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專工程教育的局限性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數據分析
封閉式問題根據李克特量表設置“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級別選項。但為了避免受訪者過多選擇中間選項,影響調查結果,在問卷選項中作者特意刪去“不確定”選項,強制要求受訪者作出較為明確的回答。每個問題采用數學平均值的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標準如下:5.00~4.01=非常同意;4.0~3.01=同意;3.00~2.01=不同意;2.00~1.00=非常不同意。開放式問題采取對受訪者作出以“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為話題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最后將得出的數據分列為表1-4。
二、數據統計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受訪對象基本認同學校對學生在專業知識方面的培養,課程設置比較合理,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其余方面則不容樂觀。首先,學校傳授的專業知識與行業發展存在明顯的脫節。根據這一情況,筆者進一步對參與調查的信息工程、機械工程、建筑工程、財經管理等4個類別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認為機械工程類和建筑工程類專業知識嚴重滯后于行業發展的比例占53%,認為比較滯后的比例占31%;而信息工程類和財經管理類在專業知識更新方面則略顯優勢,認為知識滯后的比例僅占25%,但依然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水平。這種情況主要由于機械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重工業類專業在教學資源投入中需求較大,教學設備更新周期長造成的。其次,機械類、建筑類等工科教材多是追求學科自身和課程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邏輯性,嚴重忽視了工程性,且基本上都是由沒有工程背景的教師編寫的,幾十年教材之間抄來抄去,往往存在與實踐脫節和背離的情況。這也造成了學生在高校所學知識陳舊,從知識到應用的轉化率偏低。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并不能完全用于本職崗位工作,有調查顯示,實際知識應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數學生不能將所學過的知識轉化成在崗的實際能力。因此,在校期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文獻資料檢索能力,將高效率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學生顯得尤其重要。然而,在表1所顯示的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學校并沒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傳授可行的學習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專業知識更新越來越快。學生們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的學習能力才能迎合行業的發展,在競爭中獲勝。
表2主要展現了受調查者對學院在創新及創業能力培養方面的反饋。課堂教育讓學生們了解了創新的重要性,卻并沒有告訴學生如何去培養創新的能力。一個成功的創新創業型工程師,除了必須具備嚴謹的思維和嚴密的分析能力外,還需要擁有創新的激情和創業的勇氣。他們還要有敏銳的商業頭腦,能正確理解并指導工程項目在復雜的技術背景和商業環境中如何更有效率地開展。但是,這些作為“卓越工程師”所必備的素質,學校往往認為可有可無,或將其置于專業學習之后,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此外,行業當中充斥著盜版、侵權、偽造等不法行為,甚至冠以“逆向工程”的美名,打擊了工業創新的積極性。
表3反映了受調查者對學校在實踐執行能力培養方面的反饋。從表中數據可見,目前學校開展的實踐教學仍然以驗證理論知識和掌握實驗實訓技能為主,而對責任感、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卻沒有硬性要求,實踐教學目標不合理。此外,從實踐教學體系看,教學設計和實踐活動缺乏層次性,老師在實踐過程中指導不足,實踐后總結不到位,存在重知識學習、輕能力培養的軟化現象。筆者認為,缺乏具備工程背景、熟悉工業流程的指導老師,是導致上述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實踐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實踐能力。而學校的實踐設備更新周期長,教學資源陳舊,也是令實踐教學與行業運作脫軌,使實踐教學效果打折扣的另一原因。
表4著重展示了對領導能力培養方面的各項指標。從問卷調查和其后的深入訪談中得出,學校的專業培養的確令學生樹立了較強的自信心,但是并沒有很好地培育他們的領導能力,更沒有專門為提高學生的領導能力而開設相應課程。2004年,美國工程院在《2020工程師:新世紀工程學發展的愿景》中明確指出:“工程師必須理解領導力的原理。并且能夠在個人的職業發展中不斷實踐這些原理,高超的領導能力還包括在工程中堅持很高的道德標準,并且培養職業主義意識。”可見,一個成功的工科學生有必要接受更全面的管理和營銷學習,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拓寬就業面,讓自己有更寬闊的就業前景。就領導能力而言,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領導者并非狹義地“管理”別人,而是能更好地影響同伴積極地達成共同的目標。一個具備良好領導能力的工程師,能夠協調好工程中的每個環節,善于溝通,并能恰當地包容不同意見,妥善地處理突發事件,令工程順利進行。
三、面對局限的幾點對策
綜上所述,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折射出我國高職高專類工程教育還存在著的局限和不足。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如何改進呢?
(一)繼續扎實培養工科學生的專業技能,打好專業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檢索文獻資料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科專業的橫向比較,讓學生了解工程項目的綜合性、復雜性、多樣性和高效性。改進課程設置,采用“工程案例”教學方法,注意引入行業前沿信息,革新陳舊的專業知識,緊跟行業和社會發展步伐。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恰當融入人文藝術教育,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對工程技術的興趣和敬畏,掌握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
(二)鼓勵工科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創新創業著重引導學生鍛煉批判性思維方式,發展其個體獨立人格,敢于挑戰權威,質疑課本。給予學生更大的創造性學習及工作空間,減少其學術及實踐領域中的約束和限制,幫助其樹立崇尚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正確價值觀。充分發揮學校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的職能,幫助學生將研究項目或專利發明轉變成真實的產品和服務,扶持學生創辦小型企業,傳授學生必要的創業技能,致力于幫助學生將知識轉變為生產力和商品。
(三)積極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讓有工程背景的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整合各類資源,開源節流,增加設備資金投入,縮短實踐設備更新周期,努力與行業接軌。開展“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工作,深化校企深度融合,調動企業、行業積極性,充分利用校外先進資源進行實踐教學。完善教學目標,將驗證性實踐教學逐步轉變為結合創造性和合作性的綜合型實踐教學;調整教學體系,令實踐活動具備層次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指導,在實踐后有總結;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營造自我體驗、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實踐環境。
(四)重視領導能力的培養,善于對別人產生積極的影響以達成共同的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消除自負和自卑感。注意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奉獻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能包容不同意見。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宏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提高哲學素養,建立人文關懷意識。
本次研究僅從某校視角出發,圍繞高職高專類工程教育現狀展開調查,全面性不足。在將來的研究中,作者希望能繼續收集更多學校的研究數據,并針對用人單位展開跟蹤調查,以便全面了解,綜合分析。“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程,它需要教育領域各個層次、各個環節的分工合作、彼此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充分了解和分析高職高專類工程教育的現狀,揭示其局限,剖析其原因,提出改進的方案是推進“卓越工程師計劃”必不可少的一環。培養未來優秀的工程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作者:鄺治全單位: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