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民宿標志設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文化趨向多元化的當今潮流中,在通信系統、網絡系統、信息系統與咨詢系統頻繁出現并適用的當今發達社會里,一個優秀的且獨一無二的標志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不容小覷,大到國家城市,小到私營商店,都需要個性鮮明的且符合自己需求的標志。一個好的標志,必然是要根植于一定的文化的,有一定的民族元素存在的設計作品才可能是獨樹一幟的,才能成為經典。
關鍵詞:
中國民族文化元素;標志設計;運用
在當今社會,一個優秀的且獨一無二的標志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不容小覷,大到國家城市,小到私營商店,都需要能代表自己的標志。標志符號離不開人們的知識與生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一個好的標志,必然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有特色鮮明的標志。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歷史的古國,也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和諧的國家,可以說,中國的文化是由一個個少數民族長期生存和繁衍而形成、發展的文化。
一、中國民族文化元素
(一)中國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由某一民族在長期共同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創造出來的,能夠體現本民族特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華民族文化包含了56個民族的地域文化和風俗信仰,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文化信仰,俗話說:“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有56個民族的文化積淀,中華民族文化是多元一體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是根植于各個民族文化之上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它追溯中華歷史,弘揚民族文化,乃永垂不朽的國之瑰寶。
(二)中國民族文化元素
中國民族文化元素的基本定義是指凡是能夠被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華僑所認同的,凝聚著傳統的文化精神,并且能夠體現民族利益和國家尊嚴的形象、符號或者風俗習慣,這些均可被視為“中國元素”。中國的企業及品牌文化也是中國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什么特色的民族元素,就會產生出什么特色的設計”,中國民族文化元素不單單是起到對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的作用,也是在傳播中華文明。中國元素應該是從中國各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中建立起來的,它不僅能傳播文化,也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
二、現代標志設計
(一)標志
標志的基本定義是指能夠表明事物本身特征的一些記號,它以單純、顯著、易識別的物象和符號作為直觀語言,除表達某種含義、代替某個動作之外,還具有傳達一些直觀的信息、意義以及表達某些情感動作的作用。標志設計是一種時代性極強的現代設計種類,被當作一種很大眾的、易于傳播的符號,通常以精致、簡單的形象去表達一定的含義,也會利用人們對一些符號的特殊想象和視覺識別,準確地表達出某種事物的精確含義。標志主要分為兩大類:簡單概括為商業性標志和非商業性標志。但不論什么類的標志,它在樹立形象、推銷產品、保證信譽的情況下,也需要加強文化交流,豐富其文化內涵,讓這些標志更容易被大眾識別。
(二)現代標志設計的功能與作用
總的來說,現代標志具有四個功能:樹立形象,保證信譽,便于交流,利于競爭。現代標志設計在平面設計領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為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大眾傳播符號,一個想在社會上立足的企業,必然要有自己的獨特標志。標志無疑是企業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使用的廣泛性、重復性、傳播性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視覺要素。標志用最為簡潔的形象去塑造一個企業的內涵,用多樣的表達形式來展示一個企業的形象。標志也具有很強的信息傳達效果,很多時候標志能輕松地代替一些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不僅僅適用于一個企業,而是可以被廣泛地運用到政治、經濟、文化、商業等各個領域。因此,一個優秀的標志設計作品,不應只單單把它看作一種設計,而應張開想象的翅膀,去了解標志背后的故事,比如,設計師的靈感與思維,設計師的創造能力、造型能力、領悟能力等。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標志毫無疑問是最讓大家一目了然的視覺傳達符號,它也是唯一能夠不受民族文化和語言束縛的視覺傳達方式,能很好地適應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現代人,具有其他傳達方式無法代替的優越性。
