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師范院校教師師德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師德修養的內容
“修養”一詞,是指人的知識、理論或道德品質要達到的一定水準。如果拆開單個字來講,“修”是指整治、提高和完善,去掉不良的,樹立良好的,“養”是培養、培植、撫育和涵養的意思。師德修養的內容非常豐富和寬廣,論述難以面面俱到,只能擇其要點而簡論之。
二、師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
(一)勇于實踐,提高認識師德修養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按照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道德原則和教師道德規范的要求,在道德品質、道德意識方面進行自我鍛煉和改造,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通過實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斷提高思想認識。這種自我改造,要充分發揮內在因素(即主觀能動作用),通過思想斗爭,存善去惡,要做到“慎思、明辨、篤行”。實踐是師德修養的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進行修養的根本途徑。實踐的內容很豐富、廣泛,它不僅指教師參加校內的教育教學活動,還應包括教師參加其他的社會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豐富道德感情、鍛煉道德意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全面的道德素質,是以“自我”為對象的認識和改造活動,內因起主導作用。
(二)善于學習,提高覺悟學,主要是指學習道德修養的有關知識以及向先進模范人物學習。學是進行道德修養的基礎,也是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方法。道德水準的提高離不開知識,知識不僅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巨大動力,也是陶冶人的心靈和推動道德進步的巨大動力。學的內容很多,要結合當前實際,學習黨的有關路線、方針、政策,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方向明、方法對才能收到實效;同時要學習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業務素質,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學任務。
三、師德修養的境界
這里所談的“境界”,是指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的情況。所謂道德境界,就是指人們接受教育、進行道德修養所能達到的程度。道德境界的高低,由人的主觀努力來決定。主觀越努力,所能達到的道德境界就越高。在社會生活中,由于人們所處的家庭環境不同,所受的道德教育程度不同,所接觸的社會關系影響不同,進行道德修養的自覺程度不同,因而也必然在社會中形成不同類型的道德境界。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規范要求,我們可以對道德境界進行劃分。從當前的教師隊伍狀況來看,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雇傭型:追求個人利益的道德境界他們所信奉的基本原則是奉公守法,勤勞致富,同情或扶助弱者,厭惡和憎恨不正之風及社會上的丑惡現象。他們感情淳樸而正直,但不具有遠大理想,是典型的“教書匠”,把教育工作看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按酬付勞,工作上缺乏積極、熱情、主動性。但對他們引導得法,比較容易將其轉化向上,如不加以正確引導,他們容易抵制不住金錢的誘惑,容易滑入極端自私自利的泥坑。
(二)厭教型:極端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處于這一道德境界的人,以滿足自己的私利為行為選擇的標準,惟利是圖,為達到私欲目的甚至可以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不擇手段。具體表現為不安心工作,對工作極不負責,為達某種個人目的而消極怠工、敷衍了事,甚至不擇手段損害學生、損害同事及學校的利益。這種道德境界是極為卑下的,是必須加以改造的。
(三)盡職型: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社會主義道德境界“盡職型”教師已具備了社會主義道德覺悟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道德觀念。他們深知教育的責任重大而自覺履行教師義務,能盡心、盡力、盡責地教書育人,能正確處理好教育事業、教師集體和學生的關系,作為教師,這種道德境界是應該達到的。
(四)奉獻型: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共產主義道德境界他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對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有深刻認識,對教育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無私奉獻,甘為人梯。師德修養的關鍵在于個人,教師職業具有特殊性,教師們除少部分時間集體學習外,都是個人行動,其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對學生家長的訪問聯系,都無人監督。因此,追求師德修養的境界是“慎獨”,這是教師道德修養的內在要求,也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