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失眠病因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淺談引起失眠的因素,失眠的分類、臨床表現及心理護理。認為失眠多因情緒、飲食引起心神受困,心理因素如焦慮、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心情不愉快、環境因素、軀體因素、藥物因素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加強心理誘導,誘導患者走出心理低谷,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做好心理行為自我調適對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失眠病因心理護理
失眠是睡眠障礙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表現為持續相當長時間對睡眠質量的不滿意。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按臨床表現分類:①睡眠潛入期: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②睡眠維持:夜間覺醒次數超過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質量差多惡夢;④總的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⑤日間殘留效應:次晨感到頭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分類:一次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短期或亞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個月;長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個月。按嚴重程度分類:輕度,偶發,對生活質量影響??;中度,每晚發生,中度影響生活質量,伴一定癥狀(易怒、焦慮、疲乏等);重度,每晚發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臨床癥狀表現突出。
失眠的表現:入睡困難、不能熟睡,睡眠時間減少、早醒、醒后無法再入睡、頻頻從惡夢中驚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惡夢、睡過之后精力沒有恢復、發病時間可長可短,短者數天可好轉,長者持續數日難以恢復、容易被驚醒,有的對聲音敏感,有的對燈光敏感、很多失眠的人喜歡胡思亂想、長時間的失眠會導致神經衰弱和抑郁癥,而神經衰弱患者的病癥又會加重失眠。
失眠會引起人的疲勞感、不安、全身不適、無精打采、反應遲緩、頭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它的最大影響是精神方面的,嚴重一點會導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癥,焦慮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個系統疾病,如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等。慢性失眠患者常伴有抑郁焦慮,煩惱和緊張,對自身健康過分關心等,單純依靠催眠藥物難以達到滿意效果[1]。治療上除用藥之外,還需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從其心理因素入手,幫助病人解除煩惱,清除思想顧慮,避免情緒激動。戒除睡前吸煙、飲灑、濃茶,以及夜餐過多等不良習慣,以上都是預防和治療失眠的有效方法。如果只重視藥物,而不注意精神調節和生活規律,往往難以收到好的療效。通過幾年來對失眠患者的病情觀察及護理認為:護理人員如能視病人如親人,尊重病人,細致觀察病人的精神舉止,加強心理誘導,重視消除影響病人健康的因素,誘導他們走出心理低谷,對自己和未來充滿信心,做好心理行為自我調適對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義。
1失眠的病因
1.1環境因素
噪音或光照干擾睡眠,高溫或嚴寒影響睡眠,臥具不適如過硬或者被褥過厚或過薄都影響睡眠。改換睡眠環境如住院或住旅館也可以引起失眠。同睡者尤其是鼾聲大的同睡者也影響睡眠。
1.2生理因素
高速跨幾個時區的旅行(時差反應)以及由白班改夜班工作,由于體內生物鐘尚未適應新的晝夜節律,因此也出現失眠。
1.3心理社會因素
應激和各種生活事件均可引起失眠。為自己或親人的疾病焦慮、害怕手術、親人亡故、為考試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擔心等都有是暫時性失眠的常見原因。
1.4軀體疾病
各種疼痛性疾病,使人痛苦的疾病如心肺疾病、關節炎、晚期癌癥、夜尿癥、胃腸疾病、腎功能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帕金森病等常常引起失眠。
1.5精神疾病
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焦慮癥、強迫癥、邊緣性人格障礙等常伴有失眠癥狀。
1.6藥物
最常引起失眠的藥物有咖啡因、茶堿和各種興奮劑,以及酒精和食欲抑制劑。這類失眠稱為反跳性失眠。
1.7睡眠伴隨癥
如夢魘、夜驚癥。
1.8原發性睡眠障礙
如特發性失眠、睡眠時相延遲或提前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1.9假性失眠
假性失眠又稱為睡眠狀態誤認,即將已睡誤認為未睡。也有的人將疲乏認為失眠。
2、失眠的心理護理
2.1安慰藥的心理護理
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長時間常規服用安眠藥,并不起很大作用,即使強制有一定的睡眠,卻多有晨起頭暈、身重等不適感,及依賴性。對這類患者,我們采用了心理護理中安慰藥的心理效應,達到治療的目的。失眠患者,無論是入睡困難易醒,還是徹夜難眠都表現有煩躁郁悶,常服安定卻起不到催眠作用,于是我們就把五味子片、刺五加片、養血安神片等藥物結合患者癥狀作為安慰劑,并詳細說明患者的主要因素,反復強調藥物的安眠作用,向患者介紹XX患者服用此藥后效果如何之好等,讓病人充分相信而樹立信心,使患者解除思想負擔或恐懼心理,使其安然入睡,從而導致病情好轉。
2.2心理誘導對患者產生的影響
失眠多伴有心煩,故展轉不眠,更使失眠者焦慮不安。采用心理誘導,如聽輕音樂等具有誘導催眠作用,通過誘導病人專心傾聽這種聲音而達到入睡[2]。與病人交談鼓勵病人保持樂觀、知足長樂的良好狀態,對社會競爭、個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認識,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2.3環境對病人的心理影響。
經常失眠的患者,心神受擾,多伴有心煩,所以護理人員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態度,還要注意病室的環境及病人周圍的人和物,全面照顧,把病人安置在環境幽雅寧靜、清潔舒適遠離噪音、避開光線刺激等的病室內,陽臺或窗臺放置鮮花、盆景,使病人消遣欣賞,可以達到怡情悅志的效果。臥室內不要擺放綠色植物、鮮花。一般來說鮮花的香味容易讓我們無法入睡,而綠色植物在夜間會與我們搶奪氧氣,影響睡眠質量。臥室內最佳溫度為18-22度。人體在這個溫度內感覺最舒適,所以比較容易入睡。臥室墻壁的色調以淡色為主。淡綠色,紅色等凝重的色彩容易讓人興奮,無法入睡,對于焦慮型失眠者更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則應避開藍色、灰色等使人消沉的暗淡顏色。臥室要安靜,要足夠暗,因為黑暗可以幫助大腦松果體產生松果體素,這是一種促使人睡眠的激素。所以臥室窗簾要選用厚實的面料,厚重的窗簾可以把光線、風扇或機器噪聲擋在外面。另外選擇高15~20厘米的枕頭最合適安靜入睡。要使患者與性格開朗,對治療充滿信心的患者住在一起,以便相互開導和影響,可以去除煩惱。保持病室安靜,護理人員動作要輕,避免發出任何噪音。盡量使處置集中,消除不必要的護理活動。
3.出院指導
3.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起居。
3.2保持心情舒暢,學會控制自己的緊張情緒,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各種刺激,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心寬則安眠。
3.3合理安排飲食,下午以后少服用刺激性強的食品,晚餐適當不宜過飽,睡前喝熱牛奶、聽輕音樂或用熱水泡腳以助于睡眠。
3.4白天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3.5建立有規律度,保持一日生活制正常睡-醒節律,減少午睡時間。新晨:
參考文獻
[1]唐秋美,王玉榮,張麗,李傳平.《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年04期.
[2]房亞麗,張玉華,朱新華.《吉林第五屆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