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競技籃球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街頭籃球,我國籃球文化,影響
1 前言
街頭籃球又名街球,起源于美國,是美國籃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街頭籃球進入我國,然后迅速發展起來。近幾年風靡全國各地。目前街頭籃球運動不僅成為大眾喜愛的一項健身運動項目,更代表著一種新的文化時尚,被廣大青少年籃球愛好者接受和喜愛。街頭籃球在我國的普及,使其成為我國籃球文化除競技籃球和校園籃球之外又一部分內容。那么街頭籃球在我國的發展對我國籃球文化有何影響?本文根據街頭籃球的特點及在我國的發展現狀,來分析對我國籃球文化發展的影響。
2 街頭籃球的起源及其特點
2.1 街頭籃球的起源
街頭籃球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黑人貧民區。最初他們只是在自家的后花園或貧民區的空地上搭建一個簡陋的籃球架和用不知何種材料制成的籃球,作為無所事事時的消遣和發泄的一種愛好。街頭籃球的比賽相對寬松,一般是在比較繁華的大街上或社區里,在爵士樂的伴奏下,以半場三對三斗牛的形式進行比賽,或在強烈的音樂節奏下進行各種個人籃球技巧的展現。因其組織簡單,風格獨特,別具魅力。所以,這一從競技籃球運動中分離出來帶有濃厚平民色彩的運動,一經問世,在全世界很快流行起來。在街頭籃球的發展中,受Hiphoop文化的影響較大。直到目前,NBA許多球員在場下還耳戴鉆釘,衣著Hiphoop服,十分欣賞這種文化。
2.2街頭籃球的特點
街頭籃球除具有傳統籃球運動的集體性、競爭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特點外還具有以下自身特點:
2.2.1條件寬松形式簡單易于開展
街頭籃球對比賽場地和設備要求寬松:城市廣場、社區空地,隨便一塊平地,一個簡易籃架,便可開展起來;對參與者不加限制:無論高矮胖瘦,年齡大小,無論在校學生還是普通百姓,三五人自由結合成組,輪流對抗,即可走上舞臺,展現自我。街頭籃球比賽規則相對簡化,賽程較短,便于組織,易于開展。
2.2.2內容豐富氣氛濃烈觀賞性強
街頭籃球一般是在節奏鮮明的背景音樂伴奏下進行,其內容有三對三比賽,有展示個人籃球技巧的各種表演,有扣籃比賽,有球迷參與的各種游戲等。與傳統籃球相比,比賽內容多,比賽氣氛濃,觀賞性更強。因此使參與者極大地滿足了競賽的情感體驗,從而愉悅了身心。
2.2.3崇尚時尚張揚個性
街球手們的著裝往往別具風格,與眾不同。有的街球手身著印有夸張圖案的T恤,寬大拖沓的板褲,腳穿名牌運動鞋,頭戴棒球帽;有的把頭發模仿黑人編成許多小辮子,或做成染色的“雞冠頭”;還有的包著頭,佩戴著大耳環,身上紋著各種圖案等等。這種自由與前衛的著裝,“酷”的打扮,體現出他們張揚的個性,標新立異的自我風格。
2.2.4注重個人勇于創新
街頭籃球在比賽時因場上人數少,攻擊區域大,而注重個人攻擊能力。比賽多采用半場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斗牛的形式,以利于每個參與者發揮個人攻防能力;表演時為了征服對手和贏得觀眾的贊同,每個街球手總是充分展現個人獨特的籃球技巧。街球場上他們敢于想象,勇于創新,體現出自信。
2.2.5籃球表演與商業化完美結合
無論“哈林巫師”籃球隊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還是世界規模較大的街頭籃球比賽都明顯帶著濃厚的商業化。其組織比賽和表演大都是公司、企業為樹立企業形象,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街頭籃球的比賽和表演既是青少年的籃球盛會,也是各商家展示自己的舞臺。使比賽具有明顯的大眾化與濃厚的商業化特征。
3 街頭籃球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我國開展街頭籃球的時間較晚。論文格式。1995年在廣州首次舉辦“羊城晚報杯”三人籃球挑戰賽,1998年街頭籃球在全國大規模推廣。論文格式。1999年“百事可樂杯”三人籃球賽參賽隊伍達1590支,創造了世界三人籃球賽歷史上規模最大、比賽場次最多、組別最全的一次比賽。2002年6月我國街頭籃球聯盟成立,其網站也正式開始運作。近幾年我國街頭籃球多以初中組、高中組、大學組劃分組別,在各級城市普遍進行比賽。目前我國中央5套《籃球公園》節目的播放,讓我國街頭籃球愛好者的隊伍更加壯大。
由此可見,街頭籃球在我國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連續幾屆NIKE全國3對3街頭籃球賽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街頭籃球因成為都市時尚運動的代名詞而獲得男孩的寵愛。論文格式。同時,在各級校園里都有著大批的街頭籃球愛好者。在朝氣蓬勃的校園里,每一個籃球場都是男生展現自我的舞臺,他們在這里不會有學習上的壓力,也不會有生活中的煩惱,只有街頭籃球帶來的無窮樂趣。
