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區委、區政府2014年教育工作目標,鞏固創建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工作成果,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著力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主要工作
(一)科學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不斷提升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
1.認真制定“十二五”教育發展專項規劃。在“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區教育事業發展思路研究》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區域教育發展的形勢任務、背景環境,廣泛征求專家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十二五”教育發展基本思路,確定今后五年全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發展重點、政策措施、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完成《區“十二五”教育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任務。
2.建設更高水平的教育現代化。認真總結創建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工作經驗,認真梳理省評估專家組對我區教育事業發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圍繞“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加大幼兒教育和社區教育統籌與建設力度、建立教育現代化建設長效機制”等方面,逐項分析研究,逐一落實整改措施,力爭上半年整改到位,下半年回頭看,鞏固和擴大創建成果,不斷提升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
3.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認真貫徹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會和《泰州市2009—2012年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精神,制定區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加強對學校教育裝備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指導督查,逐步實現由“以配為主”向“以用為本”的轉變,由“以資源自主開發為主”向“以資源整合提升為本”的轉變。圍繞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市教育信息化五大應用平臺建設目標,加大投入,增強功能,加快教育城域網基礎設施和網絡中心建設,使教育城域網成為區域教育網絡數據存儲、中轉和網絡管理、應用服務的樞紐。開展雙向視頻會議系統和網上辦公系統試點工作,逐步推廣應用。全面推進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確保全區學校今年均創建成泰州市數字化校園達標學校。
(二)加快城鄉教育資源整合,著力推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
1.科學調整教育布局。按照《泰州市市區幼兒園和中小學布局規劃》要求,積極實施新一輪教育布局調整工作,移址新建智堡中學。按照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和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城鄉學校“同標準、同要求、同發展”的工作目標,制訂區域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規劃,進一步有效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科研、經費保障、生源分布等方面的均衡發展。進一步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教育發展差距,繼續加強蘇陳、罡楊兩鎮中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漁行實驗學校、江州路小學擴建工程建設,按時序推進,確保工程質量,力爭江州路小學教學樓今年秋學期交付使用,漁行實驗學校工程年底前竣工。
2.深入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在全面排查鑒定的基礎上,建立全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檔案管理系統,并與全國、省、市實行聯網運行。按照《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三年總體規劃》和2014年度實施計劃,積極籌措專項經費,嚴格工程管理,嚴把工程質量,到今年年底,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總量的90%。今年學校校舍安全工程量大,各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校舍加固、改造期間的師生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3.清理規范“四獨立”改制學校。嚴格執行省市有關文件精神,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四獨立”改制學校運行機制,做好二中附中、實驗小學、鼓樓路小學3所“四獨立”改制學校清理規范工作,年底前3所學校全部回歸公辦。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原則上實行就近劃區招生,學生免試入學,有效遏制“擇校熱”。
4.促進師資力量均衡。繼續實施校級干部定期交流和骨干教師柔性流動制度,優化學校干部結構,均衡師資力量,逐步實行“中小學教師晉升職稱,必須有到農村或邊遠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經歷”的規定。積極倡導和推進中小學校際結對交流活動,相互取長補短,促進共同發展。繼續實施“省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提高區域結對支教工作水平。
(三)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改進和創新德育工作。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深入實施《區學校德育工作規程》。不斷優化教育環境,改進德育方式,因校制宜,組織開展“一校一品”德育特色創建活動。寓德育于學科教學、課外活動和日常生活之中。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深入貫徹《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組織開展班主任工作業務培訓、經驗交流、考核測評,評選表彰“優秀班主任”。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進一步開展“學生帶法回家、送法進社區”活動,不斷完善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形成德育教育工作合力。
2.深入實施減負增效提質工程。認真學習貫徹《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積極開展泰州市“四無學校”、“規范管理達標校”創建活動,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力爭全區中小學均創建成規范管理達標校。嚴格執行“五嚴規定”和“減負八項規定”,進一步加強督導檢查,定期通報督查情況,通過召開研討會、現場會等多種形式,推廣和交流減負工作經驗,完善減負長效機制,努力使減負成為工作常態。圍繞“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拓展學校教育空間”等主題,積極探索以生為本的新型教學模式,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交流,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創新思維,創造條件,積極申報和承辦省、市級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研究現場會或觀摩活動,不斷提升區域素質教育的整體水平。
3.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貫徹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精神,繼續推進課程改革,加大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力度,注重挖掘地方特色課程資源,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實效,組織好各類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貫徹實施《區中小學教學工作規程》,強化教學流程管理,規范教育教學行為,組織對學校貫徹《規程》情況進行督查考核。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構建具有區域性特色的“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為重點,創新教研模式,努力形成“上下聯動、左右承接、分工合作、資源共享”的教科研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教師課堂板書、課件制作和學科命題等方面的研究,促進學科發展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各學校要加強已申報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積極申報“微型課題”,全面推進“微型課題”研究,切實增強課題研究的應用性和有效性。
