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無產階級政黨要有嚴密的組織形式,這是黨發揮其作用和功能的前提。“任何政黨沒有組織都是無法存在的”。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之初就很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在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共同章程》中就明確規定了同盟的組織機構由支部、區部、總區部、中央委員會和代表大會構成,并在實踐中積極遵循這一組織結構構建共產主義者同盟組織,在各地積極建立同盟的各支部和小組。這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在革命運動中發揮其積極作用提供了組織保證。2.黨的基層組織是應當“服務于組織在公社里的人民”。[6](p100)與以往剝削階級政黨及國家政權不同,無產階級政黨從建立之初,就表明自己是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黨。在《法蘭西內戰》中,馬克思高度贊揚了“公社”這種政權形式,并提出了“公仆”思想,即“公仆”由人民選舉產生,服務于人民并受人民監督,人民有權罷免他們。同樣地,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基礎部分———黨的基礎組織也要為人民群眾服務。3.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部分,它既是理論宣傳陣地,又是黨在革命運動中的戰斗堡壘。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支部和小組是共產主義者同盟基層組織,它是同盟的基礎,負責吸收盟員,收繳盟費。同時,由于這一時期科學社會主義在工人中雖已有影響但還不是主流思想。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極其強調同盟的各支部要深入群眾,在群眾中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要成為理論宣傳的陣地。此外,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強調,同盟各支部、小組以及盟員要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并要成為革命運動中的戰斗堡壘。4.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與群眾聯系的紐帶。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群眾史觀,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共產主義者同盟建立之初,就注意同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同盟的各個支部和小組積極保持與各個工人協會、農民協會等群眾組織的密切聯系,并利用這些合法公開的群眾組織在群眾中進行理論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階級覺悟,以組織群眾和引導群眾,從而促進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此外,黨的基層組織也是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聯系的橋梁。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一方面工人運動急需同盟的支持,另一方面農民運動也急需同盟的指導。為此恩格斯提出在農村中建立黨的組織,鞏固了工農聯盟。5.實行集體領導制是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其作用的重要制度保證。共產主義同盟時期,黨的各級組織內部實行民主制。[7](p207)第一國際時期,國際給予了各個支部更大的決策權和自治權。但為了建立一個集體領導的高度集中的中央機關,第一國際在民主的基礎上,廢除了各支部中的主席職位,逐步建立了總委員會的集體領導制度。各支部在總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這大大增強了各支部的戰斗力。
二、列寧關于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思想
列寧繼承并且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黨思想,他為在俄國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關于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思想則是列寧建黨思想的重要部分。
(一)列寧關于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思想的歷史發展。1898年社會成立前,黨的基層組織是指社會民主主義小組,其主要任務就是在工人中進行宣傳鼓動工作。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工人中的宣傳,各地馬克思主義小組逐漸聯合與統一,于1898年建立了社會。這一時期黨的基層組織是指社會的地方組織。但由于沒有制定出統一的馬克思主義黨綱和黨章,各地方組織十分渙散,思想混亂。為建立一個集中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列寧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列寧認為黨應當是由少數人(主要是職業革命家)和廣泛的地方組織網構成的。他指出“社會地方組織的活動是黨的全部活動的基礎”,其主要任務不是簡單地為工人運動服務,而是要在工人階級中進行理論宣傳和鼓動,提高工人階級的階級覺悟。列寧還重點強調了建立革命家組織的重要性以及革命家組織要為群眾運動服務,并且指出不能夠混淆職業革命家組織與一般群眾組織的界限。隨后,列寧又對地方黨組織的組織結構、主要工作任務、作用及職能等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他主張黨的每一個地方組織都由領導者(主要是職業革命家)和廣泛的外圍小組組成,即“必須成立區小組(指在很大的城市中)和工廠小組(無論何時何地)”,而且他對區小組、宣傳員小組和工廠小組的地位、作用和任務也作了具體的論述。此外,為了組織團結更多的群眾,列寧還提出“應當適應運動的需要,……建立各種各樣的小組”,并且建立了黨內報告制以保證了解各小組的具體情況。在《關于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各委員會和團體向全黨代表大會的報告的問題》中,列寧對于地方委員會、地方團體和小組的組織情況以及地方工作的性質、內容和范圍又作了詳細的論述。這一時期,列寧構想的黨的組織結構是:中央機關報和中央委員會———城市委員會———各種小組(區小組、宣傳小組、工廠小組以及執行各種具體職能的小組),而黨的每一個地方組織都由領導者和廣泛的外圍小組構成。地方黨組織的任務有:宣傳、經濟鼓動、政治鼓動、散發秘密出版物、收集編寫保管地方的和全黨的機關刊物、組織游行示威、補充和審查黨的關于游行示威的文獻等。在此基礎上,1903年俄國建立了一個集中的、組織嚴密的、紀律嚴格的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建立后,列寧根據革命形勢的發展,不斷加強和調整黨的基層組織,利用合法公開的群眾組織在群眾中進行宣傳、鼓動和組織工作,為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隨著革命形勢的高漲,列寧提出要吸收黨員、擴大黨的組織,這其中包括要擴大黨的基層組織。此外,列寧還提出黨的各級組織要與其他小組建立和加強聯系,爭取其能入黨,以增加黨的力量,并要在農村建立黨的組織。革命形勢的高漲,也對黨的組織結構和黨的組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列寧在《論黨的改組》中提出,要成立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以代替處于地下狀態的小組,同時列寧還對新的組織的職能以及組織原則(即民主集中制)作了具體的論述,“使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而不是在口頭上成為黨的基本組織細胞。”