4 街頭籃球對我國籃球文化發展的影響
街頭籃球作為籃球運動的一種延伸,已成為籃球文化的部份內容。但街頭籃球又具有自己的特點,它的存在和發展也必然會對我國競技籃球和校園籃球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4.1 街頭籃球對我國競技籃球文化發展的影響
4.1.1 彌補我國競技籃球文化的不足
多年來受我國傳統文化中重社會,講集體,輕個人思想的熏陶,致使我國競技籃球文化形成了個性含蓄而不張揚,缺乏自信和勇于負責的氛圍。具體表現在我國競技籃球的戰術機械而缺乏創新,講究整體配合而嚴禁個人單打獨斗;技術講究實用而不求好看,動作單一而缺乏變換;個人堅決服從整體而過于謹慎,比賽關鍵時刻隊員總是缺乏個人戰斗力和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這也是為什么我國傳統籃球運動(特別是男子籃球)長期徘徊于世界二、三流水平,而無法上升到世界強隊行列的原因?而街頭籃球由于強調個性張揚,自由表現,敢于負責,勇于創新的特點,既能彌補我國傳統籃球中隊員缺乏獨擋一面的能力以及即興發揮的欲望;又能彌補我國傳統籃球中隊員的應變能力和獨立作戰能力。這對改變我國競技籃球關鍵時刻柔弱的作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4.1.2 擴大我國CBA聯賽的影響
我國CBA聯賽已走過10多個年頭,但與享譽全球的NBA聯賽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把我國的CBA聯賽“打造為除NBA外全球第二大具有國際影響的職業聯賽”的目標,就必須提高我國CBA聯賽的觀賞性和市場影響力。NBA中球星的即興表演和技術的不斷創新讓世界球迷陶醉其中。而街頭籃球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以使個別街頭籃球出身的隊員進入了CBA聯賽的舞臺,相信他們精湛的球技一定會帶動我國CBA聯賽觀賞性的提高。同時我國CBA各籃球俱樂部也可通過舉辦街頭籃球比賽,讓CBA籃球明星與球迷同場參與,面對面交流,以擴大我國CBA聯賽的影響,培育我國CBA聯賽的市場。
4.2 街頭籃球對我國校園籃球文化發展的影響
由于街頭籃球注重個人、張揚個性和觀賞性強等特點,青少年成為喜愛街頭籃球的最大人群。而他們也把街頭籃球帶進了校園。筆者通過對我國部分城市和縣城中學調查得知:73.5%的學校每年對男生舉辦“三人制”籃球賽,53.0%的學校對女生每年舉辦“三人制”籃球賽;54.4%的男生和41.5%的女生都喜歡參與學校舉辦的“三人制”籃球賽或“一對一斗牛”籃球表演。在課余時間,學校籃球場地隨處可見學生自發組織的街頭籃球比賽和表演,而學校文藝演出舞臺上也經常見到街頭籃球的表演。由此可見,街頭籃球在我國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我國校園籃球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校園文化的繁榮。
5 結論與建議
街頭籃球在我國的發展不僅彌補了我國競技籃球文化的不足之處,也促進了我國校園籃球文化的蓬勃發展。在我國籃球文化建設的背景下,為使我國籃球運動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我國街頭籃球的發展提供以下建議:
(一)街頭籃球因其獨特的風格,使參與者找到了自信、愉悅了身心、釋放了壓力、張揚了個性、實現了自我價值。從而促進人們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起到了育人的功能。建議把街頭籃球納入我國中小學體育教材,使其進入體育課堂,進一步實施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快樂教育理念。但我國的街頭籃球在發揮育人功能時,必須清除一切不健康的東西,杜絕一切不良行為。那種無賴撒潑,渾身刺青的現象不應成為我國街頭籃球文化的內容。
(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參與體育的愿望更加強烈。街頭籃球運動作為一項休閑健身運動,正符合當前我國全民健身的需要。建議我國街頭籃球應朝向平民化、休閑健身化方向發展。以推動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
參考文獻:
[1] 唐煜章. 三打三籃球高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
[2] 柴建設等. 論我國街頭籃球文化的發展及發展方向[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46-48.
