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延續護理對鼻竇術后患者康復的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探討延續護理對鼻竇術后患者康復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間,在我院進行內窺鏡鼻竇手術患者中隨機選取160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住院期間責任護士根據科室修訂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對患者實施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延續護理方法進行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復診依從性為100%,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75%,明顯優于對照組85%,觀察組臨床治愈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竇術后出院患者實施規范化延續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促進患者康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延續護理;內窺鏡;鼻竇;康復
近年來,鼻竇內窺鏡手術已廣泛應用于鼻竇炎、鼻息肉等的治療,其預后及復發率取決于患者術后治療的依從性[1]。延續護理可以幫助患者解決出院后所碰到的護理問題,提高患者出院后治療的依從性[2],為此我們應用延續護理對內窺鏡鼻竇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間,在我院進行內窺鏡鼻竇手術患者中隨機選取160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80例。對照組80例中男性為39例,女性為41例,年齡21~65歲,平均(43.2±2.1)歲;觀察組80例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20~69歲,平均(45.1±2.5)歲。其中單純型慢性鼻竇炎(保守治療無效)78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52例、全組鼻竇炎伴多發性復發性鼻息肉和/或篩竇骨質增生30例。兩組患者經統計學檢驗,在性別、年齡、疾病嚴重程度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住院期間責任護士根據科室修訂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對患者實施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側鼻腔沖洗我院自制“通竅洗劑”250ml,每日1次,連續4周后,改為每周2次,連續8周。患者每2周復診1次,患者每次復診時護士詳細詢問并記錄其鼻腔沖洗情況。①通竅洗劑制備。煅硼砂3g,冰片3g,玄明粉5g,三七粉5g,黃連3g,薄荷3g,魚腥草5g,防風5g,蒼耳子10g。先將煅硼砂、冰片、玄明粉三藥研成細末,制成水煎劑,加水3000ml煎至500ml左右,每劑煎2次,取上清液裝入250ml瓶內,再密封經高溫滅菌后瓶裝高壓備用。②沖洗方法。患者取坐位,頭向前傾,將鼻腔沖洗器噴液管前端橄欖頭置入一側鼻前庭,手握沖洗器的氣囊緩慢擠壓,使藥液緩緩沖入鼻腔而由對側鼻孔排出(部分流入咽部,吐出即可)。兩側交替進行。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延續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具體內容如下:固定一名高年資護士在患者出院后進行延續護理服務,向患者講解良好生活習慣、正確鼻腔沖洗、預防感冒、按時復診等遵醫行為的重要性,同時發放我院自行設計的鼻竇內窺鏡手術患者出院沖洗記錄卡,見表1。護士每周2次與患者進行電話聯系,監督患者出院后鼻腔沖洗情況。并適當做針對性宣教,以及明確患者復診時間等。復診時,護士檢查鼻竇內窺鏡手術患者出院沖洗記錄卡完成情況,并根據復診結果向患者講解鼻腔內恢復情況,增加患者堅持康復治療的信心,以提高其定期返醫院行術腔清理換藥的依從性。
1.3評價標準
1.3.1復診依從性判定: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患者主動按要求2周1次進行復診,視為完全依從;患者在治療結束前有過至少1次復診,視為部分依從;患者在治療結束前從未復診,視為不依從。總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
1.3.2臨床療效判定:按照1997年海口會議制定的鼻內鏡下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判斷,以鼻內鏡檢查結果為準,分為治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治愈人數+好轉人數)/總人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采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19.0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與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行χ2檢驗,組間比較運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復診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復診依從性為100%,明顯優于對照組86.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復診完全依從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且不依從人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復診依從性比較,見表2。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75%,明顯優于對照組8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治愈人數顯著高于對照組,且無效人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3討論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常見病和多發病,中醫稱“鼻痔”。祖國醫學認為此證多由肺、脾、肝、膽經有熱,痰濕凝滯,壅結鼻竅所致。《洞天奧旨•鼻息鼻痔》中記載“鼻息,鼻痔,皆肺經受毒氣,不能消,濕熱壅滯,而生此二病也。”及《醫林正印•鼻癥》中記載“鼻痔,厚味擁濕熱,蒸于肺門,日久結成息肉。”因此慢性鼻-鼻竇炎術后應以從虛論治,以益氣補腎、化濕通竅為治療原則。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復診依從性為100%,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8.75%,明顯優于對照組85%,說明通過延續性護理,增強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了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因此,延續護理是醫院護理的延伸和拓展,能夠實現護患雙方的互動,促使患者健康的遵醫行為,解決患者出院后護理不足的問題[3]。綜上所述,鼻竇術后出院患者實施規范化延續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促進患者康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歐春桃.鼻內鏡下鼻竇手術128例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1):220-221.
[2]周佳.延續護理的研究與實施現狀[J].中國療養醫學,2014,23(6):497-498.
[3]唐士人,周雪琴,李穎.院外延續護理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10B):1527-1528.
作者:曾艷 王敏 單位: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