三、中國民族文化元素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設計需要創造,如果沒有創造,世界將會是另一種模樣。標志是一種象征藝術,是具有特殊意義的視覺傳達符號,代表著特定的事物與含義,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一般情況下,所謂象征指的是用具有實象的具體事物來表示抽象的精神內容,比如,用鴿子和橄欖枝象征和平、用紅色象征激情、用綠色象征環境文明等。抽象物也有象征的可能,比如,方形象征穩定,圓形象征圓滿,角形是尖銳的象征。因此,象征是一種通過感覺、情感等手段來表達看不見、摸不著的,無法通過語言傳達的抽象神秘的意義和內容的表現手法。
(一)中國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藝術是中國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藝術,書寫字體作為標志的設計方法,可以充分體現中國書法藝術的內涵。以書法字體為靈感創造出的標志圖形,有著濃郁的東方神韻以及中國文化精神,能很好地傳播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這些標志給人以親切感與時代回歸感,顯示出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筆者認為依據中國書法的特點,借用書法藝術設計的標志一定要有“形”的美、要有“意”的度、要有“勢”的韻。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會徽,設計的圖形與創意是一個連貫的整體,設計者將創意思想通過草圖記錄下來,再通過圖形設計的表現手法進一步加以完善,并使創意逐漸深化。在圖形的造型手法上,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營養,從中國的巖畫、漢字、畫像磚中,從漢字書法造型的特點中獲取所需要的知識點,凸顯東方神韻。它的思想始終就是要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元素通過會徽圖形較好地表達出來。書法是中國藝術的一朵奇葩,理應融入世界圖形的設計之中。上海世博會會徽的圖形定位是在漢字“世”的形象之上,從一個手持橄欖枝的人,到三個人合臂相擁的“世”,再到最后形同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的“世”。通過不斷地修改、完善和提升,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世博會會徽。會徽用漢字“世”進行基礎的變形設計,以形象生動的和睦家庭形象,寓意著“你、我、他”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人類的和平與幸福,也充分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書法的美感也在這個標志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利用畫筆來表現長短、粗細、方圓、正斜、放收的對比變化,不僅表達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大家庭,也表現了56個民族互幫互助的和諧精神,同時也傳遞了中國人民對這一個屬于世界的多元化的博覽會的殷切期望。此外,會徽與表示時間的水族“2010”巧妙地組合為一體,非常明確地點名了主題時間。上海世博會會徽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它既是一種符號,又是一種語言,更是一個歡樂的、創造美滿幸福生活的符號,一個表達全人類共同愿望的圖形語言。即使不是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也會覺得它非常有吸引力、親和力。
(二)中國漢字藝術
從現代平面設計的角度來講,中國漢字無疑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成功的設計之一,它以簡單的設計元素,運用豐富而復雜的設計手段,創造出一件件恒定而單純的“圖形”,并使它們具有“象征”特質,讓它們的用途廣泛且深遠。例如:中國銀行標志,由中國香港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先生設計,他的這個設計首先是運用了中國古代的錢幣輪廓造型和漢字“中”的結合,很巧妙地利用了圖形的對稱形式,從而體現出中國銀行標志的意義。同時,還有中國工商銀行的標志:標志設計是以漢字“工”為主題,以中國古銅幣為造型語言的,并用正方形“工”字取代了古銅幣的方孔,經藝術處理后,形簡意賅地展示了中國工商銀行的信息內涵和視覺形象。這些巧妙地利用中國漢字藝術設計出的標志,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事物的內涵與本質,給人嘆為觀止之感。
(三)中國結
