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小班涂色教案范文

小班涂色教案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班涂色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小班涂色教案

第1篇

關鍵詞:小班美術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探索、發現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31-01

小班剛入園的孩子又哭又鬧,他們對美術活動感興趣嗎?怎樣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在游戲時進行美術活動,還要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呢?……我接過以前的美術教案后,一直在思考。游戲是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美術活動也是一種游戲。我面對的是一批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該怎樣入手呢?選擇哪些內容比較合適呢?在我教小班美術的這幾學年里,我一邊實踐,一邊不斷反思,究竟怎樣才算“面向全體幼兒,以幼兒發展為本”?

一、充分的準備是美術教學的有效保障

1、進行有關知識準備,提高美術方面的能力

為了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小班幼兒在我滿滿的一桶水里取到一杯水,我利用節假日學習了《兒童繪畫成功施教策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早期教育》(美術版)等有關書籍,特別仔細閱讀了小班美術教學的有關內容,從中汲取營養,提高認識。通過學習,我在小班的這一年美術教學中底氣十足。如:在小班開展第一次繪畫活動《顏色妙妙妙》時,孩子剛入園不久,哭鬧聲還此起彼伏。我利用幼兒好奇心、求知欲比較強的特點,像變戲法一樣變出一盒油畫棒,我問幼兒:“你知道這是什么嗎?”通過提問引出這是“奇妙的小畫筆”,并告訴幼兒:老師用它想畫什么就能畫出什么。我邊講邊順手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上的畫紙上畫著,我一連畫了幾樣物品,活動室里不知什么時候沒有了哭聲,一個個寶寶睜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畫……通過這次繪畫活動,我發現幼兒很喜歡畫畫,有的喜歡邊畫邊講,有的則相反。

2、慎重選擇教學內容

閱讀完以前的小班美術教案,我發現這些教案確實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但我覺得內容的選擇上有點偏,很多活動都是圍繞“色”開展的,有的涂色,有的用色,有的玩色……這些活動對于處在涂鴉期、象征期的孩子來說能激發和保持興趣嗎?能很好地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嗎?我又該換掉哪些內容呢?從閱讀過的書籍中,我很快找到了了答案:愛涂畫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們常常會在美術活動中表達內心的心情和對美術的感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單調的涂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孩子所喜歡的”……有了理論支持,在選擇教學內容上,我顯得理直氣壯了許多,我決定選擇各種類型的美術形式穿插安排:繪畫、涂色、手工、泥工、拓印、手指點畫、噴刷畫等,其中繪畫的次數比其他形式安排得略多。通過這一學年的實踐,我發現我沒有錯,我班的孩子美術興趣越來越高,動手能力越來越強,做到了“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活動”。

3、反復推敲教學目標

教育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是指引教學活動的方向,也是最后要達到的要求,是檢驗活動是否有效的依據,它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因此,活動目標必須制定得明晰合理,并具有整體性和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我選擇小班美術教學內容前,學習了有關書籍,并考慮到自己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小班孩子,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制定出符合我班現狀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的精心開展是美術教學成功的關鍵

1、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繪畫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通過對游戲和審美自由之間的關系的比較研究,首先提出了藝術起源于游戲的觀點,認為藝術是一種以創造形式外觀為目的的審美自由的游戲,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藝術創造的核心。游戲是兒童的生活,兒童通過游戲來展現其潛在的精神。

2、多媒體的合理運用

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是創造性思維和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為了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見識,我常制作課件,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欣賞中外名家和兒童優秀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引導幼兒產生感受、理解和發現作品表現手法和含義,使他們在獲得藝術“營養”的同時,激發他們大膽地表現與創新。

