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無取向硅鋼邊裂產生因素及改進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針對新鋼無取向硅鋼生產中的邊裂缺陷問題,通過對缺陷取樣分析以及現場調查,發現硅鋼邊裂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側導板撞擊拉裂所致。通過提高控制板坯板形質量,減少板坯在軋制過程中邊部的撞擊力,邊裂缺陷大大減少。
關鍵詞:無取向硅鋼;邊裂;板形;受力
前言
無取向硅鋼是一種技術含量高的鋼種,其成分控制要求嚴格,雜質含量要求低,軋制工藝溫度精度要求高,制造工序長,影響性能因素多。新鋼熱連軋廠在初期開發無取向硅鋼時,在帶鋼兩側出現大量的三角形邊部裂口缺陷(見圖1),嚴重降低了硅鋼產品的成材率。
1原因分析
目前大部分研究學者認為邊部裂紋產生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夾雜物是造成裂紋的原因,因為夾雜物相對于鋼的基體塑性較差[1],因此容易在軋制過程中造成開裂;另外一種原因認為是加熱溫度過高,導致板坯出現裂紋,這類邊裂組織有過熱或過燒特征[2]。本文通過對缺陷進行取樣分析,查明硅鋼邊裂產生的原因。
1.1電鏡分析在邊裂部位取樣進行掃描電鏡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裂口缺陷處主要為氧、鐵元素,其中氧的質量分數為34%,沒有發現Al,Mn,S等夾雜元素。
1.2金相分析在邊裂部位、無邊裂部位取樣進行金相分析,檢驗金相組織和夾雜物。邊裂部位試樣的金相組織如圖3(a)所示,其組織為變形鐵素體,無脫碳現象,晶粒度級別為7.0級,晶粒較細小,夾雜物的檢測結果為A0,B0,C0,D0.5,鋼質較潔凈,未見明顯夾雜。無邊裂處試樣的金相組織如圖3(b)所示,其組織為變形鐵素體,無脫碳現象,晶粒度級別為6.5級,夾雜物的檢測結果為A0,B0,C0,D0.5。兩個試樣的組織和晶粒度大小相近,同時缺陷試樣的晶界處未出現熔融態,無過燒產生的粗大晶粒。
1.3現場觀察在精軋現場觀察軋制硅鋼情況,經常發現板坯在進入精軋機時撞擊軋機前的側導板,產生明顯的火花現象(如圖4(a),(b)所示是板坯撞擊F3機架側導板錄像的截圖)。停機檢查側導板時發現其磨損嚴重,磨損痕跡很深,見圖5。在生產現場觀察卷取情況,在卷取側導板夾持力作用下,帶鋼擦傷側導板情況嚴重,如圖6(a),(b)所示為現場觀察卷取機前側導板出現火花,導板磨損嚴重。
1.4原因分析根據電鏡和金相分析結果,產品夾雜物級別不高,邊裂處沒有發現夾雜物,可以排除夾雜物導致邊裂的可能。電工鋼的加熱溫度不高,在爐時間不超過150min,金相檢驗沒有發現過燒、晶粒特別粗大和晶粒間氧化等現象,由此可推斷,邊裂不是由于加熱溫度過高和加熱時間長導致的過燒缺陷。根據圖1裂口可見,裂口像刀片一樣,有拉伸減薄形態,由圖3(a)也可知裂紋處晶粒發生了變形,推測裂紋是軋制過程帶鋼邊部受力過大,側導板給帶鋼的夾持力與摩擦力超過了帶鋼的強度,導致邊部出現裂口。由于硅鋼高溫強度低,并且硅鋼脆性大[3],特別是板坯邊部溫度低,邊部塑性更差,在軋制過程中板坯與側導板撞擊、摩擦,帶鋼寬度不是均勻的直線,在彎曲處或較寬處很容易出現變形程度不一樣的現象,從而產生裂紋源,在精軋的張力與卷取夾持力作用下,產生的裂紋進一步擴展拉開,從而形成三角形邊部裂口。鋼卷橫向存在的這種應力不均,通過裂紋開裂的形式不斷釋放,并且在縱向上形成多處無周期性規律的裂口。由以上分析可知,硅鋼邊裂產生的原因是板坯撞擊或摩擦側導板產生裂紋,在精軋張力與卷取夾持力的作用下,裂紋進一步擴展形成三角形邊裂。導致板坯撞擊或側導板摩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粗軋坯板形不良、旁彎,精軋對中不良、跑偏、張力過大等。
粗軋坯板形不良、旁彎,板坯與精軋中心線偏離,精軋板形不良,板坯跑偏,卷取側導板控制都會引起板坯撞擊側導板,在張力的作用下不斷擴展形成邊部裂紋。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控制邊裂缺陷。
2.1粗軋水平對中在粗軋區,軋制線對中性控制是良好板形質量的保證。為此粗軋區應確保上下輥與軋制線水平、上下輥縫與軋線水平高度水平。保證粗軋機前、機后側導板的正常使用以及對中性。
2.2提高精軋中心線水平在精軋區軋件偏離軋制中心線、軋制過程板坯跑偏、精軋板形不良、精軋機組間軋制張力過大都會導致板坯撞擊側導板。為此在精軋區應確保各機架上下輥與軋制線水平、上下輥輥縫與軋線水平高度水平。主要措施如下:對精軋輥形進行調整,提高精軋機組水平控制精度,提高軋制穩定性,減少跑偏撞擊側導板等。
2.3增設導輪在精軋機組側導板上增設輥輪,加強側導板對中性的檢查,保證側導板對中性,減小板坯撞擊側導板而產生裂紋的可能性。
2.4減小張力由于硅鋼高溫強度低,韌、塑性差,生產過程不宜有拉鋼現象,精軋張力設置要減小,應采用小張力軋制,以減輕拉應力對邊裂缺陷的擴展作用。
2.5優化卷取側導板控制在卷取區不使用側導板時,卷形質量無法保證;而使用導板時,鋼卷會因為在側導板夾持力作用下產生擦傷而形成邊裂。為此,在軋制硅鋼時,可適當減少側導板夾持力;同時及時更換側導板或者對卷取側導板進行改造,在導板上增設立輥,減少側導板與鋼卷的摩擦力,這些措施可以達到防止邊裂產生的目的。
3應用效果
采用相關控制邊裂的措施后,硅鋼邊裂缺陷率由0.63%降至0.10%,缺陷發生率明顯下降,硅鋼產品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結論
1)硅鋼邊裂產生的原因是板坯撞擊側導板產生裂紋,在精軋張力與卷取夾持力的作用下,裂紋進一步擴展形成三角形邊裂。2)通過控制板坯板形質量,減少側導板夾持力與張力,增設導輪或立輥是減少鋼卷產生邊裂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劉兵,孟憲嘉,王永欽.鑄鋼件裂紋與鋼中夾雜物關系及減少措施[J].鑄造技術,2005,26(10):854-856.
[2]胡金蘭.顯微鏡法鑒別鋼的過熱和過燒[J].鋼鐵研究情報,1973,(3):59-64.
[3]何忠治.電工鋼[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2:5,103-105.
作者:李利利 李磊 金鵬 張超 單位:新余鋼鐵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