[3] 李元偉. 打造籃球文化 構建和諧籃球[J].體育文化導刊,2006,1(1):3-4.
[4] 吳建春. 論街頭籃球的特征與價值[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2):419-420.
[5] 嚴精華等. 中美籃球文化比較[J].體育文化導刊,2004,10:49-50.
[6] 陳 韻等. 街頭籃球的起源及在中國流行的社會文化背景[C].首屆中國籃球文化論壇論文集:18-20.
[7] 郭永東. 中西方文化差異與籃球運動[C].首屆中國籃球文化論壇論文集:78-80.
[8] 楊改生等. 中國籃球運動中的文化沖突與反思[C].首屆中國籃球文化論壇論文集:6-8.
關鍵詞:籃球比賽,制勝因素,進攻防守戰術體系
1 前言
籃球運動誕生至今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隨著運動員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提高技戰術的不斷進步比賽日趨激烈,隊員技術全面位置分工日趨模糊攻守能力強,攻守速度轉換加快,防守進攻地位趨于平衡。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國內外籃球比賽
2.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觀察分析法
3 制勝因素
籃球比賽制勝因素組成結構分析制勝因素是指比賽雙方取勝對手的要素。籃球比賽制勝因素是由籃球競賽規則和籃球運動本身的規律特點決定的。籃球比賽制勝因素的組成: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競賽規則,裁判行為,對手水平,教練員臨場指揮水平,本隊的競技能力,籃球比賽的勝負是以上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3.1 時空因素
從哲學的觀點分析,時間與空間一起構成運動的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空間指物質存在的廣延性,時間則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空間、時間同運動的物質是不可分割的。空間和時間又是相互聯系的。籃球運動中技術和戰術的運用過程所表現的特點就是物質在一定時空范圍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殊運動形態。籃球運動中的時間和空間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為比賽場地(面積),得分目標(高度),各種區域等的空間限定和各種有關時間規則的時間限制等。它們對籃球比賽(勝負)的影響是通過人這個主體表現出來的,并最終反映到球這個客體的爭奪和控制上。籃球則是競爭勝負的唯一工具,是攻守對抗的目標。在籃球運動攻守交替的矛盾運動中,雙方以球為中心進行同場對抗爭奪,占有著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時間和空間就成為競技籃球運動的主要特征和制約因素。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通過各種合理的對抗獲得攻守時間空間才能取得比賽的勝利。論文參考網。
3.2 主客觀因素。
隨著世界籃球運動對抗強度進一步增強,各國普遍重視運動員個體與隊伍整體素質、素養和技能能力綜合化、多樣化的全面提高,具體表現在:第一,隊伍整體文化氛圍濃厚,世界強隊隊員都具有較高的文化基礎,他們對現代籃球運動有較正確而深刻的理性認識,科學知識的熏陶與滲透使他們的思維、想像、觀察、判斷、決策和對新事物的可接受力、可承受力大大加強,而且敬業拼搏求進精神突出。第二,重視體能素質水平的提高,特別重視每個運動員制空高度和意識的提高,同時又重視身體體能質量提高,如體重、力量、速度、靈活性、心理承受力水平等,尤其是拼搶力量和快速爆發力的提高,從而使許多特高大運動員達到既高又壯、又悍、又捷、又敏的要求。第三,比賽對抗意識強,攻、守技術全面。當今世界籃球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是在普遍重視進攻的同時,十分重視防守技術和搶籃板球技術能力的提高,認為防守是基礎,是進攻之本。因此,20 世紀90.年代以來,不斷倡導防守、防守,籃板球、籃板球,搶斷、搶斷,封蓋、封蓋,以及“進攻能贏一場球,而防守能獲冠軍”的觀點。第四,全隊整體實力的提高。籃球比賽是兩隊輪換) 人上場進行集體能力的較量,充分發揮整體作戰的優勢是籃球運動基本規律所決定的。在強調全隊整體能力和個人全面素質的同時,還注重個體力量的作用和個人特長技術的發展。因為,個體力量是集體力量的基礎,只有具備強有力的個體力量,才能組成強大的集體力量。其中場地,觀眾,媒體等客觀因素也起到相當的作用。