3、技能的傳授有必要

小班孩子雖然有繪畫興趣和熱情,可是他們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少,他們如果再缺少繪畫技能的話,就會無從下手。事實就是這樣的,在我沒有傳授繪畫技能前,給幼兒發繪畫紙和筆,多數幼兒只會亂涂亂畫,也有幼兒坐著一動不動,還有幼兒就是喊:“老師,寶寶不會畫!”……因此,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必不可少。一旦幼兒掌握了繪畫技能,他們就會忙得不亦樂乎。

4、活動評價以鼓勵為主

第2篇

小班幼兒技能匱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藝術活動需激發幼兒感受美、欣賞美,進而主動地表現美,具有審美情感的萌芽。繪畫是幼兒表現美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一支筆一張紙在幼兒手里能出現千變萬化的世界。但掌握一定繪畫技能是幼兒順利地進行美術表現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幼兒藝術表現的必要前提。小班幼兒正處于繪畫的第一個階段――涂鴉期,也就是說他們喜歡畫,但缺乏目的性和表現力。他們生活經驗缺乏,表現手段、方法、水平較低,繪畫技能匱乏。然而繪畫技能是要通過反復練習才能形成的動力定型,我們能讓小班的孩子進行反復枯燥的臨摹、涂色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克服小班幼兒繪畫技能匱乏這一問題呢?

我們嘗試從幼兒出發,以幼兒為中心,提高幼兒的繪畫技能,為幼兒能盡情地揮灑心中的美做準備。下面以兩個活動對比為例具體展開,從活動方案的確定、反復試教、反復修改、直至教學應用、教學水平、理論水平顯著提升。

嘗試與發現

第一次活動 我們首先明確繪畫活動的目標,精心設計了教案,認真準備了教具。開始導入時,我們設計提問:“小貓最愛吃什么?”幼兒回答:“魚。”再問:“那小貓用什么辦法捉魚呢?”幼兒便嚷嚷開了:“用釣竿、鉤子……”“還有什么辦法嗎?”教師繼續啟發,希望孩子們回答“魚網捕魚”。但是,孩子們沒有喊出老師想要的答案,教師只得將魚網教具展示出來,“這是魚網,可以一次捕到很多小魚,為什么……”正當教師想對魚網的作用加以深入時,一個孩子快速鉆到了我手中的魚網下面,還用探詢的目光瞄了教師一眼,教師靈機一動說:“這條調皮的小魚被我給網住了”,可不等教師話音落下一個、兩個、三個……不一會兒十幾孩子鉆到了魚網下,“呵呵,我也被網住了!嘻嘻嘻!”孩子們樂在其中,而教師卻束手無策。不可否認教師充分發揮了她本身的教學機智。經過教師的示范,“先畫橫線再畫豎線,橫豎線要交叉疊在一起”幼兒開始作畫,每位幼兒分別在一張印有許多魚的鉛畫紙上,用油畫棒畫魚網,“比比,誰網到的魚多、誰織的網又大又密”,教師還在不斷提示評價,“趙老師,我畫好了”聲音來自平時能力較強的許濤,教師過去看才發現,他只將網畫在一條魚的身上。不一會兒,“我也畫好了,我也畫好”的聲音此起彼伏,有只畫豎線的,有只畫橫線的,還有倒是畫了交叉的橫豎線,但這網已破爛。活動并沒有激發幼兒對畫網線的興趣,教師評價乏善可陳,無法喚起幼兒共鳴,幼兒以完成任務為目的。

