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供應鏈管理視角的教材庫存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學校為了給學生提供方便,長期以來一直承擔著“方便書店”的職責。統計學生用書需求,訂購教材并發放,這種類似于供應鏈管理的教材管理辦法沒有跟得上現代的管理水平。本文結合了學校現有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信息交流平臺這種基于原有庫存管理模式的優化管理方案和放棄圖書發放的新型庫存管理辦法。
關鍵詞:
供應鏈管理;庫存優化;學校
學校教材訂購按計劃進行,教材庫存一般不會出現大量積壓或短缺。因此,學校對庫存管理不注重,長期以來一直保有舊的庫存管理辦法,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在管理細節上顯得粗糙。教材庫優化該如何進行?找到當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時代特點完善教材的庫存管理。
一、學校教材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供應鏈管理是基于整個供銷過程的管理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學校教材的庫存管理問題,大多數學校都采用這種管理模式。教材供應鏈為:出版社→教材供應商→學校倉庫→班級→學生。學校統計需要教材的學生人數,把數據上報給學校,學校制定采購計劃并選擇供應商,出版社印制教材給教材供應商。這種有計劃的采購能夠避免教材過度短缺和積壓,但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材庫存管理的精度不夠。
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學校在教材的供應中存在不少問題:教材不能按時到達學校,學校已經開課了,部分學生還拿不到教材,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教材在倉庫積壓,既影響資金的流動,又需要耗費人力物力維護,浪費大量資源及時間。影響庫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確定因素。不確定性因素有三方面:校方因素、出版商因素、物流因素。如學生轉專業、休學、轉學等因素使學生人數不確定,造成教材無人認領或短缺;出版社設備故障、人員變動、管理不善等不確定性問題導致印刷任務不能按時完成;物流公司由于天氣異常、物流運輸故障、公司運營等因素導致教材到校時間延期。
2.供應鏈間缺乏溝通、合作。信息資源共享是供應鏈管理的基本要求,這方面學校在應用中做的還不夠。從第一部分的教材供應鏈中可看出,學校在供應鏈管理中只負責提出采購計劃。對教材的生產、運輸不作監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計劃之外的事情很容易影響學校的教材采購,因為學校不能了解這些變故,更不可能有應對之策。同時,學校、供應商、出版商之間缺乏溝通,各掃門前雪,只負責處理該組織內部事務。而有些事務是需要各部門之間相互溝通,如:參與編寫教材的教師變動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到出版社,導致多訂、重訂,造成庫存積壓。由于缺乏溝通合作,由供應源頭引發的問題,常常造成學生用書不便。
3.缺乏管理。學生信息統計不準確,不能做到科學預訂教材數量;參與編寫教材的教師變動,導致在教材的選用上存在爭議,定而不用,多訂重訂等現象時有發生。
三、庫存管理優化
學校教材庫存管理的優化方向有兩個:(1)解決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在原有管理模式上進行改進;(2)學生購書可以直接通過教材供應商。新時代,學校沒有必要承擔“書店”的職責,放棄為學生發書。
1.基于原有管理模式上的改進。無論是不確定因素,還是供應模塊間缺乏溝通,建立一個信息共享交流平臺都可以解決學校教材的庫存問題。通過信息的共享、整合、交流,可以把不確定因素確定下來。通過各個組織之間的配合,把不可控控制在可控范圍內。交流平臺的構建愿景如下:信息平臺應該容納教材供應鏈的各個組成部分:學生、教師、學校教材管理中心、物流企業、出版社等。及時收集整合各個方面的信息,包括印刷、運輸、訂購量、訂購內容等。通過信息的共享、交流、反饋,解決學生違約、天氣異常等不確定因素對庫存造成的影響。各個組織相互配合交流,及時在平臺中更新庫存情況,以便其它環節作出調整保證整個環節的正常運作。如:出版社因設備故障、人員調動等生產問題帶來的延誤,從供應商發貨、物流運輸中節省時間,避免教材供應延期。解決了供應鏈各組成部分的協調問題,學校內部管理模式優化是另一個優化、完善的方向。管理人員是管理工作的執行者,具備良好的工作意識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必備條件。樹立事業心,保持強烈的責任感,盡心為學校服務。良好的心態是推動管理工作的進行的動力,而規章制度則給管理工作指明了道路。制度力求精細化,囊括整個訂購環節,包括選擇教材、制定計劃、采購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杜絕依靠人情辦事,一旦違反制度嚴肅處理。對為謀求私利選用不合格教材、重復征訂等行為絕不姑息。
2.學校主動放棄“書店”職責。學校發放圖書是導致學校出現庫存問題的根本原因。舊時期,商品流通不發達,為了給學生提供方便,學校成為了“書店”。當今時代,為學生發書對學生來說已不再方便。時代在發展,而學校和供應商之間溝通沒有發展。圖書流動單向性,學校不能把多出來的書退回供應商,出現庫存;教材流通通過學校整體規劃,出現短缺,再次購買不靈活,耽誤學生用書。據此可以考慮學校放棄“書店”這個職責,把發放圖書的權利交給供應商,省去了庫存的環節。學校只負責統計信息,為學生預訂書籍,在最開始的環節,保障學生人人有書。當學生自身信息變動,導致教材缺乏,學生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網絡時代,學生不缺乏購書渠道,如:網絡書店、二書書店、組團訂購等等方式都可以滿足學生用書需求。
四、結語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物資流通不便,生源少,庫存費用低,學校兼職“書店”的職責是不錯的辦法。時代的變化引起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改變,商品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的興起,學校沒有必要再承擔“書店”的責任。一方面方便學生,另一方面對學校資源也是一種解放。不用付出太多管理,不用被學生懷疑變相盈利。考慮到市場上的書店存在管理漏洞,需要時間完善。學校可以暫時建立信息交流平臺,逐步從舊有的模式中解放出來。
參考文獻:
[1]彭國建.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高等學校教材庫存優化設計[D].南華大學,2013.
[2]彭國建,陳國民,劉澤華,陳剛.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高等學校教材庫存優化探討[J].老區建設,2012,24:55-57.
[3]成建權.圖書行業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09.
作者:何佳 單位:鄭州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