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策略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供應鏈管理》是目前物流管理專業中較為重要的一門科目,這門課程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好相關理論知識,更要能熟悉掌握并靈活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目前,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存在諸多弊端,所以研究討論改革的方法和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策略研究
隨著物流管理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也不斷顯露出來,如何更好的發展《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的教學事業成為物流管理專業中最關心的問題。本文就這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的有效措施展開討論,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
1.《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中忽視實踐的重要性
《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性,課程內容繁多且多個科目之間互相穿插。對于學生來說,學習這門課程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傳授理論知識,而沒有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化繁為簡,最終將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進而影響這門課程的教學進度。目前,很多院校的教師在教授這門學科時比較重視理論內容的講解,對于實踐部分的講解少之又少,這恰恰與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大相徑庭,再加上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很容易忽略課程的實踐性的特點,因此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學習感到吃力和乏味。
1.2教學模式單調乏味
現如今國家和高校大力提倡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重在引導學生的思路而不是給學生灌輸知識。但是高校大部分教師依然采取舊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講解單調乏味沒有新意,這反而減弱了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此外,由于教師教學模式的單一性,長此以往,這種情況將造成學生實踐綜合能力的不足,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1.3課程教材不適用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材內容較理論化,文字的表達較深奧,這對于《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的學習來說并不適用,而且在教材的實踐內容方面也不具特色,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沒有一定的實用性。1.4考核模式單一《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的考核采取與其它課程一樣的方式方法,考核結果大部分由筆試的成績決定,然而《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顯然與其他課程不同,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是利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學會應用和實踐操作。教師在考核方式上避重就輕,忽略了這門課程的深刻內涵,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形成只注重考試分數的心理。
2.如何進行《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2.1增加實踐和實驗環節
《供應鏈管理》的實踐教學缺乏相應的實驗設備和條件,但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實驗環節對于教學事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克服這一困難,多在實驗的設計方案上下工夫,鼓勵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并對其進行情景模擬,或者在課堂上播放與企業供應鏈有關的視頻,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加深學生對于供應鏈的理解,讓學生在實踐中開拓視野,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2教師教學模式的改革
教師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加以改善和調整。教師應改變之前偏理論化的講解模式,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在課堂上適當地增加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多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多與實踐相聯系。
2.3教程教材的改革
教程教材的編寫應適應課程的實踐性。課程內容應盡量以具體的案例作為基礎,進而引入一系列的理論知識和研究,讓學生在情境中帶著問題去思考,從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學會分析基本的案例。2.4教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基于此類課程的特殊性,高校與教師對于這些教程的考核方式應更人性化一些,在考核的內容上可以增加能力測試這一項,考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此外,教師應淡化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心理,將學生的平時表現與最終的考核結果相掛鉤,避免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
3.總結
教學課程的改革方法有很多種,如果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熱情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么這種方法便是行之有效的,值得高校教師的推廣和采納。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供應鏈管理》這門課程的講解上不應避重就輕,應注意將理論與實踐巧妙地結合起來,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對于出現的問題應認真對待,妥善處理。
參考文獻:
[1]羅軍.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探討[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3):1-1.
[2]師艷紅.基于實踐教學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現代交際,2016,(7):207.
作者:廖羅爾 單位: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