活動的反思與探索 首先,得益于幼兒的啟發。孩子愛玩,游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孩子們鉆到魚網底下”細細反思這個行為,使筆者深受啟發,既然孩子樂意鉆魚網,那是否可以設計捕魚的游戲來再現情景――“魚網捕魚”呢?讓幼兒有形象直觀的體驗,突破魚網為何能捕魚的認知難點。讓孩子們真實地體驗到,橫線豎線交叉織成的網能捕魚,網織得越大捕到的魚就越多。其次,得益于良師的指點。繪畫活動要以幼兒發展為中心,以促進幼兒發展為根本目的,激發幼兒的個性和創造力,不一定從技能開始,不一定按教師的目標、要求進行;從幼兒原有的經驗認知出發,從幼兒技能水平出發,從幼兒的意愿、需要出發,讓幼兒畫畫成為一種游戲、一種獲得快樂的藝術活動,讓孩子既能獲得愉快的體驗,又能得到技能的發展,才是成功的活動。再次,得益于教師同行的建議:有些老師提議作品紙張再大點,有利于線條的延伸,更能讓孩子們放開手腳;有些老師提議可以運用不同的作畫工具和作畫方法,孩子們早已對經常使用的彩色筆油畫棒失去興趣,提供一些新鮮的作畫工具或許更能吸引幼兒,讓幼兒能更專注地參與繪畫活動,考慮到幼兒的能力差異,教師的評價指導必須有層次性。

第二次活動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經過反復試教修改,我們又精心組織了一次活動。教師選擇用簡潔的導入方式:“小貓最愛吃什么?我們去小河邊找找有沒有魚。”(白色鉛畫紙做成一條小河,并用白油畫棒畫上各種魚蝦――由每人一張改為全體幼兒一整幅) “咦!怎么沒有呢?”“我們來試試”,教師輕輕拿起蘸了藍色水粉的刷子一刷。“小魚有了,小魚有了!”孩子們興奮得拍起手來。孩子們也興奮地動起手來,“我找到魚了”“我找到小蝦了”“這里還有一個大貝殼”……“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小魚,小魚怎么游?”音樂響起《小魚游》,孩子們隨著節奏擺動身體,在教師帶領下朝一個方向游,正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教師忽然拿起旁邊的魚網一下網住了好幾個幼兒。這時,教師再出示魚網,問:“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高高舉起的小手有很多,“這是抓魚用的,是網”。有些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喊出來了。與第一次活動同樣的問題,卻得到截然不同的反響。雖然,孩子們已經知道了魚網,但通過教師的總結概括“它叫魚網,由一條條橫線和一條條的豎線交叉織成的”,提升了孩子的認識經驗。最后,教師在示范畫網時,又結合兒歌“橫線、橫線排一排,豎線、豎線排一排,織成魚網大又密,網住魚兒多又多”進行示范,一個個小腦袋看得可仔細了。孩子們紛紛拿起棉簽、油畫棒、彩色筆,在小河里幫小貓網魚。

研究與反思

兩次活動的比較,深刻地反映出:一切以幼兒為中心的重要性。“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一個突出特征,我們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可這又不得不依賴于繪畫技能、知識經驗等積累,還必須要避免技能技巧片面化和標準化的偏向。經過反復實踐和研究,我們嘗試以游戲情境,激發和保持幼兒學習繪畫技能的興趣;運用不同的材料、方法、形式,進行不同技能的練習;以情境化的評價方式,支持和優化技能的練習,顛覆反復枯燥的繪畫技能練習,讓小班幼兒輕松掌握繪畫技能,為順利進行美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尊重幼兒的意愿:以游戲情境,激發和保持幼兒學習繪畫技能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在他們眼里,幾乎一切活動都是游戲。皮亞杰說兒童“具有一個可以利用的活動領域,在這領域中他的動機并非為了適應現實,恰恰相反,卻使現實被他同化”,游戲就構成了兒童的這個活動領域。小班幼兒認識和表達事物時會受到情緒情感的影響,他們樂于表現和模仿自己感興趣的事。而游戲是幼兒最樂于接受的形式,所以我們嘗試用游戲貫穿整個活動,來感染幼兒。在試教時,孩子們對魚網這一新鮮事物敏感、好奇,導致“孩子們偷鉆到魚網底下”的這一幕,這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孩子強烈的游戲愿望。于是在研討活動中我順應幼兒的意愿,融入了“小魚游”,的游戲,讓幼兒貼近魚網,通過游戲獲得網魚的體驗,讓幼兒輕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導。運用游戲貫穿整個活動,來感染幼兒,從幫小貓找魚(刷色)――引出魚網(游戲捕魚)――幼兒作畫(捕魚)一直都在游戲、在玩,孩子們沒有機械地畫網格,只想著我要幫小貓多抓魚,也沒想橫豎線要怎樣才能畫直畫長畫密,只知道要幫小貓多抓幾條魚。讓幼兒愉悅、新奇的體驗、活動中自覺的學習、成長。