4.加強學校體藝衛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組織專項督查活動,確保學校開齊開足體藝類課程。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科技創新、藝術實踐等活動,實施體育藝術“2+1”工程,繼續深入推進“京劇進課堂”活動。深入貫徹《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啟動實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公告工作,增強對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防控能力,組織開展“健康促進學校”創建活動。
5.做好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以推廣普通話、規范語言文字應用為重點,引導廣大師生積極參與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品味讀書快樂,構建書香校園。深入開展第1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系列活動,積極創建“泰州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配合市語委辦完成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泰州市區試點工作。
(四)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1.不斷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繼續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切實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結合地方重點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需求,靈活、科學設置專業,加強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不斷加大職業教育宣傳力度,深入宣傳職教助學金政策和對口單招政策,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積極引導應屆初中畢業生報考職業學校,完成職教招生任務。充分發揮課堂、實驗實訓基地等教學主陣地作用,繼續以省市技能競賽、創新大賽、商業計劃書大賽、“文明風采”活動為抓手,以學生創業園為平臺,加強師生專業技能和創業能力訓練,全面推進專業教學課程改革,促進師生綜合素質提高。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行為規范達標學校和示范學校創建工作。
2.努力提升學前教育層次。深入貫徹《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幼兒教育工作的意見》精神,繼續理順學前教育的管理體制,加大公辦幼兒園的整合和提升力度,充分發揮優質公辦園的示范帶動作用,切實規范民辦幼兒園辦學行為。加強幼兒教師業務培訓,推進幼兒教育課題研究,努力提升幼兒教育內涵。重視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改革與試驗,不斷規范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切實提高0-3歲嬰幼兒的受教育率。
3.切實加強社區教育和農村成人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樹立社區教育新理念,積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加強鎮街社區教育中心建設,罡楊鎮、蘇陳鎮、泰山街道啟動社區教育中心建設工程,九龍鎮社區教育中心力爭創成省級社區教育中心。依托農民工培訓基地、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社區教育中心等平臺,深入推進“現代農民教育工程”,深化“三服務”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全民綜合素質。
4.加大民辦教育監管力度。嚴格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進一步規范民辦教育機構審批程序,把好準入關。進一步規范民辦教育機構辦學行為,嚴格執行年檢制度,加強督查指導,進一步規范民辦教育機構的招生行為和培訓內容,各民辦教育機構必須嚴格按照核準的辦學范圍進行招生,不得擅自擴大招生范圍,不得舉辦各類學科培訓。
(五)堅持多措并舉,著力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1.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正面引導、糾建并舉”方針,把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認真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泰州市教師違反師德行為處理暫行辦法》,不斷完善師德考評機制。大力宣傳和推廣泰東實驗學校“教師媽媽”師德先進典型,通過開展師德建設大討論、師德論壇、師德報告團巡回演講、師德建設成果展示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全區教師師德素養,規范從教行為。
2.不斷完善校長、教師培養機制。有計劃地組織校長參加任職資格培訓,進一步拓寬視野,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提升校長的理論素養和管理水平。全面實施新一輪教師培訓工程,進一步創新培訓機制和模式,拓展校本研修和網絡培訓平臺,組織好新教師培訓、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教育信息化培訓,職教專業教師技能培訓等。不斷完善三級骨干教師培養和教師職稱聘后管理機制,加強名校長、名教師隊伍建設和考核管理,大力推廣大浦中心小學開辦名師研修班的做法,造就一批“師德高、工作實、業務精”在市內外有影響的名校長和名教師。
3.積極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堅持按需設崗、按崗聘用原則,規范教師招聘行為,指導學校自主開展崗位聘用工作。進一步完善《區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績效工資指導意見(試行)》和《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績效工資指導意見(試行)》,指導學校修訂教職工績效考核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根據國家和省市統一部署,全面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研究制訂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意見,加強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績效考核。認真貫徹執行新修訂的《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試行)》和《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試行)》,進一步改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
(六)深入實施教育惠民工程,努力建樹教育良好形象
1.進一步維護好校園安全穩定。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積極開展安全演練活動,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校園警務室建設,繼續開展“和諧校園”、“平安校園”創建活動。會同綜治、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加強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和校車安全使用管理,營造平安、和諧、文明的育人環境。
2.進一步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繼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認真落實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高校生源地信用貸款等資助政策,進一步做好特困家庭子女免費接受中小學教育工作,確保每個學生不因貧失學。繼續實施藍天行動計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做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就讀工作,確保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率100%。
3.進一步改進教育行風政風。堅持“標本兼治、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長效機制。圍繞基建、后勤、招生、教育收費等重點領域,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扎實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進機關活動。鞏固“省規范教育收費示范區”創建成果,繼續嚴格執行教育收費公示、責任追究及扎口管理等制度,繼續保持全年教育收費零投訴。深化“五型”機關建設,不折不扣完成全區中心工作和職能目標。繼續加強依法行政,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工作,堅持政務公開,不斷完善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機制,全面落實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跟蹤督查制和效能問責制,不斷增強機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辦事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信訪維穩工作,認真做好“電子政務、書記信箱和為民熱線”的辦理工作,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音。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提案、政協委員建議,確保辦結率、見面率、滿意率達100%。
4.進一步做好教育宣傳工作。堅持“主動策劃、正面宣傳”的原則,以宣傳教師先進典型、教育法規釋疑解惑、教育事業發展成果展示為重點,精心策劃好教育工作中重大成果、重點項目和優秀人物的宣傳報道工作,不斷豐富教育宣傳形式,不斷提高教育宣傳工作的引導性,為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