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合作博弈下的財政一體化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南方金融雜志》2014年第七期
一、區分國家規模的歐盟財政一體化研究
歐盟諸國經濟發展程度懸殊,對于歐盟內部按國家規模區分為大國和小國有助于研究歐盟財政一體化問題。本文采用風險承受能力和在歐盟內部話語權相結合的指標體系進行劃分。總的來說,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所受沖擊最大,反映其風險承受能力弱;2004年加入歐盟的愛沙尼亞、立陶宛、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塞浦路斯等國以及2007年加入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則缺乏相應的話語權,因而被劃分為小國。相比而言,德國、法國、荷蘭等無論從經濟發展程度、出口總值、風險承受能力還是在歐盟內部話語權來看,都應被劃分為大國。
(一)歐盟內部小國代表分析。歐盟內部小國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如此次歐債危機的源頭——希臘深層次的主權債務危機造成歐元區乃至整個歐洲的金融不穩定,揭示了其經濟的內在脆弱性。希臘是一個擁有1100萬人口的國家,2008年,其GDP約占整個歐元區GDP的2.6%。希臘于2001年作為第一批成員國加入歐元區,之后利率很快跌至歐元區最低,導致消費者支出和房價暴漲,出現較高的通貨膨脹率。自從加入歐元區,希臘的競爭力也逐漸下降,其單位勞動力成本從2000到2009年間上升了34個百分點。因此,希臘主要依賴于國民消費來促進增長。伴隨著危機的爆發,希臘的債務猛增,2009年其財政赤字與GDP之比達到了13.6%,是歐元區中最高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希臘積累了大約3100億歐元的巨額債務,其財務窘境阻礙了希臘政府在資本市場進行有效的融資,引發主權債務危機。為了保證歐元區的穩定,2010年5月2日,歐元區成員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希臘政府達成了協議,決定對希臘進行財政救助。這場救助一直持續到2012年,總金額達到1100億歐元。但是為了償還應急性貸款,希臘政府不得不采取緊縮政策措施穩定公共財政①。歐盟和IMF為希臘設定了財政赤字不得超過國民生產總值13.6%,到2014年不得超過4%的指標。然而,由于救助并沒有使希臘經濟重振,而且希臘政府采取的穩定經濟的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2012年5月,在希臘組織聯合政府失敗后,國民開始懷疑希臘是否會退出歐元區,但他們同時也擔心自己存在銀行中的錢財轉換為新貨幣之后是否會縮水以及是否會得到世界的認可,因而紛紛到銀行取款,銀行的擠兌現象非常嚴重。盡管希臘政府實行了一系列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但對于克服危機還遠遠不夠。
(二)歐盟內部大國代表分析。在這次主權債務危機中,歐盟中兩個大國——德國和法國進一步發揮了其重要作用并產生積極影響。以德國為例,首先,其經濟規模占整個歐元區的三分之一;其次,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其商品出口量的三分之二是面向對歐元區內部成員國,從2000年開始,其出口份額相對于其他工業化國家逐年升高;再次,德國政府當局不允許提高本國的財政赤字,以免威脅像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這樣的小國利益。從1999年開始德國國內消費對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度日趨減弱。出口日益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因此,作為德國和荷蘭這樣的大國,應該致力于維護歐元區的穩定,并且促進國內需求以減少對歐盟內部成員國市場的依賴。大國在歐元區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得到的利益遠遠大于小國。
