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行政單位財務工作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會計基礎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
部分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環節,會計資料不齊全、會計賬簿及會計報表不規范的現象依然存在。如有的單位沒有會計報表;有的單位賬簿設置不健全,明細賬不齊全或有的根本沒有明細賬;有些單位賬簿、憑證挖涂補改現象比較嚴重,會計數據的更改十分隨意。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一)原始憑證方面在我國當前經濟社會中,存在部分會計原始憑證的失真現象。它不僅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也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和財政收入減少。在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會計核算中,同樣也存在著相同問題,有些單位對原始憑證審核不認真,主要表現如下:一是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行政事業單位核算的很多原始憑證不符合國家相關法規的要求,各項原始憑證要素的填寫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等現象。如:開票日期經常不填寫;開票人、收款人、只填寫姓不填名,有的干脆不填寫;購買單位的客戶名稱要么不填、要么填寫不明確;項目內容、數量以及單位不填或少填內容的現象較為普遍;金額數字填寫模糊,常出現漏填小寫金額或大小寫金額不相符。這些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不斷被納入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資料,影響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二是原始憑證不真實。一是會計原始填寫的經濟業務項目與實際發生的項目內容不相符,諸如:明明是購物券,卻填寫為材料等品名,予報銷。二是經濟項目內容與發票使用范圍、經營范圍不符。如:使用商業零售發票,項目內容卻填寫為運輸費,飲食業發票項目內容為復印費,既給會計監督造成了困難,又難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三是使用過期作廢發票及收費收據等。不按規定開具微機打印發票或不能同時全聯次地復寫開具發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頭小尾”地開具各聯次不統一的票據,造成支出方實際支出少,卻以“大金額”票據列報,收入方實際收入大,卻以“小金額”的票據列收入賬,四是違規編制虛假的自制原始憑證。如編造人員名單領取各種勞務費等款項;編造到農貿個體市場購買材料等自制憑證從而套取現金。
(二)記賬憑證方面一是有的單位填寫會計記賬憑證摘要寫得過于簡單,如汽車修理費、設備維修費、房屋修繕費等,摘要只寫“維修”二字,不能說明經濟業務的具體情況;二是會計科目名稱不規范,處理業務不及時,有些單位到月底結賬時,將當期發生不同經濟業務的多張原始憑證填寫在一張記賬憑證上,分不清會計科目對應的是那些原始憑證內容,使一張記賬憑證所附的原始憑證數量過多,業務記錄亂而不準確;三是有的事業單位在開設銀行專戶時,將相關收支業務的會計憑證單獨記賬、單獨保管,未列入單位財務會計總賬內容管理,形成“賬外賬”和“小金庫”。四是在年終結賬時,有的單位制作會計憑證不是將列入和支出結轉“結余”科目,而是將收入和支出相對轉,不符合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使“結余”科目不能正確、完整地反映核算單位的結余狀況。五是會計憑證內容不完整,如附件張數不填寫,或編制人、出納、稽核等相關人員不簽字蓋章。
(三)賬簿設置方面一些單位沒有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賬簿,個別單位不設置總賬,無法對各明細進行核對、控制和平衡賬務,固定資產不入賬,形成賬外資產,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混用或一本賬多年度使用,賬簿在啟用時不填寫“經管人員一覽表”和“賬戶目錄”,會計人員調動時間和經管人員責任不清;賬簿登記發生錯誤時更正方法不規范(挖補、涂抹、刮擦現象依然存在)。此外,一些單位財務報告只有報表,沒有報表附注及財務狀況說明,也存在財務報告內容不完整,賬表不符的情況。
二、實務操作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實務操作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由如下方面:第一,白條列支、無領導簽字列支。該問題在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較為普遍地存在,當然部分屬于環境因素造成(如向農民購買的貨物沒有正規發票),但領導和業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因素也不容忽視,其導致的直接后果首先是銷貨方的漏稅,抑制財政收入增長;其次是為滋生腐敗提供了溫床,為構建和諧社會設置了障礙。第二,往來款過大、白條抵庫嚴重,不注意清理、催收。有些單位不知候年馬月借出的款項,歷經了幾輪領導或財務人員,有些債務人已經死亡或失蹤,形成了呆賬、壞賬,導致了國有資產的流失。第三,賬務處理不及時。筆者曾在檢查中看到過某單位的賬務,該單位2005年以來部分原始單據(包括支票存根、銀行存款進賬單及一些報銷單據)積壓在出納手中長期不做賬務處理(沒有具體原因,也沒有違規違紀)。這只是財務處理不及時的個案,有些單位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才做一次,致使會計信息失真,給單位內部管理帶來消極影響。會計核算方面,存在著如下問題:第一,財政監督管理不力。行政事業單位主要資金來源于財政撥款,這種性質對其財務行為產生了一些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是看銀行存款花錢“有錢不花,過期作廢”的錯誤觀念比較嚴重;二是較少關注資金使用的合理性。第二,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直接來源于財經專業的很少,大多數會計人員是從其他崗位轉崗而來或直接由其他崗位人員兼職。第三,財務工作得不到重視。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很少涉稅,業務量也較小,監督檢查的輻射面也較小,導致有些單位領導把會計工作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第四,處罰力度不夠。嚴格執法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客觀需要,也是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生命線。但在財政監督檢查中,往往執法不嚴,處理偏輕,這是造成違紀違法問題屢查屢犯、屢禁不止、財經秩序混亂的重要原因。現實中處罰入庫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涉及到對人的處理就更難了。
三、完善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幾點建議
(一)建立健全嚴格執法機制,強化財政監督檢查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加大對違紀、違規的處罰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使財政監督真正起到震懾和示范教育作用,從而減少違法違規問題,規范財經秩序。在財政監督方面,應加強會計監督是保護國有資產、建立社會經濟秩序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應該成為財政監督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財政部門作為會計的主管機構,對會計工作負有管理、指導、監督的職責,建立健全財政監督機構,擴大監督覆蓋面,做到專項監督與全面監督的相結合,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相連貫,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全程化的監督。
(二)加強會計人員隊伍建設一是提高會計人員的從業門檻,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者不得從事會計工作,對無會計證和新上崗人員,必須參加會計從業資格統一考試,或參加會計證上崗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持證上崗,否則不得上崗;二是切實加強會計隊伍的后續教育,各級財政部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培訓,組織以會計法、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使會計人員熟練掌握會計業務的規定的要求,并作為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硬性措施,嚴格執行;三是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試、考核,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以貫徹實施《會計法》為契機,嚴格執行修改后的新《會計法》及一系列相關配套制度,提高財會信息質量。
(三)進一步深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實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是解決會計核算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一是快速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二是有效改善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有利于讓會計人員能在沒有羈絆的環境中依法行使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的職能。三是加速會計電算化步伐,優化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明確經費開支標準,規范經費支出渠道建議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經費支出標準,在行政事業單位統一執行,只有通過執行統一的經費開支標準,才有可能遏制各單位在費用支出上互相攀比,濫發錢物的現象;規范財政專戶管理與核算,一是要規范收入管理,二是要規范支出管理,在支出撥款上要注明用途,方便核算,專戶內部賬戶之間不能劃轉,一切支出通過撥款途徑解決。
綜上所述,針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應強化財政監督,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不斷提高財政管理水平,把鋪張浪費、奢靡享受、違法亂紀等腐敗現象扼殺在萌芽狀態,真正形成財政監督與管理并重,日常監督管理和專項監督檢查相結合的財政監督新格局。
作者:字永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鎮康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