3.3 籃球競賽規則因素
由于籃球競賽規則影響著籃球運動制勝因素的組成結構及制勝規律的內容,因此,探索籃球運動的制勝規律,應主要從探討籃球運動的競賽規則及運動員自身的競技能力這兩方面的制約性入手,以尋找在這些約束條件的限定下,制勝對手的必然途徑。籃球比賽制勝因素的時空特征,籃球競賽規則的時空特征籃球競賽規則的時空特征表現為對抗空間較小、時間限定較多。其首先體現在對比賽中的時間與空間的各種規則限定方面。如“七秒,二十四秒”規則是在時間運用上的限制;球回后場、干擾球、合法防守位置、垂直原則等規則是在空間占用上的限制;“三秒,七秒”規則是對一定空間所占用的時間進行了限制以及場地上各種線、區的空間界限等等。其次,在規則發展與演變過程中,每一階段、每一次規則的修改,都始終圍繞著時間、空間兩個范疇進行。隨著競賽規則的不斷演進,對時空的限定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也推動著籃球技、戰術進一步豐富、發展,使籃球比賽更加激烈,更富有吸引力,更加引人入勝,并使時間和空間的爭奪成為籃球比賽的焦點。能否獲得時間和空間的優勢則成為影響籃一次規則的修改,都始終圍繞著時間、空間兩個范疇進行。隨著競賽規則的不斷演進,對時空的限定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也推動著籃球技、戰術進一步豐富、發展,使籃球比賽更加激烈,更富有吸引力,更加引人入勝,并使時間和空間的爭奪成為籃球比賽的焦點。能否獲得時間和空間的優勢則成為影響籃球比賽勝負的關鍵性因素。
3.4明星球員的培養
明星隊員是球隊的靈魂、核心和得分手,一個隊的戰術往往圍繞他來制定,教練的意圖由他來貫徹,在比賽出現困難的情況下,由他解決問題。論文參考網。明星隊員給對方制造最大的防守困難,為同伴創造良好的進攻機會。隊伍中缺少明星人物,往往全隊思想不統一,攻擊點不明確,成功率低。因而世界強隊制少擁有1 名明星隊員,有的甚制多個。
3.5各方面關系的處理
要學會處理好與各方面的關系 運動員的關系是全方位的,如和對內的領導、教練員、隊員之間,和隊外的裁判員、對、,觀眾之間都要搞好關系。特別是在比賽中不要刺激和得罪裁判員。
以上因素歸納起來就是:提高實力,活用戰略,搞好關系,抓住機遇。如果能做到這4個方面,比賽獲勝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4結論與建議
籃球運動正在向著更高更快更強的方向發展,競爭將更加激烈,競技水平會不斷提高。論文參考網。籃球項目制勝因素的運動規律是人們在籃球運動中不易觀察而又必須時時遵循的基本規律,是人們進行籃球運動發展戰略決策和籃球運動實施操作過程必須遵循的準則。籃球比賽的最終目標是制勝,籃球運動是圍繞著取勝這一目的展開的,比賽取勝是整個籃球運動的起點,也是終點,在比賽中制勝對手就成為隊員們直接的追求目標和努力的方向。若在比賽中戰勝對手,人們必須遵循比賽取勝的制勝規律。為達此目的,首先必須把握和理解籃球項目制勝的運動規律,即在籃球規則的限定下,根據籃球運動的基本規律,分析籃球制勝因素,并尋求其制勝的基本運動規律
5 參考文獻
[1]. 臧寶柱'籃球'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2002.3
[2]. 白喜林; 中國競技籃球發展戰略研究 [D];北京體育大學; 2003年
[3]. 金加升; 現代籃球比賽過程階段劃分及其一般應對策略 [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5年09期]
[4]白金申;籃球實踐會萃, [D]北京人民體育;2003年
[5]孫民治主編.現代籃球高級教程.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6]謝亞龍.籃球比賽制勝因素的運動規律探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0);83-85
關鍵詞:高校競技籃球;職業籃球;銜接;成功經驗
中圖分類號:G841.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10)05-0126-03
Research on the Players’ Relationship between NCAA and NBA
LI Xiaohong1,LIU Yun1,ZHANG Zhihui2,LAI Xiaozhen1