(三)對歐盟財政一體化實踐可能性的解釋。德國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促使其產品更多地出口到了歐元區其他國家,增大了歐元區內部小國的出口和經濟發展壓力。因此,德國需要刺激國內需求來調整歐元區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問題。通過財政一體化來調整預算以及國際收支不平衡,并且尋求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財政政策,這對于平衡希臘等小國經濟并且促進歐元區平衡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實行統一的財政政策,將提高歐元區內部的整體工資水平,促進大國經濟體的國內需求,這對于大國和小國來說是一個共贏的決策,一方面能改善大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會緩解歐元區小國的壓力,解決歐元區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財政政策是國家通過稅收與財政支出來調節總需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雖然具有一致性,都是對總需求管理的作用機制不同,貨幣政策是通過貨幣供應量作用于價格因素,而財政政策是參與生產和投資調整。在歐盟內部,貨幣一體化已經初見成效,但是財政政策方面,由于各國經濟發展方式以及發展程度不同,各國財政政策并未實現一體化,所以一體化對歐盟各國是利是弊,反應不一。本文將稅收和政府購買因素加入合作博弈模型,分析在歐盟內部稅收和政府購買等財政政策一體化是否能夠對歐盟大國小國利益集團產生共贏的效果。
二、歐盟財政一體化的合作博弈框架
本文將歐盟分成了兩個聯盟:大國和小國。所采用合作博弈的基本模型如下:令E、F、C是三個非空集。本文將(E,F,C)三個元素的策略集組成的兩個主體的合作博弈計做G=(f,>),其中f是將笛卡爾乘積E×F×C映射入歐幾里德平面,>為笛卡爾乘積的常用符號,即對任何i,如果均滿足pi>qi,那么對任意對的點均有p>q。如果我們用L和S代表大國和小國,那么它們一起行動的收益要大于或者等于分別行動的收益,即超可加性。在本文的模型中,兩個主體的非合作博弈與兩個主體合作博弈的區別在第三個笛卡爾因子C中產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會用到如下的符號和術語:f代表合作博弈G的支付函數(f1代表第一個參與者的支付函數,f2代表第二個參與者的支付函數);E是第一個參與者的策略集,F是第二個參與者的策略集;C是兩個參與者的合作策略集;笛卡爾乘積E×F×C被稱為博弈G的合作策略空間。合作博弈G的支付函數f,比如f1=pr1(f(c,p,e)),f2=pr2(f(c,p,e))。在合作博弈中,本文選取兩個參與者,參與者在各自的策略集(E,F)中選擇各自的策略;兩個參與者可以共同的在第三個策略集C中選擇共同的策略e。兩個參與者會選擇他們的合作策略e來最大化收益函數f。關于合作博弈的討價還價解:兩個參與者非合作博弈的支付函數是值域位于笛卡爾平面R2的單矢量函數,因此可以將支付空間im(f)最大化帕累托邊界作為討價還價解的合適空間。對在合作策略空間C中選取的合作策略e建立相應的正常形式的(非合作的)博弈Ge=(fe,>),對于策略對(E,F)以及合作博弈的支付函數f來說f(•,e):E×F→R2,且對于策略空間E×F存在對任意雙策略集E×F中的雙策略c存在(f•,e)=(fc,e)。對于合作博弈中的一般解,兩個參與者需要選擇合作策略e來滿足如下條件:Ge的納什均衡優于其他博弈Ge’的納什均衡;Ge的帕累托最優邊界優于其他博弈Ge’的帕累托最優邊界;Ge的納什討價還價解優于其他博弈Ge’的納什討價還價解。以此類推,對任何博弈Ge的一種形式的解,將解的集合計做S(e),本文在此考慮在給定的合作博弈集C中尋找設定值域S中的最優解來解決。上述標準是多元標準,所以產生的也是多重標準的最優解。合作博弈系列(TheFamilyAssociatedwithACooperativeGame)的定義為:將(E,F,C)三個元素的策略集組成的兩個主體的合作博弈計做G=(f,>)。競爭博弈系列計做G=(Ge),e∈C,用同樣的符號G可以定義一個合作博弈系列。其他的引用符號如下:對于正常形式下的一個博弈系列G=(Ge)e∈C,可以定義支付空間的一個系列(im(fe))e∈C,帕累托最大化邊界的一個系列(bd*Ge)e∈C,等等。而且可以在策略空間E×F的設定路徑上詮釋上述系列。