滿足幼兒的需要:運用不同的材料、方法、形式,進行不同技能的練習。點、線和涂色是進行美術表現的最基本元素。美國美術教育學家羅恩菲爾德把兒童繪畫發展分為六個時期,小班幼兒正處于第一個時期――涂鴉期(基于肌肉運動的最早的圖畫,隨后成為心理活動的表征;各種各樣的涂鴉包括無序亂圖、縱向亂圖和畫圈;這個時期的后期,兒童可為自己的涂鴉命名),幼兒喜歡到處隨意自由涂畫,無目的性。幼兒喜歡到處隨意自由涂畫,他們羨慕老師手中的刷子和粉筆,他們想嘗試各種能繪出圖案和色彩的工具。在第一次試教里,教師提供的油畫棒,孩子幾乎每天接觸早已厭煩,他們便隨畫了橫線或豎線就沒有興趣再畫了,他們渴望更多更新的材料和工具。而我卻一心只想著自己的教案、自己的目標,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在最后一次執教時,筆者選擇了孩子新奇的軟毛刷涂色,在“捕魚”活動中到小河里找魚,利用白油畫棒在白鉛畫紙上的色隱性事先畫好魚蝦蟹等,“怎么沒有魚?”設置懸念,再讓幼兒用軟毛刷涂色,“我找到小魚了,我找到了蝦……”幼兒的興奮溢于言表,為整個畫面涂上了底色的同時完成了軟毛刷涂色的技能練習。同時,一改往日進行繪畫時一人一張紙的作風,以整條小河為作畫紙集體作畫,讓幼兒有更大發揮空間。讓幼兒進行反復練習(抓完這邊再抓其他的)卻仍興致勃勃,也可以更直接親近地與同伴進行交流,充分體驗集體作畫的樂趣。我們準備了棉簽棒、油畫棒、彩色筆等作為繪畫工作,適合不同水平層次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對多種工具繪畫的需要。

兼顧幼兒的差異:情境化的評價指導,支持和優化技能的練習 不同個性的幼兒在繪畫時的喜好也不相同,教師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想象,不要求其所畫內容都一樣。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語言,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個體,也由于家庭背景、經驗水平的不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所以孩子們可能會將蘋果畫成黃色,這時教師要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幼為本,還具體表現在“促進每個孩子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的思想”的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第一次試教時教師的指導“先畫橫線再畫豎線,橫豎線要交叉疊在一起”“比比,誰網到的魚多、誰織的網又大又密”只是對全體孩子的一般要求,缺乏層次性、情境性。教師的指導與評價應最大程度地滿足孩子的現實需要,使他們真正體驗成功的快樂,讓每個孩子自由地獲得發展。因此,在后來執教時,我改用兒歌的形式教幼兒學畫網格線,并用情境化的評價來引導幼兒,“小魚的頭鉆出來了哦,加些橫線攔住它”――針對能力較弱不能完成交叉線的孩子;“網格的洞洞太大了,小心魚偷溜出來哦”――鼓勵完成交叉線的孩子反復練習畫長線;“如果一個人的網不夠大,試試兩個人的網連在一起”――向成功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合作。教師要伴隨幼兒繪畫的過程,根據幼兒繪畫的內容情況做出適應的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孩子提出不同要求,在畫網格線的技能習得的同時,讓孩子獲得了成功感和滿足感。

第3篇

關鍵詞:繪畫;興趣;培養

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動筆畫畫是一件難事。因為這時的幼兒手部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動作很難控制,他們的繪畫水平還停留在涂鴉階段。美術課上總有些幼兒亂涂亂畫,有的說:“老師,我不會畫,你來幫幫我。”還有些孩子因為畫不好、畫不像而不敢下筆。這種情況如果一直存在下去,那么漸漸地他們就失去了對繪畫活動的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繪畫的興趣呢?