中國結是一種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有其獨特的吉祥內涵,有結緣、結拜、結合、結構、開花結實、結業、總結等含義,又稱“寓意結”。中國結通常用繩子、綢帶盤繞,打結組織而成。中國結又叫“盤長”,是中國傳統民間吉祥紋樣“八吉”之一,同時也被人們看作是一種力量,是和諧、團圓、親密、溫馨、吉祥以及喜慶的象征。要體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設計師不能簡單地照搬全抄傳統圖形,而應該注意形,并稍加改變,運用現代的技術表現圖形,傳承傳統。例如:中國申奧標志設計,這是一個典型且成功的作品,無論是圖形、創意、表現或是內涵都有其獨到之處。標志是奧林匹克的五環演變為五種顏色的相互環扣的五角星,也好像是一個打太極的人物形態,同時,它還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結-盤長”的圖形相似。設計師運用中國書法中“筆不到意到”的寫意手法,很恰當地傳遞了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意向,并且很自然地傳達了中國人主辦本屆奧運會的信息。設計者巧妙地選擇了“五角星”來象征中國,也很好地避免了以傳統的“龍”的形象來表現中華民族,而是采用了一個“太極拳師傅打太極的運動形象”去表現,不僅很好地體現了運動精神,也隱含著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的五環,體現出奧運精神。一個形體,寓意四五種事物,它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字。設計者從探索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層內涵入手,用具有現代感的形式和手法,設計出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民族與國際相融合,又有奧林匹克情節的太極五環圖形。人們看完這些例子后,能更清楚地感受到標志的重要影響與作用。標志貫穿于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它是人類世界的一個普遍工具,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到國家、城市形象,小到企業、產品形象,都需要個性鮮明的標志。一個好的標志,必然要根植于一定的文化,而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元素存在的設計作品才可能是獨樹一幟的,才能成為經典,正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結語
設計到底是什么呢?許多資深的、專業的設計師,以及剛進入設計行業的新設計師,都一直在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世界也在不斷向前進,人們的創造力和審美觀察力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由于科技技術的不斷革新,人們在不停地淘汰著審美經驗,卻來不及形成新的審美價值。時代向前發展,社會的進步并不一定就代表著文明的進步,如果眼光放得足夠長遠,胸襟足夠開闊,或許設計師可以發現在歷史的深處、歲月的背后,一樣隱藏著創造的源泉。也許未來在前面,但當人們轉身,一樣會看見悠久的歷史為人們積累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與創意。
作者:孫藝嘉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陳繪.民俗藝術符號與當代廣告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2]吳國欣.標志設計(第二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關鍵詞 民族世界圖騰紋樣文字篆刻繪畫
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由于信仰的不同,審美的差異以及生活習慣、自然環境、生產狀況等復雜的原因,形成具有強烈個性的民族傳統風格,這一風格在藝術方面體現的更為突出。一個優秀的設計最能體現其民族傳統性的特征,從精神上、形態上具有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強烈個性,同時又運用現代設計理念而不與時代相脫離。
當代是一個崇尚個性和自由的時代,設計自它形成之日起也處處體現時代的風格,“民
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一口號說明具有強烈個性和豐富內涵的民族傳統風格正是世界設計的潮流。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了豐富的文化、藝術寶庫,在設計中理應充分展現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例如龍鳳、臉譜、剪紙、書法、篆刻、繪畫等這些傳統元素在藝術設計,特別是標志設計中則表現的淋漓盡致。
一、圖騰
圖騰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志和象征,人們運用圖騰來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在原始社會圖騰是氏族的徽號或標志,現在圖騰又成了現代人的裝飾、設計素材,很多標志設計都以圖騰為題材。
龍鳳是中華民族傳承的最重要的圖騰。中國是尊崇龍鳳的國家,有著豐厚的龍鳳文化底蘊。中國被世人稱為“龍的國度”,鳳則是吉祥的象征。龍與鳳,是華夏先祖發揮充分的想象力,拾取各部族動物圖騰的多種器官組合而成的。龍,無論在典籍、傳說還是在繪畫、雕塑中,其形象均為蛇身、獸腿、鷹爪、馬頭、蛇尾、鹿角、魚鱗、虎頸;鳳則為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龍鳳也因其形態上的這些獨特性成為設計中非常好的素材,在做標志設計時,可以選取整體也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局部(例如:龍爪、鳳頭等)進行造型,將龍鳳的形態簡潔化處理,只取其形意,能使標志設計更具時代性。