(1.Institute of PE,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3430 09, Jiangxi China;2.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413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techniques such as literature reference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 tc. a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n the source of NBA players and draft players.
It is found that 76% of NBA players came from NCAA in 2007 and an average of 82 . 9% new players were from NCAA annually from 2005 to 2008. As the largest sourceof players, NCAA is the backbone of NBA.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u ccessful cooperation between NBA and NCAA are as follows: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llow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athletes in their sportsmanship, ac ademic standing and athletic skills in a sustainable manner; effective incentivemechanism and appropriate competition system inspire fast enhancement of player s’ athletic skills; draft mechanism of talented athletes guarantees a smooth fl ow of athletes.
Key words: NCAA; NBA; relationship; successful experience
以北美四大職業聯賽(NFL、MLB、NBA、NHL)為代表的美國職業體育之所以能夠引領世 界職業體育的潮流,主要原因在于他們有一支龐大的后備軍,有一個完整、嚴密、層層銜接 的人才培養和選拔體系,使其高超的競技水平和比賽的觀賞性有了保證。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各大職業聯盟通過選秀每年從NCAA選出相當數量的高水平大學生運動員, 定期為自己注入新鮮血液,使其可健康持續發展。由于NCAA的競技水平非常之高,完全達到 各職業聯盟的要求,所以NCAA是各職業聯盟主要的人才儲備庫和孵化園,兩者之間通過一年 一度的選秀形成了非常自然而緊密的銜接關系。再看我國,十多年來CUBA為CBA職業俱樂部 輸送的球員寥寥無幾,屈指可數,兩聯賽基本處于脫節狀態。如何借鑒美國NCAA與NBA人才 輸送的成功經驗,分析目前我國CUBA與CBA在人才輸送關系上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的致因 ,從而立足我國的實際情況,找到應對策略,是關乎我國籃球運動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性問 題,也是實現我國籃球運動可持續發展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NCAA與NBA緊密銜接作為研究對象,以NCAA和N BA的球員作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中國體育科技期刊數據庫》獲取與研究相關的 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多篇,經篩選后對與本研究相關性高的論文進行了研讀,通過訪問NB A、NCAA聯賽的官方網站獲取了許多可靠的官方資料和技術統計數據,為研究的順利展開在 理論、前期成果和數據上提供支持。
1.2.2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分析 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美國高校籃球與職業籃球球員輸送現狀