一、多重元素的情況分析,消除幼兒繪畫障礙

1.外在因素――不敢畫

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眼里的畫畫就是拿彩色的蠟筆在紙上亂涂亂畫。在上幼兒園前,部分家長不能真正理解幼兒涂鴉的特點,往往不斷制止幼兒的亂涂亂畫以至于孩子來園后不敢畫。例如,我們班孩子在第一次接觸幼兒園美術活動“慢慢走”時,許多孩子都坐在那望著我,有的甚至眼淚汪汪地看著我說:“老師,我不會。”這主要源于小班幼兒初次接觸正規的美術教學,對幼兒園環境不熟悉且膽子比較小,所看所想的經驗很有限,往往拿到了紙和筆不知如何畫起。對于這些外在因素,需要家長的配合,老師和家長的及時溝通,讓家長了解涂鴉對孩子發展的意義,不要輕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勵、多表揚孩子,這些工作可以在家長會上讓家長們共同討論,也可以在接園時與家長個別交流。

2.自身因素――不想畫

在晨間的涂色活動或是班級美術特色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拿著油畫棒在畫紙上就繞著一個點不停地轉圈,不敢大面積地涂色、繪畫。這是由于小班孩子年齡較小,小肌肉發展不完善,加上拿油畫棒的方法不對,所以畫得非常費力。因此如何正確地握蠟筆,對每位幼兒都很重要。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掌握握筆方法。手指肌肉的發展,手指的靈活度,也影響幼兒參與繪畫的興趣,對于小班的孩子我們就讓孩子玩喜歡的橡皮泥,不僅鍛煉了幼兒的手指肌肉,還可以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獲得對物體的感知,有助于他們在繪畫中表現此物體。

二、多元豐富的美術環境,激發幼兒繪畫興趣

1.室內環境創意多

幼兒對新事物的興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視覺形象,因而教室內外的裝飾,特別是墻壁的裝飾都應注意構思的形象,畫面內容,色彩鮮艷協調,具有童趣,從而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小班的孩子喜歡鮮艷明亮的色彩,所以在布置主題版面以及區域版面時我就根據這一特點,采用一些鮮艷、明快的顏色進行搭配裝飾。例如:五顏六色的花和青青的小草,立體的大樹與紅艷艷的蘋果等,讓孩子在與色彩斑斕的墻飾互動中感知、認識色彩。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例如:在色彩和形狀方面,凡涉及的內容都會讓孩子用小眼睛找一找、看一看,這需要班級環境與活動的緊密配合,讓孩子沉浸在多彩的美術環境中。

2.室外環境大探索

孩子長期被圈在教室里,思路難免受局限。經常并適當帶領孩子走出教室,讓孩子走進大自然,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啟迪。除了教室環境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觀察自己穿的衣服的顏色,飯后散步時讓孩子們說說不同季節中樹葉、小草、花等自然界的顏色。引導幼兒觀察千變萬化的天空的奇妙色彩,如天空是藍色的,云是白色的,從而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

三、精彩紛呈的繪畫活動,引發幼兒繪畫興趣

1.生動有趣的美術語言

活動內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使幼兒感到繪畫是一種很快樂的游戲,并樂意、積極地參加。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小班幼兒對情節簡單的有關小動物的故事特別有興趣。于是,我就以講故事為突破口,根據小班幼兒繪畫發展特點,引導其從無意識涂鴉步入有意識涂鴉。

