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衛健委工作總結及2020年工作謀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9年,縣衛健委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關于衛生健康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狠抓健康中國戰略等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健康脫貧工程,大力推進健康建設,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圓滿完成縣委常委會、縣委深改委、縣政府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健康建設邁出了新步伐。
一、2019年工作回顧
(一)黨的建設呈現新格局。自2019年6月份縣委衛健工委成立以來,順利完成了本系統縣直和鄉鎮各基層黨組織的整體接收工作,進一步捋順了管理關系,解決了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的問題,突出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在機構、人員、機制等方面得到了加強和完善。
一是健全基層組織。衛健工委成立后進一步健全了基層組織,及時安排到期換屆改選,達到了基層黨組織全覆蓋。截至2019年底,衛健系統有3個黨委、1個總支、56個黨支部,共計60個黨組織,黨員共計1062名,黨組織比原來增加了6個,黨員比原來增加了7名。需要換屆的22個支部全部完成換屆。二是提升陣地建設。通過實地參觀、專家教學等方式,指導各支部提升黨員活動室建設,目前,所有支部活動室都達到了“六有”標準,黨建氛圍更加濃厚。三是完善工作機制。實施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每月定期召開1次全系統黨建工作例會。四是主題教育取得顯著效果。按照縣委“”要求,努力做到主題教育全覆蓋。深入開展四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先進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同時,分別建立了“8+2”專項整治和集中治理問題整改臺賬、領導班子及個人檢視問題整改臺賬、各支部問題整改臺賬,有效推動全系統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檢視問題和整改工作落實。增強了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和遵紀守法意識。堅持把主題教育同落實中央及省、市、縣委決策部署結合起來,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全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主題教育期間,工委班子集中學習研討10次,講專題黨課5次,形成5篇調研報告。衛健系統各級黨組織共開展集體學習438次,交流學習體會133次,黨支部書記講專題黨課或報告學習體會319人次,有329人次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累計梳理班子問題41條、班子成員問題57條,涉及黨建、健康脫貧、醫療服務等8個方面,均已整改到位并長期堅持,真刀真槍解決了系統內存在的一些長期想解決而未解決的突出問題。市委、縣委黨建微信公眾號“組工”、“組工”及其他網絡媒體宣傳報道衛健工委主題教育典型經驗做法20余次。
(二)深化綜合醫改再上新臺階。一是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出臺《縣緊密型醫共體集團建設實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文件,組建了以縣一院、二院、中醫院為“龍頭”的三家緊密型醫共體集團。經縣委批復成立了三家“醫共體集團黨委”,強化了黨建引領作用。實施“兩包三單六貫通”建設路徑,三家醫共體集團分別成立了15個內部管理中心,并完成所轄鄉鎮衛生院成員單位的人、財、物的登記交接工作,初步形成權、責、利較為完善的緊密型醫共體集團管理運行體系。截至目前,縣級公立醫院藥品耗材占比32.10%,醫療費用增幅30.40%,百元醫療收入消耗的衛生材料費用20.68元,醫療服務收入(不含藥品、耗材、檢查化驗收入)占業務收入比重35.63%,按病種付費執行率60.79%,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占比86.84%。二是加大社會辦醫力度。截止到12月,14家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完成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其中普通診所4家、中醫備案診所3家、門診部4家、民營醫院3家。三是開展三級醫院創建工作。縣中醫院成功創建三級中醫院,縣一院的三級綜合醫院設置批準書已下發,縣二院完成三級綜合醫院申報工作,不久的未來,將出現一個縣域內同時擁有3家三級醫院的罕見局面。四是分級診療成效明顯。制定了《縣雙向轉診標準(試行)》及配套文件,明確了雙向轉診標準,轉診流程。2019年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轉診2633人次,基層醫療機構向二、三級公立醫院轉診1365人次,遠程會診456人次,縣域內就診率達90%。
(三)健康脫貧取得了新成效。一是聚焦問題,全力落實整改任務。認真查擺健康脫貧領域存在問題,共計查擺出健康脫貧領域拔高或加碼政策8項,逐項制定整改措施,全面落實整改到位。二是認真開展健康脫貧“春季攻勢”行動。積極穩妥落實健康脫貧政策,圓滿完成基本醫療有保障大排查工作。深入核查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種類人員底數,摸清了底數,建實了臺賬。三是落實大病救治。全面落實救治措施,做到發現一例,救治一例。目前,全縣35種大病范圍內累計救治5526人,救治率100%。
(四)“互聯網+”為衛生健康提供了新動力。一是“兩卡制”試點工作不斷創新。在去年將家庭醫生簽約融入“兩卡制”工作試點的基礎上,今年新納入了婦幼、健教和中醫藥服務三個項目。依托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開發了“兩卡制”相關工作模塊和服務模塊。在省級規范的框架下,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了標準化工分值,推行工分制度。并將縣衛健委微信公眾號設置開發了“兩卡制”菜單,開放了居民健康信息查詢功能,讓群眾時刻掌握自己的歷次體檢、隨訪結果等健康信息,增強群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參與感及獲得感。截至2019年12月中旬,全縣通過“兩卡制”完成4289萬工分,采集人相72萬人,用平板開展高血壓隨訪45萬人次、糖尿病隨訪11.8萬人次、家庭醫生有償簽約140839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開放95萬人,開放率85%。二是智醫助理工作卓有成效。輔助診斷子系統和智能慢病管理子系統正式上線,有效提高基層醫生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能力,減少漏診、誤診;提升了基本公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人員的服務效率,服務更精準。截至12月底,慢病智能管理系統外呼助手共服務39.5萬人次;輔診診斷系統共為49.28萬人次就診患者服務;移動端PAD共開展遠程視頻1992人次。
