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在高中歷史學科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推進與發展的今天,高中歷史學科在高中課堂上的教學地位越來越重要,同時在學習案這一教學模式的指引下,學生們對于歷史的學習已不再局限于“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是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使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可以感悟歷史,以史鑒今。就此,本文主要從學習案的內涵價值和學習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兩方面入手,就學習案引領下的高中歷史分層教學策略展開相關研究與探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學習案;分層教學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不斷發展,現代教育倡導“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這對傳統的學科教學來講是一種沖擊,更要求教師在革新自身教學理念的同時,讓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更加具有特色。于是,怎樣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落實分層教學、落實因材施教成為新時期歷史教師所面臨的和需要馬上解決的重點問題,同時教師在準備課前學習案時,也要精心策劃,立足學科特點和學生的整體認知建構合理的分層方案,從而在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主動性的同時,切實推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開展。基于此,本文作者也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學習案實施分層高效教學展開論述,以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一、學習案的內涵和價值
所謂“學習案”,就是一種學案導學教學法,是在新時期課程改革引領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學科基本教學的基礎上,以學習案為載體和輔助,將培養學生的自主知識和探究能力放在首位,目的是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將其引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既是對傳統教師“一言堂”式教學模式的革新,又能夠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探究和與同學的合作中,去認真地了解歷史、感知歷史。并在引導學生將學習態度由被動變為主動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減少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抵觸情緒,以在幫助其學好歷史的同時,切實促進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學習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歷史學科在高考中的占比越來越大,歷史學科的高考內容已不局限于對教材知識的考查,而是更加看重歷史知識的價值和學術性,就要求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這與學習案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學習案看重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并且教師在設計學習案的同時,還能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小組討論,從而在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性,并使其在積極的參與中可以獲得思維的“碰撞”,獲得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主要局限于教師的板書和教材重難點的講解,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很容易消磨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但是在引入學習案這一教學方法之后,學生會根據學習案給出的“線索”和提示,去主動搜尋歷史信息,去主動思考歷史問題。這一過程不僅符合高中生自主意識強烈的年齡特征,還能滿足高中生的探究興趣,使其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知識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減少其對歷史學習的抵觸情緒,切實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穩步提高。
三、在高中歷史學科中運用學習案實施分層高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大膽創新,建立分層教學理念
在任何時期、任何教育階段,教師都是學科知識教學的主要執行者,是學生學習和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引領者。進而在新時期教育背景引領下,教師在緊抓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要嘗試大膽創新,在實行學習案教學策略的同時從根本上建立分層教學理念,調整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切實從學生的歷史知識基準出發,明確其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接受能力,促進高效歷史課堂的順利構建。以筆者所任教的學校為例,學校方面為了進一步強化歷史教師的專業素質,邀請歷史教育學家和資深教師來學校,為歷史教師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以進一步優化教師的教學理念。同時,各年級的歷史教研組還專門就學習案引領下的分層教學展開主題調研,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引導教師大膽創新,進行教師與教師間的學習案交流、聽課、評課,不斷深化教師的專業教學技能。同時,筆者作為高二歷史教師,在融合多方分層教學經驗的同時,不僅提前做好開展豐富歷史教學的思想準備,還利用業余時間根據學生的歷史考試成績和上課情況,再一次對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況、歷史知識接受能力等進行了分析,完成了對學生的班級內部分層,以保證學生都可以處在適合自己的層次,更高質量地學習歷史知識。
(二)提前備課,踐行分層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創設是輔助教師開展高質量學科教學的前提條件,進而在學習案引領下的高中歷史分層教學中,教師也要提前備課做好分層教學目標的建構,以擺脫傳統僵化、教條的分層模式,設定個性化、層次化的教學目標,給予學生循序漸進的知識引領,以降低學生的知識學習難度,使其可以充分把握課本知識內容,并為歷史知識學習能力的發展做好鋪墊。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這一章節的知識時,基礎性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引導學生了解19 世紀初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理論的內容和理論提出的過程,了解孫中山等資產階級革命家在“三民主義”旗幟的引領下所發動和組織的推翻封建專制制度的斗爭;拔高性的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同時,了解“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的提出背景、歷史作用;而發展性的教學目標則可以設定為,如何讓學生了解與“三民主義”相比較,“新三民主義”有了質的飛躍和巨大的進步?進而借助這三個環環相扣又循序漸進的歷史教學目標的設定,來有效降低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難度,也使其在循序漸進的知識接受和問題思考中,可以充分把握課堂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切實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優化過程,設計分層教學內容
高中歷史教師同樣存在高考壓力,這就使得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之前設計得很好,但是一到了課堂上就不善于把握課堂節奏,忽視了對學生自主性的引導。就此,在實際的分層教學中,教師要把關注點放在“過程”上,合理設計分層教學內容,積極優化分層教學形式,以在保證分層教學效果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教師的點撥啟發中,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例如,在教學《14 ~ 16 世紀西方人文主義的復興》這一課的內容時,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上一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這一部分內容,讓班上的所有學生都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有一個心理和知識上的準備。同時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規劃,對于一些歷史成績比較差尤其是上課不專心的學生,可以提問其一些基礎性的、書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使其可以在順利回答問題的同時,對課上所學知識產生印象,也幫助其集中課上的學習注意力;而對于歷史成績比較好的尖子生,教師可以將一些比較有難度也具有發展性的問題留給他們,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四)因材施教,開展分層復習指導
“一千名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高中生由于性格特點、教育環境等因素的差異,使得其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能力、理解和觀察切入角度等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設計學習案和開展分層復習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復習內容,科學記錄學生的知識積累程度,以讓復習真正成為學生吸收知識、鞏固知識的過程。例如,在組織學生對《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這一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時,對于歷史基礎還是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從基礎入手,引導學生建構中國科技與文化發展的時間線,使其跟隨時間的指引,再次復習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文化成就、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等,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為后續更好地運用歷史知識、探究歷史問題做好鋪墊。而對于班上那些歷史學習能力比較強,對歷史知識比較感興趣,會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整理歷史學習思路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將《現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和《古代中國的科技與文化》這兩個單元做知識整合、單元歸納、綜合復習,以幫助學生建構歷史學習“網絡”,真正發揮分層復習的優勢,來強化班級所有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構建高效高中歷史課堂的過程中,作為新一代的歷史教師,不僅要充分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素質,還要在把握歷史學科知識特點的同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建構科學、合理的歷史學習案,以在輔助開展分層教學的同時,讓學生在學習和積累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在主動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切實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陳裕斌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