三、歐元區財政一體化的的實證研究
下文將上述模型應用于歐元區財政一體化的分析。關于合作博弈的兩個模型修改如下:
(一)第一個合作博弈模型。本文將歐元區成員國分為大國和小國兩類。歐盟大多數大國由于工資增長緩慢使得國內需求疲軟。因此假設大國博弈的主要目標是為了促進國內需求以及再平衡對小國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小國的公共債務越來越高,主權債務風險也在增加。給定小國正在執行財政縮緊計劃,同時面臨著產品競爭力的下降。因此假定小國在合作博弈中的目標是實現財政一體化之后通過政府購買等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和增加對歐元區其他國家的出口。主要變量如下:C代表大國的消費(直接影響大國的支付函數),假設其處于單位空間U=[0,1];P代表小國的政府購買(僅僅提高小國的支付函數),假設其處于單位空間U=[0,1];E代表大國從小國的進口量(由大國和小國共同決定)。第一步看大國的支付函數。在平面U×U中,博弈的聯合支付g+e在帕累托邊界上是不連續且為正的,即博弈預示著增長。大國與小國的出口合作具有長期內穩定增長的作用。
(二)第二個合作博弈模型。通過第一個合作博弈的分析,得出大國和小國通過合作博弈的一體化可以達到共贏,對歐盟整體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然而,現實中往往存在一些短期利益的驅動不利于大國和小國進行合作。以塞浦路斯存款稅事件為例,2013年3月16日,塞浦路斯為獲得歐盟和IMF提供的救助,與其達成交換協議,即塞浦路斯的銀行儲戶要依據協議以存款數額為基數支付一次性稅收,10萬歐元以上存款的稅率是9.9%,10萬以下的稅率為6.75%。雖然遭到民眾強烈反對,但該決議最終得以實施。這對歐盟乃至整個國際市場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投資者對歐元區政府和銀行產生了不信任,同時也擔心歐元區其他國家會仿效,歐債危機再度惡化。存款稅事件充分表明了,在歐盟集團內部,小國很難和大國有共同的話語權,合作的道路還是任重道遠。在接下來的分析中,考慮到小國發生了債務危機,如果大國和小國已實現財政一體化,那么此時大國和小國雖為不同的聯盟,但從總體利益出發,大國對小國將采取一定的經濟援助,小國由于債務危機和償還債務必須要縮減預算、提高稅率,實施緊縮財政政策。為了簡化模型中的變量,假定每消費1單位產品,需要征收稅收t。同時,由于大國在博弈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小國只能被動接受。雖然通過小國被動接受大國有條件的援助所形成的合作博弈比第一個合作博弈模型得出的均衡雙方的支付函數的增長有所降低,然而這種一體化的合作總體上還是能促進增長。在歐盟內部,存在大國和小國之間話語權不一致的問題,目前的合作往往是局部意義上的合作,即小國往往被動接受大國之間協商的結果。小國被動接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危機并促進經濟增長,但與第一種合作博弈相比,雙方從合作中獲得的收益將大打折扣。
四、結論及展望
本文通過建立一個合作博弈模型研究歐元區小國危機之后大國和小國如何共同行動解決后續經濟問題的可行解。本文得出三點結論:第一,如果歐盟內部能夠達到財政一體化,由于大國和小國經濟互補,可以通過政策的協調達到雙方共贏,在合作博弈中獲得穩定的經濟增長;第二,平衡好歐元區大國和小國之間的貿易收支問題,對于歐盟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貿易也是經濟互補的歐盟各國進行聯系的一個紐帶;第三,在歐盟內部,存在大國和小國之間話語權不一致的問題,目前的合作往往是局部意義上的合作,即小國往往被動接受大國之間協商的結果,雖然這種被動接受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危機并促進發展,但是與平等合作相比,雙方從合作中獲得的利益將大打折扣。因而更加公平合作將有利于實現大國和小國共贏的局面。歐元區應該推動財政一體化,制定并實施有利于從深層次解決歐元區內部矛盾的宏觀經濟政策。
作者:韓曙光單位:中國光大銀行廣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