二、紋樣
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的多樣性,使得傳統紋樣呈現出豐富多彩、形式多變的特性。剪紙是一種從古至今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是一種鏤空藝術,表現形式上有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民間剪紙造型夸張,在為體現物象特征的同時,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紋飾,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性目的,所以用剪紙的表現形式設計標志,標志不僅具有本質上的形象性也同時具有了剪紙的藝術特性。
臉譜是中國戲曲獨有的,不同于其它國家任何戲劇的化妝造型藝術。從戲劇的角度來講,它是性格化的;從美術的角度來看,它是圖案式的。臉譜有著獨特的魅力,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審美意義。中國戲曲臉譜最大的特點是對戲中角色身份與性格的精準刻畫。臉譜中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含義:紅色臉象征忠義、耿直、有血性,黑色臉既表現性格嚴肅公正嚴明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魯豪爽,白色臉表現奸詐多疑,等等。臉譜以“象征性”和“夸張性”著稱。它通過運用夸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額頭和兩頰通常被畫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狀,再加上夸張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臉部效果。色彩的象征性和夸張生動的形態正是標志設計重要的表現手段。
三、文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據考證,最古老的漢字是甲骨文,然后是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行楷直到我們現在慣常使用的印刷字體――宋體、黑體等。在形體上逐漸由類似圖形的象形文字演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于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
在以往的標志設計中,使用中文字體進行設計的很常見,中文字體獨特的外形特征很容易獲得生動的形態。
與印刷字體相比,書法更具有民族特色、歷史底蘊和個性。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它體現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一”這個基本規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主體形態由書法漢字“世”變形而來,在中文里可理解成“世界”,也有“世博會”的含義。“世”字的三個筆畫很像三個人,可以抽象概括為由‘你、我、他’組成的全人類。設計者邵宏庚說:“我希望用中國的國粹書法表達出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傳達出上海世博會是一次全人類的和平盛會的信息。”
四、篆刻
篆刻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已有二、三千年的歷史。最早的“篆刻”形式恐怕就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了,當然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篆刻。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或豪邁或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或清雅或奪目的繪畫構圖,更有或遒勁或溫婉的雕刻刀法。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能做到“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也是標志設計的最高境界,所以篆刻和標志在表現形式和意境方面有同一性。篆刻在中國民族元素中的地位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設計上可見一斑。
五、繪畫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和西方繪畫相比中國繪畫不單純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追求神韻和氣韻的表現。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象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關鍵詞】民俗攝影;文化價值;表現形式
