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雙層斜眼掏槽爆破技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能源與環境雜志》2014年第三期
1炮眼布置要求及參數選擇
(1)掏槽眼及擴槽眼布置:掏槽眼6個,擴槽眼4個;掏槽眼間距為200~400mm,與擴槽眼間距:300mm;掏槽眼一般布置在巷道斷面中央稍靠近底板(一般高度取1100~1700mm);其中掏槽眼深度為1.2m、擴槽眼深度為1600mm(工作面如果存在有顯爆的軟弱巖層,一般應將掏槽眼布置在這些軟弱層中以增加爆破自由面)。詳見表1。(2)輔助眼:眼數8個,眼深為1400mm(輔助眼間距為450~600mm,距掏槽眼間距為300、400、450mm);(3)頂眼及周邊眼眼數:12個:周邊眼距邊距離100mm,周邊眼間距450mm,頂眼間距為510mm;(4)底眼及水溝眼:4個:底眼距巷道底板100~200mm;底眼間距為700mm;(5)裝藥量:掏槽眼裝藥量為眼深的60%,擴槽眼裝藥量為眼深的50%,輔助眼、周邊眼和底眼裝藥量為眼深的50~60%;裝藥量可以根據現場的施工巖性進行調整。周邊眼裝藥時應嚴格按爆破說明書進行裝藥,單眼裝藥時不得超過0.3kg(一般為0.15kg左右,局部預留光面層較厚時可適當增加裝藥時但應半節的增加);且周邊眼爆破時應使用空氣柱(最小不得小于500mm)外部并用黃土填緊、封實。
2炮眼施工要求
(1)炮眼深度的確定:根據現場巖性、供風時間、上個班余矸量、車皮供應等情況制定具體炮眼深度,炮眼深度一般為1.2~1.4m(巖性系數高取小值)。(2)堅持畫輪廓線、點眼、炮棍導向的管理制度,嚴格爆破說明書規定的炮眼角度、深度、個數進行鉆眼。打鉆時要嚴格控制好掏槽眼與擴槽眼的間距、角度和方向(采用炮棍導向),打鉆時要有專人扶鉆,打眼時應先用短鉆桿打淺眼,然后再用長鉆桿加深至要求深度,避免擺釬斷釬傷人。(3)根據礦供氣時間點,第1趟氣一般先行施工時應先施工掏槽眼、擴掏槽眼和上部輔助眼、頂眼(預計可施工炮眼20個左右)。工作面放炮后安排出碴及施工剩余炮眼。(4)工作面爆破順序:工作面采用分次爆破。第1次爆破掏槽眼、擴槽眼及上部輔助眼;第2次爆破時視第1次的爆破效果可再行施工掏槽眼(一般深度為1.0m以內)。
3主要生產組織管理及技術措施
(1)施工前組織作業人員學習爆破相關知識;在施工前期技術員進行現場跟班指導,不定時與作業人員進行交流,直至找出最適合的炮眼深度、間距、個數及炮眼裝藥量。(2)堅持正規循環作業,組織平行交叉作業,早、中每班各完成1個循環。(3)現場組織管理:工作面采用2臺風鉆平行作業,妥當安排好鉆眼順序;施工時應使用增長氣腿或者搭設牢固可靠的工作臺,專人打眼;鉆眼過程要考慮多臺鉆平行作業的操作安全。(根據現場寫實記錄工作面共布置36個炮眼,每眼用時為10~15min;采用2臺鉆鉆眼,預計打眼工序用時約3.5~4個h。)(4)打鉆前應堅持先點眼并按掏槽眼、擴槽眼、輔助眼、周邊眼及頂、底眼的炮眼布置順序進行施工。在布置時輔助眼既要圍繞擴槽眼又要照顧周邊眼,各炮眼的布置要達到均勻有序。(5)由于工作面采用分次爆破存在班中放炮工序,放炮后通風時間應有保障,嚴禁通風時間不足進入迎頭作業。
4取得的成效及存在問題。
4.1取得成效通過現場跟班試驗,工作面實現了簡易光面爆破(眼痕率在50%以上)且班循環進尺由原來0.8~1.2m提高到1.2m以上、最高達1.4m;大大提高了循環進尺。
4.2幾種爆破技術效果對比幾種爆破技術效果對比和預計爆破效果見表2、表3。
4.3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措施(1)供風方面:由于受礦井供風時間限制,每班最多只能完成1個循環,鋪軌及接管路等工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循環率。建議在礦井合理的經濟條件允許下適應延長供風時間,或個別長距離工作面或開拓巷道建議采用移動空壓機補充供風。(2)炮眼布置方面:職工由于受勞動習慣的影響,現場施工時存在少打眼、亂打眼、多裝藥、亂放炮的現象,不但影響了爆破效果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巷道成型(主要是炮眼間距的控制和周邊眼的角度)。采取措施:①嚴格執行班組長帶班作業制度,工作面的點眼、畫線工作由單班小班長承擔;掘進眼應全程監督鉆眼過程(發現問題及時更正)。②加強鉆眼工操作技能培訓,實行工作面工程質量與班組長考核掛鉤。(3)后勤保障因素:受礦井車皮供應及供風線路等條件影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面的循環率。各區隊應根據實際情況向調度匯報當班所需車皮數和供風時間,礦井應根據現場匯報情況供應車皮和適當延長供風時間。(4)應用范圍的局限性:該技術適用于巖性系數在4-7的區段石門以及大斷面巷道,由于受空間限制施工小斷面石門或改造眼時效果較差。
5結論
通過幾個月在該礦四采區+450m南大巷等工作面現場實驗,證明雙層斜眼掏槽光面爆破技術在區段石門施工中是一種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又切實可行的掘進方式。
作者:林建地單位:福建省大田縣煤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