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四有教師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本文作者:丁中慶 單位:昆山市淀山湖中學
將游戲運用于理論知識教學時,一定要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思維和學習重點,采取有意義的游戲形式加強理解記憶。在運用過程中,應該緊扣知識難點,有針對性地選取相關游戲,讓學生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加深理解,便于記憶運用。以這樣的形式優化知識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生動活潑,避免枯燥乏味。同時,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便于理解記憶。將這種游戲形式運用于理論教學,更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長期的理解記憶。例如,在武術第一、二路彈腿教學中,可運用“托盤繞圈”的游戲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武術中保持身體重心平衡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可要求學生雙手向上托起一個球體,以走“S”路循環的方式進行繞圈。通過比賽的形式看誰繞的圈次數多,且雙手托盤中的圓球掉下來就是贏者。通過該項有效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加深重心的發力點,保持平衡。
在體能訓練教學中,運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克服緊張畏難的學習心理的基礎上,使得運用過程變得更為輕松活潑。通過運用游戲的形式優化教學過程,使得學生的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況達到最佳,能夠有意識減少一些繁瑣環節和步驟。該種形式的運用能夠有效突出學生運動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游戲的趣味性與體能訓練的實踐性,讓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加練習,承受相應運動負荷。同時,通過游戲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游戲運動的過程中更好提高運動技能水平。運用游戲能夠使得學生的運動技能更為嫻熟。筆者在籃球“運球與防守”動作教學中,選用學生熟悉的“老鷹抓小雞”的游戲培養學生的運球靈活性和持久性。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學生在運球的過程中,保護好自己手中的球來進行靈活運動,以此增強運動的趣味性和靈活性。
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后期的結束整理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因為學生需要通過后期的整理運動調整自己的學習緊張心理狀態,同時,還能夠對自身運動的緊張肌肉進行放松。這樣能夠使得學生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的狀態,便于學生下一堂課的學習。游戲運用于結束的后期整理,就要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運動形式中轉移自己的大腦皮層運用興奮狀態,讓學生能夠更為輕松地結束課程教學。在運用過程中,可要求學生就一些知識的掌握和動作要領的概括等方面有意識地做游戲。在體育課程教學結束階段,筆者會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要求,以輕松自由的形式總結課程教學,幫助學生運用適當的運動形式放松身體,減輕緊張的壓力。在每堂課結束階段,筆者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觀,仿造太極的形式表演五禽戲,以此緩解學生高度緊張的神經系統,增強教學效果。
通過互動形式的游戲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認知體驗,在活動中加深學習理解。學生在富有情趣的體育運動過程中能夠更加全身心投入到體育運動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就是要求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針對課程知識要求,圍繞教學要點進行全方位拓展延伸。綜上所述,運用游戲進行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的課程學習思維變得更為活躍,更能夠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和主動運動的激情。在運用游戲教學模式過程中,更能夠拉近師生距離,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更好滿足學生的課程學習發展需要。
本文作者:劉靜工作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幼兒園永聯園區
“因材施教,循循漸進”的精神就是對個體的指導,而且遵循他們的學習規律。比如有的孩子在在游戲中膽小怕事,與小朋友玩時總是唯唯諾諾,并不開膽子,這樣的孩子,都要鼓勵他們多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從小處來說,讓繪畫能力較差的幼兒多參加美工區域活動;讓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多參加手工區域的活動;對于好動的幼兒來說,則注意培養他們靜的能力培養,如穿針線等細心的活動。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這些幼兒都有了很大變化。全班幼兒素質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游戲不但是外表上熱鬧上,更是考驗孩子們的做事能力,老師要認真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一舉一動,深入到幼兒的游戲中才會有新發現,體驗幼兒的新感覺。認真觀察給我們提供了指導的素材。比如,一個幼兒在玩益智插塑玩具時,我也與他們一起活動,并不時的幫助他們,給他們以鼓勵。為玩邊問他們插的是什么?還問他們還有沒有別的插法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實是對他們智力的指導,其實有數、有顏色、有語言等溝通,并激發了幼兒的人際關創新能力。相反,老師要是不參與到他們當中,只是讓幼兒隨便玩,那么,其教育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為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教師在指導中還要注意深入到游戲中充當角色,提供一定的知識經驗,了解幼兒的游戲行為,并促使幼兒之間的學習交往,不斷使游戲水平提高。
在游戲活動中,需要孩子們多種情感進行參與,他們的交往能力、興趣、品德、意志、性格、情感、創新能力等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反應出來,而這些方面不是一個簡單的活動就能體現出來的,只有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游戲中,通過幼兒自身的活動才能發現,只有他自己才能表現自己,老師不是不能代替的。所以,指導幼兒游戲是要正確處理好幼兒之間、幼兒與老師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讓幼兒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因為不同的游戲有不同的角色,所以,多讓孩子們在不同的游戲中充當不同的角色,調動他們積極地參加各種游戲活動培養不同的能力。
