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靜脈留置針對兒科護理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在實施兒科護理過程中,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02月收治的兒科住院患者150例作為此次實驗研究對象。根據對兒科住院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法展開分組研究。臨床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選擇靜脈留置針對觀察組75例患兒實施臨床護理;臨床選擇常規護理的方法對對照組75例患兒實施臨床護理;對兩組患兒在穿刺技術滿意度、健康宣教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方面的差異加以對比。結果在穿刺技術滿意度、健康宣教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幾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兒科患者(P<0.05)。結論在對患兒實施兒科護理的過程中選擇靜脈留置針進行干預,可以將對患兒實施穿刺的頻率顯著降低,將對患兒實施穿刺帶來的恐懼感有效消除,最終將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關鍵詞:
靜脈留置針;兒科護理;應用效果
靜脈留置針又被稱之為套管針,對患兒完成一次穿刺后能夠多次使用。因為其可以長時間對患兒留置、針對患兒血管造成的刺激較小等系列優點,于醫院兒科護理過程中獲得廣泛應用。因為患兒自身年齡較小,并且自身的依從性較差,對此需要對患兒多次實施穿刺,較易導致患兒表現出靜脈損傷的現象[1]。為了探討在實施兒科護理過程中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效果,本文主要將我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02月收治的兒科住院患者150例作為此次實驗研究對象,臨床選擇靜脈留置針對75例觀察組患兒加以干預,最終各方面滿意度獲得顯著提高,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02月收治的兒科住院患者150例作為此次實驗研究對象。根據對兒科住院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法展開分組研究。觀察組(75例):男45例,女30例;患兒的年齡范圍為2~11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4.7±1.3)歲;患兒的住院時間為3~8周,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間為(4.2±1.3)周;對照組(75例):男46例,女29例;患兒的年齡范圍為2~12歲,患兒的平均年齡為(4.9±1.5)歲;患兒的住院時間為3~9周,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間為(4.5±1.6)周;觀察兩組兒科住院患者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對于兩組兒科住院患者,首先均對其實施常規護理。對于觀察組患兒,在實施臨床治療過程中,選擇靜脈留置針對患兒實施穿刺,具體為:
1.2.1對患兒實施穿刺。在對觀察組患兒實施穿刺過程中,首先選擇酒精棉球(75%)針對患兒的皮膚實施消毒,具體為患兒穿刺點直徑為5厘米范圍之內的皮膚。在準備對患兒實施穿刺之前,旋緊患兒的肝素帽,之后根據常規對患兒實施穿刺。利用拇指以及食指將患兒的留置針針柄握住,有效將針刺入,發現患兒發生回血后,將針繼續刺入,控制深度為2毫米[2]。針對留置針外套管,選擇左手加以固定,之后利用右手將抽出枕芯,選擇透明敷貼有效固定留置針,并且將時間準確標注。在對患兒實施封管的過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經過患兒肝素帽輸液頭,將封管液(3毫升-5毫升)推入,確保速度緩慢,觀察推入2毫升-3毫升的劑量之后,將剩余的封管液推入,并且將輸液頭皮針緩慢拔出。選擇靜脈留置針對患兒實施留置的時間為4天[3]。
1.2.2對患兒實施護理。在此過程中需要做到無菌操作。每天選擇乙醇(75%)對患兒的穿刺位置進行消毒。對患兒穿刺位置的基本情況進行認真觀察,確保是否出現了滲出、干燥以及紅腫的現象。一經發現,需要將留置針拔出,重新對患兒實施穿刺,防止患兒出現感染的情況。與此同時,在對患兒實施輸液的過程中,合理控制患兒的輸液速度,并且觀察輸液管道是否保持通暢。除此之外,可以選擇對患兒的穿刺位置實施熱敷,避免出現壓瘡以及靜脈炎的情況。
1.3判斷標準。在對患兒實施護理過程中,對兩組患兒出現疾病并發癥的情況進行觀察,對患兒完成護理后,對所有兒科患兒實施滿意度評分,采用100分積分制度,最終對護理效果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臨床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展開所有兒科患兒臨床數據統計學分析,各方面滿意度憑借(—χ—±s)形式展開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憑借%形式實施卡方檢驗,當P<0.05為存在明顯差異以及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評分。觀察組穿刺技術評分為(93.3±2.7)分;輸液情況評分為(92.9±2.1)分;健康宣教評分為(94.1±1.9)分;對照組穿刺技術評分為(81.3±2.3)分;輸液情況評分為(82.5±2.2)分;健康宣教評分為(85.7±1.9)分;在穿刺技術滿意度、健康宣教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幾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兒科患者(P<0.05)。
2.2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兒科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為2.67%(2/75),對照組為20.00%(15/75),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科患兒(P<0.05)。
3討論
醫院在實施兒科護理的過程中實施常規護理,無法將患兒的疼痛程度加以緩解,并且無法準確對患兒實施穿刺,臨床存在一定概率出現感染的現象,導致患兒以及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呈現為一定程度的降低。對患兒選擇靜脈留置針進行干預,可以對患兒的靜脈進行有效保護,將患兒的痛苦感有效減少,最終將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顯著提高,降低出現醫療糾紛的概率。
綜上所述,對于兒科患兒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選擇靜脈留置針對患兒實施穿刺,可以有效將穿刺次數減少,將患兒痛苦感緩解,有效避免出現不良反應的現象,最終顯著提高兒科患兒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思花,查牡丹.靜脈留置針在老年患者應用中的護理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11(01):67-69.
[2]林芳,吳超華,趙霞玲,等.腋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輸液中的應用及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11(02):76-77.
[3]付愛珍.靜脈留置針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及護理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01):539-540.
作者:劉霞 牟麗霞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人民醫院兒科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婦幼保健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