隨后,列寧在其他的著作中又多次強調建立支部和加強支部的作用。他指出要將公開的支部和秘密的支部工作結合起來,而且秘密的黨支部應當將各種各樣的合法工人團體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利用其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在群眾中進行工作,從而形成公開活動網,成為在群眾中“進行鼓動工作、宣傳工作和實際組織工作的據點”。1917年二月革命后布爾維什黨沒有取得政權,列寧提出“組織、組織、再組織”的口號,黨的組織在各地各行各業紛紛建立,向群眾進行理論宣傳,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的革命熱情,為布爾什維克黨最終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強的組織基礎和思想基礎。十月革命勝利后,布爾什維克黨執政,列寧更加注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基層黨組織要為群眾服務,要成為黨和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橋梁。在俄國遭到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期間,列寧提出,黨的支部應該起榜樣作用,主動地開展活動擴大對工人群眾的影響,要調動一切黨和群眾組織的力量,參加到革命斗爭中去,“在每一個部隊中成立共產黨支部”,在農村“建立農村黨支部”。在黨的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列寧又提出“加強內部工作”,開展了“征收黨員周活動”。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列寧指出黨要依靠工會和“非黨工農代表會議”密切聯系群眾,同時強調哪里有群眾,就到哪里去工作,要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在群眾中進行宣傳鼓動工作,以接近群眾、了解群眾的情緒、幫助群眾、答復群眾的要求和領導群眾。1919年,為推動世界革命的發展,列寧建立了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列寧提出加入共產國際的各國共產黨必須與群眾建立正確的關系,更深入群眾、更密切地聯系群眾,同時這些共產黨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建立起來,在工廠、農村和軍隊中建立共產黨的支部,針對各類勞動群眾進行宣傳、鼓動和組織工作。這其實也是列寧對布爾什維克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簡要總結。在實行新經濟政策后,列寧更加強調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要充分依靠群眾,向群眾學習,善于從群眾中吸取力量,充分發揮先鋒隊作用,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這一時期,在列寧的指導下,布爾什維克黨的基層組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它充分發揮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以服務群眾為切入點,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鞏固新生政權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列寧關于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理論要點。1.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部分,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社會地方組織的活動是黨的全部活動的基礎。”而且工人階級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組織,如果不組織群眾就一事無成。因此,列寧號召在工廠、農村、軍隊和其他群眾組織中建立黨的組織。但是,單靠地方組織的工作是不能完成黨所擔負的歷史任務的。因此,列寧提出要“把所有這些地方工作匯合成一個政黨的工作”,黨的基層組織則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2.深入各領域各部門各行業,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基層黨組織網絡。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也是黨密切聯系群眾、宣傳群眾、鼓動群眾和組織群眾的重要陣地。因此,黨必須派出自己的優秀黨員深入工人、農民、軍隊、學生等社會各階層中,在他們中間建立健全黨的組織,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基層黨組織網,將一切人民群眾都團結和調動起來。3.黨的基層組織是“在群眾中進行鼓動工作、宣傳工作和實際組織工作的據點”。這一時期基層黨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群眾中進行鼓動和宣傳工作,將所有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列寧強調,黨的基層組織不僅是簡單地為工人運動、農民運動服務,而且要將工會等群眾組織團結在自己周圍,并利用這些組織深入群眾,聯系群眾,在群眾中廣泛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以提高群眾的階級覺悟,從而調動群眾參加革命和建設的熱情,促進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4.黨的基層組織要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帶領群眾。列寧曾多次論述,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布爾什維克要充分相信人民群眾,善于從他們中間吸取力量,這是黨取得革命勝利的源泉。同時,列寧還強調“先鋒隊只有當它不脫離自己領導的群眾并真正領導群體前進時,才能完成其先鋒隊的任務”。因此,他強調黨員要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哪里有群眾,就到哪里去工作,要接近群眾、了解群眾的情緒、服務群眾、幫助群眾、答復群眾的要求,從而贏得群眾的愛戴和支持,最終領導和帶領群眾取得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5.黨的基層組織要善于利用其他群眾性組織或社會團體來做群眾工作。不僅在革命時期而且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列寧都強調黨的基層組織要密切聯系工會、青年團等群眾性組織或社會團體,將其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一方面,可以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與這些群眾性組織或社會團體的作用結合起來,共同做群眾工作,團結群眾、組織群眾、發動群眾。6.實行民主集中制是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其作用和功能的重要制度保證。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但是如果黨的基礎組織內部沒有真正實現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它就不能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群眾、先鋒模范、戰斗堡壘等等作用,就會成為口頭上的黨的基本組織細胞。可見,要想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作用和功能,必須重視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此外,還得有嚴格的紀律。
作者:柳李華趙亞男單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