有一些游戲是有勝負的,也有一些游戲沒有勝負,老師對不同的游戲進行評價的目的就是對執行游戲規則的情況小結,也是對勝負的原因的總結,讓孩子們在下一次游戲中不斷改變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對于稍大些的幼兒,比如中班或者大班幼兒,老師就可以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游戲時的心情,交流他們之間的經驗,介紹過程,并進行自我評價,從而激發幼兒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另外,在游戲中,可能還會出現一些弊端,教師指導幼兒對行為規則方面進行討論,明確認識,并共同尋求改進的措施等。教師應以正面引導為主,注意樹立榜樣,發揮激勵作用。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是以雙重角色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的,并不斷調整變換與幼兒的關系,從而有效地影響幼兒游戲行為。游戲開始前,教師主要是以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身份調控幼兒的行為,發揮顯性教育作用;游戲活動中,教師則更多是以玩伴身份參與幼兒的游戲活動,以隱性或潛在的榜樣方式引導幼兒的行為;在游戲結束時,幼兒教師又以指導者身份對游戲進行小結,提出新目標與希望,同時又把自己置于平等身份與他們一起討論評價游戲的過程與效果,共享成功的歡樂。
圍繞專業培養目標,我院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旅游學概論、旅游心理學、旅游管理學、旅游服務語言與禮儀、旅游文化、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市場營銷等課程。而在這些課程之中,《導游業務》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將前續課程《旅游概論》、《旅游心理學》、《旅游服務語言與禮儀》、《旅游文化》等課程有機結合和運用,為學習后續課程《旅行社經營管理》《旅游市場營銷》等打下基礎;同時《導游業務》也是全國導游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該課程也是旅游管理專業方向的專業核心技能課。而《導游業務實訓》課正是《導游業務》課的實踐環節,這門課程所要培養的職業核心能力和素質恰恰是前文提到的一線服務崗位所具有的。其實也就是以四類導游員為核心崗位的職業能力的具備。所以《導游業務實訓》課的開設就是要使學生掌握帶團服務、講解服務、旅行生活服務、出境旅游服務等四類導游人員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導游服務能力、語言講解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能夠為旅游者提供規范化和個性化的導游服務,進而形成一套獨特的服務藝術。
實訓課程設計思路根據本課程定位,《導游業務》作為高職旅游類專業中的一門專業核心技能必修課,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該課程的實訓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導游業務相關理論知識和導游講解與帶團技能,并能夠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經過實踐轉變成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培養能力本位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提供基礎。圍繞這個目標,遵循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對《導游業務》實訓課程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情境體驗模塊設計,使學生在模擬體驗、主動實踐的過程中,盡快完成從學校角色到職場角色的轉變。實行項目導向、工學結合、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校內教學與校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組織方式,以實際的導游工作流程為依據,以典型工作任務載體,使學生能夠在仿真與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導游,真正做到邊學邊做,在“做中學、學中做”。進而也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照以上課程設計思路,圍繞就業崗位的核心職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以情境體驗式實訓教學模式為核心的內容設計。按照教學計劃的學時安排,本實訓課程總學時為54學時,根據學時分配,教學內容共分5個項目10個模塊40個任務,5個項目包括導游服務技能實訓(語言運用、講解技巧)、導游服務規程實訓(服務的規范化)、處理突發事件實訓(應變能力)、現場綜合導游實訓(實地講解能力)和導游資格證應試模擬實訓(取得職業資格的能力)等。通過具體的模塊以及子任務的設置、訓練,切實達到提高學生導游服務能力、語言講解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突出了課程的實用性、綜合性、崗位性和技能性。根據授課內容和注重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設計理念,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旅游教研室成員共同編寫了適合學生特點的《導游業務實訓指導書》自編教材,書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導游實訓各環節的操作要求,同時還將任課教師授課幾年來積累的案例和習題資料進行了歸納和整理,分別形成“導游業務習題精選”和“案例解析”;按模塊教學模式編寫了電子教案,設計了PPT課件,課件中的案例充分,畫面清晰,組織合理,能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每一項目教學內容完成后,都有相對應的案例分析和思考題,以增強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組織和實施中,探索出能夠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六環節任務驅動”教學法。即由教師根據實訓項目提前布置學習任務,然后由師生共同討論決策完成任務的形式,確定分工,下一步由學生制定完成任務的計劃,進而進行任務實施,展示任務成果,最后由教師點評和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總結,項目完成。可以看一個實際例子。實訓任務:美岱召沿途與景點現場導游講解實訓要求:能夠按照導游服務的基本規程,運用多種講解技巧,獨立完成導游講解服務。實訓學時:6學時實訓材料:其一,導游員所需的物質材料(導游旗、話筒、胸牌、職業裝、生活必備品等);其二,景點資料;其三,旅游車。實訓內容與步驟:第一,實訓準備(教師布置任務、小組分工、制定計劃):學生分組,指定一人為組長,由組長負責組內分工,其中每個小組選派一名同學為導游人員,其他同學以游客和實習導游的雙重身份參與游覽。小組之間提前溝通,分配各組講解任務。小組成員共同搜集實地講解的景點資料,依據實地講解評分標準,共同設計講解方案,擬寫講解部分的導游詞。小組選派的導游員提前熟悉導游講解詞,課余時間自行演練。第二,實訓開始(任務實施、成果展示)。教師說明注意事項,實訓開始。旅游車行進期間地陪進行沿途講解,到達景點后由景點導游進行講解,期間全陪和地陪依照導游服務程序、內容提供游覽過程中相關服務,遇有突發事件,導游集體應有共同配合解決問題的意識。游客認真聽講解、仔細觀察,發現導游講解中的問題,并比對自身進行總結。第三,實訓結束(教師點評、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隨堂總結。布置下次課堂討論,主要針對本次實地講解,不同分工的同學課后總結,結合自身感受談體會。
在教學實施當中,教師運用項目導向法、任務驅動法,鍛煉學生自學和收集材料的能力、自主組織和任務實施的能力,同時教師根據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采用集體指導或個別指導的方式進行學習過程的引導與監控。而學生則根據不同實訓項目的要求,運用講解演示法、模擬操作法、情景模擬法、角色扮演法、實地講解法、體驗感受法、案例分析法、競賽問答法等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真正做到寓學于做,寓習于樂,不同的教和學的方法培養學生不同的能力,達到了有效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