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名師工作室共同備課的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七彩語文雜志》2015年第六期
一、運用工具,共同備課
1.找終點(在文中畫黃顏色標出)。閱讀的終點(目標)核心詞是理解、感受,即找出理解、感受這篇課文的關鍵處。通過查找,我們將黃顏色畫在了以下的地方:(1)關鍵字詞句段。“這花園里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一切景語皆情語。“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這句和心情有關嗎?詞語的色彩寫出了心情。“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反復句式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寫出了“我”和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祖父大笑起來”“我看祖父還在笑”,祖父的笑,是對我的慈愛、寬容。“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光芒四射”,是作者獨有的心理感受。“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這一段直接抒情,“愿意……就……”的反復句式,酣暢淋漓地表達了自由。(2)題目《祖父的園子》。作者一生中盡遭冷遇,祖母、繼母都不喜歡她,只有祖父對她是無盡的寬容與愛護,她快樂的源泉來自于祖父。以上就是本文理解、感受的關鍵處,將它們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生能理解、感受“我”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快樂。
2.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組織“學的活動”,將上述教學內容根據目標選擇后,搭建為2-3個學習臺階。每個內容板塊下面是具體教學的展開,包括教學步驟、學習方式。填寫備課模板如下:
二、教學診斷
教學診斷是工作室共同備課的高難度環節,可以說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研究。診斷流程如下:一次教學,初診;二次教學,復診;三次教學,會診。
1.初診——整體分析(雷達圖)。初診是對研究主題進行整體分析,如同雷達圖式的掃描。基本要素有診斷的問題、診斷的內容支架、診斷的結論。根據工作室研究主題,初診具體操作如下:初診問題: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與教學目標有關。診斷思路:一看老師教了什么,做了哪幾件事;二看學生學了什么;三邊看邊思考,這些內容選擇是否符合教學目標,與教學目標相匹配嗎?并提出修改建議。初診結論:①教學目標模糊。第1條中“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是課程目標,不是教學目標。“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和自由”中“感受”只寫出了閱讀目標的一個方面,還缺少“理解”。第2條“領悟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也是課程目標,和學習“這一篇”沒有關系。②內容重復的問題。老師在第一板塊中設計的問題“祖父的園子里都有什么?”與第二板塊“為什么說這是一個樣樣都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的園子?”這兩個問題實際上只是問法不同而已,答案是相同的,那么其中一個就是無效提問,浪費了時間。③學習內容與目標的聯系不大。第二板塊中“學習從正面、側面描寫生機勃勃的園子的寫法”與理解感受“我”的快樂缺少直接聯系。
2.復診——專題分析(切片分析)。是在第二次教學后,將一節課切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教學片段,進行專題診斷。我們選擇了第二板塊“文本探究,感受自由之園”進行分析。復診主題:如何組織學習不同的內容落點。復診思路:一是該板塊確定的教學目標是什么?二是該板塊確定的教學內容是什么?三是如何學習這一內容落點的?教學步驟及學習方法是什么?四是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并提出修改建議。診斷結果:比如,學習“鏟地”片段,老師設計的問題是:作者為什么詳寫鏟地的事,而不詳寫澆水的事?意圖是通過對布局謀篇的關注,理解鏟地這件事對“我”來講是更自由的。但是在教學中,鏟地這件事情的學習卻是一帶而過,沒有較好體會寫法的妙處,理解比較片面。
3.會診——焦點透視(分類診斷)。會診是對課進行分類診斷,根據工作室主題,梳理出幾個核心研究點。我們采用名課研習方式進行,把全國有關《祖父的園子》的名課拿來進行同類問題分析,比較總結出烏魯木齊的經驗做法。會診主題:名課選擇確定教學內容的依據。會診過程:一從名課教學實錄,倒推、復原出名課的教學內容的關鍵處(黃色)、學習起點(綠色),總結出備課模板。二分析名課確定黃色、綠色的依據。三分析關于同一落點的教學組織情況。四比較分析,總結出工作室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診斷結論:名課確定的教學內容關鍵處(黃顏色部分)基本相同。這個結論是十分寶貴的,原來名課不同的是學的活動。
作者:譚瑩 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