美國是籃球的發源地,也是世界頭號籃球強國,有“籃球故鄉”之稱,但它并沒有固步 自封,還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美國籃球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她擁有世界上水平最高的NBA職 業聯賽,而NBA之所以成功,則是因其有著堅強的后備人才培養基地――NCAA。下面是兩組 關于NBA的數字。
從圖1可以看出,現役NBA球員,76%來自NCAA,7%來自高中,17%來自國際。其中值得 關注的是NCAA球
投稿日期:2010-01-04
作者簡介:李曉紅,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高校競技體育管理。 員占76%。大學是一個國家教育體系的高級階段,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 的基地,它也理應成為高級競技體育人才的基地。美國大學生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在全世界有 目共睹,整個國家的競技體育體制以學校為中心,是美國競技體育體制最顯著的特點。美國 大學體育承擔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即是優秀運動員培養的高級階段,又是美國職業體育 人才資源的基地。
(據NBA官方網相關資料得出,總445人)
圖1 2008年NBA球員來源構成 表1 NBA近年新招球員構成統計
賽季總人數NCAA%高中%國際%2005-2006625080.6711.358.12006-2007675683.6001116.42007-2008595084.700915.3年均62.75282.92.33.78.313.2
數據來源:據NBA官方網(省略/)相關資料整理得出。
由表1可知,NBA每年新招球員主要來自于其大學聯賽NCAA,年均82.9%。從以上兩組數 據可以看出,NCAA出身的球員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撐作用,每年穩定地為其輸送 相當數量的新鮮血液,是其人才儲備庫和孵化園。NBA為什么能長盛不衰,球星輩出,美國 伊利諾斯州大學教授羅伯特*麥特卡夫先生道出了它的真諦,那就是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 籃球人口和一個最完整和合理的籃球人才培養體系。其籃球人才結構如同一個金字塔,塔基 (三線隊伍),包括中小學籃球運動員200多萬人;塔身(二線隊伍),包括大學生運動員5萬人 ;塔頂(一線隊伍)由NBA職業運動員450人左右組成;從NBA隊伍中選出的“夢之隊”I2人, 可以說是鑲嵌在塔尖上的鉆石明珠。現役職業選手與大學籃球運動員的比例為1:144;大學 與中小學籃球運動員比例為1:40[1]。他們從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都有各自的訓練 和聯賽, 每一級別的聯賽按照年齡特征和運動能力所處的階段都制定了不同的競賽規則和競賽辦法, 自成體系,各級之間相互銜接。既注重系統訓練,又有頻繁的實戰磨練。
2.2 美國高校籃球與職業籃球人才輸送鏈緊密銜接的經驗
2.2.1 教育制度層面
體育與教育完美結合的教育制度是NCAA成為NBA后備人才基地的制度基礎。美國是世界 上教育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現在已普及12年義務教育,大學教育費用相對較高,但其規模 和普及程度也位列世界前列。作為世界體育強國,美國競技體育體制最顯著的特點是整個國 家的競技體育以學校為中心,大學生運動員成為美國體壇一支耀眼的勁旅。
美國競技體育方面的事務主要由美國奧委會(USOC)、美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和各職 業聯盟承擔,政府機構里沒有設置專門負責高水平競技體育的部門。美國的競技體育以學校 為中心。各級中學是培養青少年運動員的搖籃,大學則是培養高水平競技運動員的高級階段 ,青少年從幼兒園到大學均有良好的參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大學生運動員是美國競技體育隊 伍的主要力量,從歷屆奧運會參賽情況可知,大學生運動員始終是美國奧運會的運動員的絕 對主力。“如加州大學從1904-1980年,共有274人參加了18屆奧運會(包括一屆冬奧會),共 獲得141枚獎牌;美國斯坦福大學在1996和2000年奧運會上,大學生運動員分別獲得了16枚金 牌和10枚(4金、3銀、3銅)獎牌。美國大學生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成績無疑是驕人的,大學 作為美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支撐和依托,發揮自身優勢為美國競技體育提供服務 ,成功地為國家培養出大批高水平的業余大學生運動員。”[2]