民俗攝影以民俗文化為創作的土壤,用視覺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不同民俗文化的發展和現狀。民俗攝影記錄了人們的生活動態,更是歷史文化的見證,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以及文化價值。因為民俗文化的獨特性界定了民俗攝影的豐富性和獨特性。每個地區、每個民族、不同的時期的民俗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韻味,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民俗攝影不是單純地對于落后民族的發掘,而是揭示人類文化的多元性,融入了攝影師的人文關懷,通過視覺語言促進文化交流。
一、民俗攝影的文化價值
民俗攝影是向后人展示今天的文化現象的重要手段,民俗攝影的文化價值在于其植根于民俗文化的內涵,蘊含著歷史文化的沉淀。民俗攝影不僅要求攝影師具有攝影的藝術角度,還需要其站在歷史和人文的角度,觀察民俗文化。
民俗攝影的文化價值從縱向看,反映了歷史文化,是豐富和了解民俗文化的重要資源。民俗攝影的縱向文化價值在于其時間的積累性。同一地區的不同時間的民俗攝影記錄,是該地區的民俗文化發展的真實記錄。在100多年前,許多著名的民俗攝影師拍攝了大量記錄晚清和民國時期的生活實態的照片,從長辮子的男子到已經剪去長發,穿上西裝的男子,從穿著布衣裹著三寸金蓮的女子到身穿時尚旗袍的女子。這些照片都是我國晚清和民國的過渡時期的真實寫照,真實地反映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
民俗攝影的文化價值從橫向看,用形象文化語言,促進了人們對于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的了解,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俗文化交流。文字有時無法充分描繪出不同民俗活動的畫面,而圖像是更有視覺沖擊力和影響力的形象性的語言。
在對瀕臨滅絕的民俗文化的進行拍攝時,攝影師植根于民俗文化的內涵,通過查詢各方面的資料,有目的地挖掘瀕臨消失的民俗文化的事物和景象。真實地記錄瀕臨滅絕的民俗文化,同時引起人們對于瀕臨滅絕的民俗文化的關注。
二、民俗攝影的表現形式
第一,民俗專題報道
民俗專題報道是最為吸引讀者眼球和最具說服力的民俗攝影的表現形式。民俗專題攝影是指圍繞某一個民俗題材,拍攝一系列的專題圖片。在對于民俗題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的基礎上,通過一組圖片并且配合較為全面的文字分析,對某一個地區、某一個民族的民俗文化進行闡述。
民俗專題報道這種民族攝影的表現形式,能夠給予讀者強烈的視覺刺激。因此,要求攝影師對于該民俗專題有著深刻的了解和全面的認識,能夠準確把握整個民俗活動的完整過程。同時,需要抓住專題的每個階段的精彩瞬間,并且注重每個照片之間的聯系性。
如意大利攝影師Matteo Bertolino在2010年6月所拍攝《艾瑪拉人的元旦》,通過展現玻利維亞最大的西班牙裔族群――艾瑪拉人的元旦一天的特殊的節日活動,向讀者展示了艾瑪拉人的獨特民俗文化。艾瑪拉人是與6月21日慶祝他們的元旦的。他們在南半球的冬至日,也是全年最冷最短的晚上等待,迎接第一縷的陽光,之后將祭品和飲品灑于大地,表示對大地的感激和膜拜之情。
第二,民俗紀實攝影
民俗紀實攝影是民俗攝影常用的手法。攝影師從多個角度、多個方位,針對特定歷史時期,對某一區域或民族的生活進行跟蹤性、紀實性的拍攝。這種手法是民俗攝影中最為簡單也是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其更傾向于記錄民俗文化,而沒有過多地進行處理。
例如我國攝影師侯德江拍攝的《圖瓦人村落》,所拍攝的圖瓦人居住于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喀納斯河谷,該地冬季漫長,風雪嚴寒,使圖瓦人與外界相隔離,木柴、牛羊肉、爬犁等等都是取之當地,并適用于當地的生活來源與經驗。而《圖瓦人村落》通過一系列寫實性的圖片,展現了圖瓦人的民風民俗。
亦如我國攝影師佟博拍攝的《北極圈里的薩米人》,通過組合式的圖片,反映了薩米人的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生活、飲食等特點,展現了薩米人的生活現狀。過去的薩米人是游牧民族,現在的薩米人已經更多地開展農業活動了。
第三,民俗藝術攝影
民俗藝術攝影是以藝術的手段反映民俗的題材的攝影手段。這種攝影形式結合了民俗攝影和藝術攝影,提升了民俗攝影的藝術鑒賞價值。這種的表現形式,是追求藝術效果和民俗內涵的統一,此形式常常以單幅圖片的形式出現。
例如由我國民俗攝影師汪唱和拍攝的作品《熱土》,就是通過藝術的手段表現陜北人民的熱情豪放的性格。
第四,民俗微觀表現
這種表現形式與民俗專題式攝影類似,常常作為紀實攝影的補充。民俗微觀表現能夠縮小民俗專題攝影的專題,做到更為精確具體。可以更好地從民俗文化的細微方面表現出民俗文化的特點。
攝影動人之處在于視覺的震撼以及圖像所透露出的情感。而民俗攝影對于文化的關懷,對于生命的關愛,是其魅力所在。民俗攝影作品是各個民族的民俗文化的真實寫照,其題材眾多,包涵民俗的人物生活、節日慶祝、服飾、建筑等等,具有深刻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關注和記錄舊民俗的同時,也應關注新文化下產生的新民俗,讓民俗攝影根據時代氣息。
【參考文獻】
[1]阿勒達哈甫.淺談民俗攝影的特性[J].中國民族,2011(4).
[2]陳曉夢.如何利用民俗攝影發揚民族文化的研究與探討[J].大眾文,2011(12).
[3]范錚.民俗、攝影與攝影家――論在民俗攝影觀念下三者的關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