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資源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理解,一是指利用資源實現計劃課程目標,再者就是指形成教學課程內容的直接來源。但是一般情況下,現階段的學前教育所選取的是后者。其資源主要是從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理念意識以及民間習俗中提煉出來的,我們將其進行歸納匯總,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1社會組織民俗文化資源
主要是以家庭、宗族、市鎮、鄉鎮以及村落為單位的民間組織。它主要是以個人為單位向外發散發展到家庭、家族、鄉鎮乃至民族,并結合社會環境條件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產物,具體包含的范圍較為廣泛,主要有人際交往民俗、節日民俗、家庭鄉里民俗以及人生禮儀民俗等等。其中參與的人群有很多,如狩獵組織、工匠以及村民等。幼兒可以借此學習人際交往、合作以及相處的方法,從小培養他們友愛、關心的情操。
1.2物質民俗文化資源
主要是對人們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創造和消費物質財富的過程,并進行反復模式性活動,產生的帶有類型性的產品。其涵蓋的內容相當的廣泛,主要包括農牧業、漁業、狩獵業、商貿民俗、飲食民俗、居住民俗、服飾民俗、交通民俗以及民俗建筑等。物質民俗文化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逐漸積累沉淀的文化產物,在滿足人們各項需求的同時,也逐漸的提高了生產的效率,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并促進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有效的進行。
1.3口頭語言民俗文化資源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離不開口頭語言,而口頭語言本身作為一種民俗文化,也是其它許多民俗文化的載體。它主要包括了故事、傳說以及神話等等,這些主要是是由廣大的人民群眾從日常生活生產中創造出來的,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后,其中的精髓部分依舊被代代相傳下來,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豐富和完善,逐漸的演練成于人們的生活相適宜的民俗文化。幼兒在學前教育中可以通過口頭語言民俗文化來鍛煉自身的表達能力以及提升思維速度,同時也是一種弘揚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徑。
1.4意識形態民俗文化資源意識形態民俗文化資源主要涵蓋的是民間的宗教禮儀、文學、藝術以及倫理等,其具體主要包括了尊老愛幼、敬老、養老、祭奠、天文、生產技術、技藝技術、民間測試、民間治療、民間占卜、民間禁忌以及民間信仰等等,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幼兒可以借此來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而讓他們敬畏生命。
2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是將一切有利于幼兒生長和發展的資源引進教學課程中,并且針對教學的地域特征、學科特征以及幼兒受教的特征等選擇事宜的、合理的課程方案。在選擇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2.1遵循開放性的原則
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為學生提供和創造一個寬泛的學習環境和內容。但是隨著幼兒理解力以及認知度的提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必須遵循開放性的原則,以不同的形式納入課程中,以豐富多彩的結構適應幼兒的發展需求。
2.2遵循價值性原則
其方法是將多元文化進行加工提煉,吸取其中的精髓部分,并將它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不斷的改進,從而創造出有益于培養幼兒各項能力的民俗文化課程,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考慮學生的文化學習以及學習經驗,這樣才能將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的價值最大化的發揮。
2.3遵循適應性的原則
民俗文化課程的開展必須能夠滿足幼兒學習的需要,選材應貼近他們的生活,且是他們各項能力范圍之內的,其內容應該對他們的認知、感情、技能等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如歌舞、講故事以及樂器等方面。此外還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施教能力,這樣才能使課程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以及利用。在當代的社會發展中,幼兒的學前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民俗文化課程教育作為其中的一種,具有重要的意義。以上我們對在學前教育中實施民俗文化課程教育的內容做了探討,并對此提出了學前教育民俗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體方法,從而有效的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
作者:段連花單位: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花園鄉中心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