合理、科學,因此,他們多次發表造假論文,至多撤稿而已[16]。)的錯誤做法。樹立文化自信、公平正義高于一切的新觀念。期刊的管理部門、評價機構以及辦刊人擯棄跟班式評刊、辦刊的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期刊論文同行評議機制,建議中國知網、超星公司、瑪格泰克科技公司、勤云科技公司、三才科技公司等推出的采編系統采用趙金文等研發并獲得國家著作權保護的“學術論文審稿意見書軟件”[17],其論文在同行專家評審時隨即自動生成得分(百分制)、等級(優、良、中、差10個等級,前3項又細分為3個等級),是除基金項目之外與論文自身質量相關性最高的學術指標(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與論文質量相關性很低),真正做到同行專家評文,以文評刊,以文評人。當然,中國科協最近推出的中國科技期刊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不失為提升中國科技期刊地位的良策。在評判問題上,破除自我評定的舊觀念,建立業不自評的新觀念;不能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尤其不能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由于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尤其是中國的航天工程、橋梁工程、量子計算機、高速鐵路4大領域均創下世界第一[18],很多領域具有國際話語權和主導權,我們科技期刊辦刊人應該根據中國國情,增強文化自信,提升科技期刊首發權、國際前沿科技信息的競爭力。評判優秀科技期刊的標準必須符合5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天人協調,有利于期刊發展,有利科學研究,有利于民眾幸福,有利于人的潛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