美國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也占有較高地位。美國的學校體育分體育課 、業余體育活動和競技體育3部分。在推動競技體育發展方面,中學的主要興趣集中在校際運 動交流方面,在各中學的代表隊間開展體育競賽。學生參加競技體育活動完全是自愿行為, 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體育項目。中學生運動員自愿參加比賽,一般每天訓練兩次 (課前和課后)。高中畢業后的中學生運動員大多把上大學作為自己的首選。為了實現學校自 身的目標,同時也幫助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選手實現自我成才的夢想,許多高校都采用向有 天賦的運動員發放獎學金的方法來吸引優秀體育人才。“大學間開展的校際體育比賽由美國 大學體育協會(NCAA)管理。美國大學體育協會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機構,負責組織全美范 圍的大學體育。成員遵循自愿原則,目前有大約1 200個成員學校,約325 000名運動員參加 這些學校的運動計劃。”[3]為了保證了大學生運動員的學業的順利完成,NCAA采 取了許 多特殊的學訓制度。為保障大學生運動員的學習,美國大學體育協會規定,大學生運動員必 須是正式注冊的全日制學生,畢業學分及學期最低學分要求與普通大學生完全一致,達不到 學分要求的不能參加任何校際體育比賽。
美國高校大學生運動員的招生充分體現了體育和教育的結合,從入口方面為體育和教育 的結合把關。美國大學體育聯合會特別強調“不允許把運動員視為獲勝的工具,必須保 證運動員的學業,保證運動員的身心健康,運動員享有接受大學教育的任何權利、享有應有的 待遇,參加體育運動、接受體育教育只是大學教育經歷的一個組成部分”為發展大學的競技 體育奠定了法律依據[4]。美國大學生運動員主要有兩方面:高中、大學預科學校 和兩年制 的學院。其中高中的人數最多。在美國,要想成為大學生運動員,首先要在受教育程度和學 術水平等方面通過全國統一規定的資格審查,成為準大學生運動員。然后才是在美國大學體 育聯合會(NCAA)的宏觀調控和指導下學生和學校雙向選擇的互動過程。
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的主要任務有如下幾項:1) 控制招募運動員的標準;2) 把大專院校納 入比賽體系;3) 協調和組織比賽;4) 進行電視轉播權談判;5) 制定體育獎學金發放準則 。NCAA把比賽分成甲、乙、丙3組,運動員應經過相應的資格審查程序,達到一定的競技水平 才能 取得參加國際比賽的資格。美國的主要職業體育聯盟每年通過美國大學體育協會從高校招募 大學生運動員,作為自己的新鮮血液加以補充。美國學校競技體育,特別是高校競技體育商 業化程度較高,盡管中學體育和高校體育在美國被歸入業余體育類,但它們已有了半職業化 傾向。學校競技體育經費一方面靠學校的財政支持,另一方面靠相應的職業隊,給學校帶來 了巨大收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其兩面性,美國的這種后備人才培養體 制目前存在的比較突出問題主要有:1) 學訓矛盾難以調和,有些大學生運動員難以應對文 化課學習和運動訓練的雙重壓力,不得不在兩者之間做出抉擇;2) 一些觀賞性不強、賺錢 少的運動項目得不到應有的扶持;3) 由于高校競技體育過分注重其商業利益,導致男女運 動項目發展不平衡(一般來說女子項目的觀賞性和商業價值相對較差);4) 一些青少年比 賽商業化程度過高,過于注重比賽成績,對運動員和項目本身的長遠發展都不利。[5 ]
體育與教育有機結合的教育制度是NCAA成為美國競技體育人才庫的制度基礎和保障。
2.2.2 競技水平層面
NCAA高超的競技水平使其具備了和NBA銜接的主觀條件。雖然NBA的全球影響巨大,但對 美國人來說,至少是在每年的三月,NCAA才是籃球的第一品牌,尤其在64強賽開始后的“瘋 狂三月”更是如此。表2是兩大聯賽近五個賽季常規賽部分技術統計的比較。
由于NCAA的比賽時間是2×20 min,而NBA是4×12 min,整場比賽NCAA少打8 min,所以 有的數據從絕對數字上看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但若換算成每分鐘的效率,我們就能看出在得 分,助攻等方面NCAA與NBA很接近。投籃命中率一個為44.2%,一個是43.9%,完全接近,3 分 球命中率、籃板方面NCAA還略高于NBA,搶斷兩者持平。所以說NCAA籃球Ⅰ級聯盟的競技水 平是相當高的。1985年,教育部大學生體育協會會長龔培山率領由國家青年二隊為班底組成 的大學生代表隊參加了在日本神戶舉行的第13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與代表美國參賽的在NC AA只能算是中等偏下的一支球隊比賽,結果中國隊以55比83近30分的差距敗下陣來。因此, NCAA的籃球水平之高不難想象。