(五)醫養結合達到了新高度。全縣25家鄉鎮敬老院移交衛生院管理,實現“兩院合一”。在敬老院設置醫療區、護理區、生活區,設立規范的醫療服務中心,配備必要的醫療急救設備,選派專門的醫護人員進駐敬老院,開展醫療健康服務。目前,全縣已創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單位6家,社會資本進入興辦醫養結合機構4家。全縣共有養老床位5121張,醫療床位480張,現入住醫養結合機構的老人2660人。2019年8月,全省老齡健康工作培訓班在我縣成功舉辦,10月,全國人大建設委員會來我縣進行調研,對我縣老齡健康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同時,我縣醫養結合做法入選“全國醫養結合典型經驗200例”。
(六)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取得新突破。一是穩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深入宣傳全面兩孩政策,深化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落實生育登記制度。2019年統計年度,女性初婚率4.1‰,政策內陽性檢出率5.3‰,出生人口總政策符合率為87.7%,二多孩政策符合率為81.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自然增長率6.2‰。二是不斷提高優生優育水平。積極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提高再生育技術指導和服務,強化孕產期保健服務,加強新生兒疾病篩查,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2019年任務數6245對,全縣共完成6353對,任務完成率101.72%,全部進行風險評估和優生指導工作,經省婦幼中心質控檢查,全部項目均獲優秀。三是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深入推進流動人口區域協作工作站點建設,實現駐外聯絡站點工作常態化,切實做好流出人口服務管理,推進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2018年度全省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考評中,我縣位居全省第一,連續五年受到省級表彰。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主要原因是我縣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大,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就醫需要。如部分衛生院區域小、醫療用房破舊面積小、醫療設備落后短缺等,不能滿足群眾需求。
(二)縣域醫療服務能力不強。主要原因:一是縣鄉村醫技力量不足,人才短缺,特別是偏遠鄉村招人難、留人難現象普遍存在,能獨擋一面的骨干人才缺少。二是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高,特別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中心服務能力較弱,基層醫療資源小、散、弱的現狀依然存在,醫療服務能力整體還不強。三是大病和危重癥救治能力有待加強,專家型人才短缺,大病救治能力不足,特別是流出縣外較多人次惡性腫瘤、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等方面疾病診治能力不能滿足群眾需求。
(三)健康脫貧任務依然艱巨。主要原因是群眾健康素養和健康意識較差,健康管理能力較弱,自覺防病意識低,因缺乏鍛煉、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引發的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癥及亞健康等問題,居民發病率較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貫徹黨的四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縣衛生健康委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主題,對照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總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加強制度建設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重點圍繞八個主攻方向開展工作,確保主要健康指標達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衛生健康行業黨的建設要進一步加強,全面從嚴治黨要向縱深發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切實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領導,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進一步強化對藥品耗材、醫療服務秩序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專項整治,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弘揚新時代崇高職業精神,大力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二)堅決打贏健康脫貧攻堅戰;健康脫貧要取得決定性勝利。深入推進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計劃,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思路,落實分類救治措施,重點做好對導致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嚴重影響勞動能力的致貧病種進行全面排查,實施分類施策,充分發揮健康脫貧在兜底保障中的基礎性作用。做實做好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貧困人口健康服務網格化管理,把致貧原因精準到戶到人到疾病,做到精準施治、精準扶貧。
