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學原理教材改革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黑龍江教育雜志》2015年第七期
當前國內高校流行的美學原理教材基本都是以實踐美學的觀點為基礎來解決美和藝術問題的。這些教材的突出特點是:首先,將美的本質作為美學學科的最基本理論問題,認為它是解決美學領域其他問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將美學史上所有關于美的觀點用主觀派、客觀派、主客統一派來進行歸類,最后指出,只有以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基礎才能最終解決美的本質問題,提出美來源于社會實踐,美的本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等實踐美學觀點。第二,在美感問題上,強調美感必須通過當時的審美觀照獲得。雖然這些教材認為美感的特征是功利性與超功利的統一,但功利性是存在于原始社會美的發生起源上,在現實生活中,只有主體用一種無功利、無目的的審美態度來對待審美對象,才能獲得美感。在對審美心理的處理上,提出了審美直覺與理性思維的不同,將審美心理劃分為感覺、知覺、情感、想象、理解等基本要素。第三,在美的種類問題上,將美的存在類型劃分為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將美的范疇確定為優美與崇高、悲劇和喜劇等,對于形式美具體屬于哪種存在類型沒有具體分析,對現代西方美學中出現的一些新的審美范疇也語焉不詳。第四,在藝術問題上,主要強調了藝術的審美特質,即藝術具有審美愉悅性。要想在藝術中獲得審美愉悅,審美主體需要具備審美需要、審美修養和審美興趣,藝術品必須具備美的素質,即無功利性或超功利性。強調任何藝術都是一定時代、一定階級的產物,是體現了時代的階級意識和審美水平。從這些教材的觀點來說,它們都堅持了實踐美學的基本觀點,并以實踐為邏輯起點構造整個美學體系,體現了觀點的一致性和體系的完整性。但在內容方面,還有許多美學理論的空白,在具體的細節方面,也有許多錯誤需要糾正。
二、國內高校美學原理教材的主要缺陷
第一,以實踐美學為基礎建構美學原理確實使教材的寫作體例保持了一貫性。但如果實踐美學可以作為美學原理的理論基礎,那么其他的美學流派一樣可以作為美學原理的寫作基礎,我們完全可以以后實踐美學的許多流派的美學思想為基礎重新編撰美學原理。美學原理作為一本教材主要是闡釋美學史的主要美學問題以及不同時代美學家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路徑,如果以某一流派的美學思想作為理論基礎,勢必會因帶有某種主觀性而曲解真正的美學問題。更重要的是,實踐美學本身也有重大的理論缺陷,后實踐美學對它的批判言之鑿鑿,把一種還帶有爭議的美學理論作為美學原理的基礎,其理論的闡釋效力就很值得商榷了。第二,當前的美學原理教材主要關注西方現代美學之前,特別是德國古典美學的主要思想,而對中國美學思想、西方現代美學思想以及當代審美文化方面涉及較少。關注點的過分集中使教材的內容有明顯的偏頗,如探討美的問題時總是從美的本質入手,并對其進行主觀和客觀的區分,這種方式明顯受到西方古典哲學本體論的影響,并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作為基本的立論基礎。探討美感的時候突出強調美感活動的無功利性,這種觀點是對德國古典美學思想的繼承,但在現代美學中,審美的無功利性已被美學家們深入地批判,同時,說美感是無功利的也不符合現代美學的實際。此外,國內高校的美學原理教材普遍按照主客二分的范式編寫,這一方面是受到傳統西方哲學的影響,也是由于當時中國的學術環境所致。第三,由于美學原理用固定的模式編寫,因而造成了對美學思想的生搬硬套,導致了對許多美學觀點理解上的錯誤。在高校學生使用的美學原理這些教材中,這樣的錯誤可以信手拈來,如在探討美的本質時,將休謨的美學觀確定為主觀派,因為休謨認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屬性,而是主觀心靈的產物。而伯克卻因指出了引起主體心理愉悅的事物所具有的形式方面的特征而被確定為客觀派。事實上,休謨和伯克都是英國經驗論美學的代表,他們對美的理解都是建立在感覺經驗的基礎上,經驗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了他們美學觀的猶疑,休謨并沒有否認審美對象是產生美的客觀條件,伯克雖然說了美的客觀性質,但他只不過說這些性質會使主體產生審美愉悅罷了,審美仍然要向主觀心理去尋找。另外,將狄德羅的“美在關系”說與蘇格拉底的“美是效用”的觀點統統置于主客統一派也犯了簡單化的錯誤。
三、關于美學原理教材改革的建議
鑒于國內高校所使用的美學原理教材的主要缺陷,對美學原理的教材改革勢在必行,這里嘗試對教材改革提出幾點建議:首先,要嘗試以新的思想范式來編撰美學原理。國內高校的美學原理教材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世紀80年代中國學者的理論視野限制了他們的問題意識。隨著國外美學理論的不斷引入,當代學者的理論視野不斷開闊,思想意識不斷深入,學術范式也不斷更新,開始嘗試以新的范式來重新編寫美學原理。如朱立元的《美學》嘗試在生存論的立場下重新寫作美學原理,張法的《美學導論》嘗試在主客統一的思維范式下編撰美學原理,但從根本上說,二者并沒有脫離實踐美學,是在支持實踐美學的前提下對其進行新的理解。美學原理要想成為對美學史的問題和知識加以客觀介紹的引導性教材,必須改變實踐美學的思維范式,以新的范式重新思考美學問題。其次,要將美學原理與美學史、哲學史充分結合起來。從根本上來說,美學原理是以構建問題和理論抽象的方式對美學史的相關思想進行介紹和闡釋,因此,對美學史上相關資料的掌握尤其重要。而每一個時代的美學家提出和解決具體的美學問題時,又與其時代精神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必須要深入研究美學史才能具體地把握美學問題,并對其進行理論闡釋。同時,美學作為哲學的分支學科,美學史是哲學史的一部分,因此,哲學思想的深度也直接影響美學原理的寫作。最后,要將美學原理與當代美學前沿結合起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學原理教材的一個重大缺陷是對當代審美文化問題的忽略。美學并不是永恒不變的確定性知識,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美學新問題的提出以及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而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美學原理要緊跟時代脈搏,與當代具體的審美文化結合起來,在實踐層面開拓美學理論的意義。
作者:賈媛媛 單位: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