在練習畫直線時,我給孩子們講故事《老鼠的籠子》,聽完故事后,幼兒都很憤慨,決定做出更多的老鼠籠子,關住老鼠,保護莊稼。這樣,幼兒帶著一份責任感和一顆愛心,認真地去畫老鼠籠子。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當籠子中間縫隙太寬時,我就會說:“縫隙太寬了,老鼠會跑出來的。趕快在中間再裝一根鐵絲。”當線畫斜了,我就會說:“籠子歪了,站不住的,趕快扶正。”練習畫圓形時,例如,在美術活動“慢慢走”中,我采用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學習畫雞蛋線:小兔、小狗、小豬要蓋房子,房子蓋的牢固才不會被大灰狼抓走。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引導幼兒畫雞蛋線,小兔的房子沒有蓋牢固,有一個大缺口,大灰狼從大缺口里進去一下就抓走了小兔;小狗的房子多出了一點,大灰狼從縫隙中鉆進去抓走了小狗。小豬的房子蓋得最牢固,大灰狼想盡辦法都進不了小豬家。就這樣在愉悅、輕松的繪畫環境中,孩子們更好地掌握了繪畫的順序和方法。

故事給幼兒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當他們在畫某種東西的時候,不是為自己畫,也不是為畫而畫,而是為了故事中的小動物,為了幫助別人而畫。幼兒的主動性被有效地調動起來,同時教師給幼兒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幼兒無拘無束地表現,幼兒畫得既認真又大膽。

2.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語言,喜歡繪畫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在繪畫活動中自然地、充分地、無拘無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內心蘊藏的豐富情感,表達他們對周圍事物、周圍世界的看法和態度,表達他們對藝術的想象和創造。根據組織形式不同,還可以分集體和個別活動。集體或小組活動,就是全班或其中一個組的幼兒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如《小手拓印》這幅大畫,就是用每人的手印做成樹葉,印成一棵茂盛的大樹。孩子們第一次看到通過自己和全班小朋友合作能制出這么美麗的畫,無不興奮地大叫,使他們感到了集體的力量是很大的。

另外,還可以采用競賽、游戲等形式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始終有一種繪畫的“饑餓感”。多種形式的活動,不僅使幼兒盡情盡興地“玩”,也在“玩”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鍛煉了大膽的表現能力,提高表現的準確性和速度,還培養了幼兒的自主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大膽創新的自由創作,碰撞幼兒藝術火花

教師在命題畫活動中,要認真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若發現有幼兒更感興趣的內容,就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大膽自由地創作。如活動“紙盤寶寶”時,首先讓幼兒觀察小動物的面部特征,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地想象、創作。然后在紙盤上添加耳朵,添畫眼睛、鼻子、嘴巴等。只要是幼兒能說出的,都可以添畫在自己的畫面上。活動中使幼兒展開想象,大膽創作,從而更好地發揮幼兒的繪畫積極性。這樣一來,幼兒創新的意識開始得到了培養,在得到老師的肯定后自信心又增加了,興趣也會隨之增加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能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引導幼兒對美術產生興趣,同時為他們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在活動中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給予一定的鼓勵,多給予幼兒一些愛心和耐心,更多的是多一份責任心,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繪畫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念蕓.特級教師教案集:學前兒童繪畫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李慰宜.特級教師教案集:幼兒繪畫教學活動設計[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精品 | 不卡国产视频 | 亚洲免费成人在线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 | 丁香色婷婷 | 亚洲小视频在线 | 久久国内免费视频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 午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在线国产片 | 亚洲爱爱爱 | 激情6月丁香婷婷色综合 | 男人天堂2020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 | 羞羞羞网站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 亚洲男人天堂2021 | 婷婷综合激情五月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久久久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图片 自拍偷拍 | 自拍 亚洲 欧美 | 国产一级在线现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 亚洲无圣光一区二区 | 水蜜桃18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五色天 |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 欧美四虎精品二区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免费操片 | 亚洲视频欧美 |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影视 | 欧美大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