(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綜合醫改成效要進一步鞏固。一是按照“兩包三單六貫通”路徑,開展“天長模式”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在全縣范圍全面構建緊密型醫共體,建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責權一致的引導機制趨于完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建立,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履約質量進一步提升。二是實施縣級醫院醫療服務綜合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加強縣外轉診率較高疾病相關臨床重點專科和兒科等緊缺專科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縣域內就診率(住院)穩定在90%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鎮)”。三是在縣二院重點建設“智慧醫院”,實現智慧導醫分診、分時段預約、檢查檢驗結果推送、在線支付等智慧服務;在縣中醫院著力打造“互聯網醫院”,實現網上按規定開具常見病處方、網上健康指導等。
(四)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縣建設。扎實推進智醫助理系統應用工作。逐步提高系統使用活躍率、電子病歷規范率等相關指標,確保系統使用常態化、規范化。所有二級公立醫院開展智慧醫院建設。完成區域遠程影像、遠程檢驗建設,三級公立醫院全面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居民可在網上就診,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
(五)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醫療衛生服務短板要加快補齊。一是加強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鄉鎮衛生院爭創二級醫院活動,大力支持縣一院、縣二院申報創建三級綜合醫院。二是深入開展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創建工作,以基本公衛“兩卡制”為抓手,做實做好基本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一步提高群眾健康意識。三是進一步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水平。鞏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創建成果,多措并舉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持續改善基層中醫藥服務。
(六)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引進衛生健康領域各類人才。一是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引進人才。加大積極落實縣級公立醫院編制周轉池制度力度、簡化招聘程序、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等多種形式,招聘和引進衛生人才,進一步改善我縣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結構。二是堅持引育結合,政策給力培養人才。繼續實施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建立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力爭到2020年該縣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同時做好農村訂單免費醫學生定向培養工作。三是堅持需求導向,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探索調整縣、鄉兩級醫療機構職稱分布比例,提高中、高級職稱的比重,努力做到應聘盡聘,提高醫務人員晉升積極性。同時,用好鄉鎮衛生院編制周轉池,對服務期滿、考核優秀的基層醫衛人員采取逆向流動的方式,優先遴選至縣級公立醫院,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人才職業發展晉升空間,激發醫療衛生人才干事積極性。
(七)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深化“一次登記、全程服務”,推進計生特殊家庭聯系人制度、就醫綠色通道、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三個全覆蓋”,提升計生家庭發展能力。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事業發展,廣泛開展關愛女孩、創建幸福家庭等活動。嚴格執行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完善各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加強婦幼保健服務,進一步強化出生缺陷三級防治措施,強力推進兩綱確定的目標任務落實,加強各級醫療機構產科兒科建設,積極推廣使用鎮痛分娩技術。
(八)落實好健康行動相關措施。一是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實施健康知識普及、實施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煙、心理健康促進、健康環境促進六大行動。深入推進健康促進縣(區)、衛生城鎮、健康社區、健康家庭建設。二是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實施婦幼健康促進、中小學健康促進、職業健康保護、老年健康促進四大行動。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網絡。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加強敬老院移交后的管理,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政策。加強老年醫學科建設。三是防控重大疾病。實施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癌癥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五大行動,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控水平,提升基層癌癥診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