表2 2007-2008賽季NBA與NCAA男子籃球1級聯盟常規賽部分技術指 標統計表(均值)
得分投籃(%)3 分(%)罰球(%)籃板助攻搶斷封蓋NBA94.944.234.675.539.920.38.66.2每分鐘平均2.0---0.830.420.180.13NCAA69.543.934.768.934.813.67.13.3每分鐘平均1.74---0.870.340.180.08
資料來源:據NCAA與NBA官方網相關數據整理得出。
2.2.3 人才選拔機制層面
選秀是NBA與NCAA聯系的重要紐帶。NBA一年一度的選秀是NBA每年招募新球員的途徑, 而在每次選秀活動中,無論是從報名參選者還是最終被選中者,NCAA球員都是絕對的主角。 下表是NBA近年的選秀情況。表3 NBA近年選秀情況統計
年度 參選總人數國際%NCAA%高中%第一輪30人國際 NCAA 高中第二輪30人國際 NCAA 高中2005年1083835.26358.376.53252101552006年1163631.08070.0006240822 02007年1123228.68071.4005250624 0年 均11235.331.574.366.42.32.14.7 24.70.67820.31.7
數據來源:根據NBA官方網(省略/)相關資料整理得出。
從表3可知,NBA年均參選的人數位112人,來自NCAA有74.3人,占66.4%,在第 一輪被 選中的30人中,有24.7人,占80%還多。所以說NCAA球員是選秀的主角,選秀是聯系NBA和N C AA的重要紐帶。NBA選秀經歷了四種歷史形態:倒排位制(1947-1964年)、猜銅板制(1965― 1983年)、抽信封制(1984-1988年)、搖乒乓球制(1989年-今) [6]。NBA的選秀之 所以具有不可抵御的誘惑力和號召力,主要是因為其常人難以企及的高薪水。2006-2007賽 季,球員年薪最高的為2 357.1萬美元,最低為30.7萬美元,平均388.9萬美元。NBA一年 一度的“三固定”選秀(固定時間――每年6月,固定地點――NBA紐約總部,固定人數―― 兩輪60人),保證了NCAA高水平籃球運動員有序地流向NBA。
3 結 論
NBA球員(2007年)76%來自NCAA,NBA2005-2008年間每年新招球員中82.9%來NCAA,N CAA是NBA真正的脊梁,起主要的支撐作用,每年穩定地為其輸送相當數量的新鮮血液,是其 人才儲備庫和孵化園。
美國高校籃球與職業籃球人才輸送鏈緊密銜接的成功經驗主要有:體育與教育的有機結 合在制度層面保證了運動員在思想品德、學術水準和競技水平方面的全面發展,走的是可持 續發展的道路;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科學合理的競賽制度保證了運動員競技水平的快速提高; 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保證了運動員的有序流動。美國的人才培養體系成熟、完善和良性運行 ,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在里面,帶給我們許多啟示和思考,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池建.論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的結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2 ):149-150.
[2] 侯海波,等.國外競技體育強國后備人才培養體制及啟示[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 005,29():1-5.
[3] 張炳祥.中國職業籃球和諧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2007.
[4] 蘭馨.美國高校競技體育發展模式及運行機制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6(7):7 0-72.
[5] 王建國,劉玉林.NBA選秀制度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1):62-64.
[6] 2001-2002 NCAA DivisionⅠManual [M]: 331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