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嵌入式情報服務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引言
學科服務是高等院校圖書館近年來在服務創新方面的重點。高校圖書館通過引進或者培養復合型的情報人才、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增加信息資源建設、加強與科研團隊溝通等途徑,以信息情報收集、信息挖掘、知識發現等技術為基礎創新信息服務模式,將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高校的教學科研之中。而高校的科研工作要實現可持續的創新和發展,不僅需要優秀的人才,而且還需要由優秀人才組成的優秀科研團隊。科研團隊有著合理的組織分工、共同明確的目標、任務等,這均有利于團隊成員的相互學習、溝通、交流、合作等,便于相關科學知識的集中和共享,便于設備、資金和其他相關資源的合理配置[1]。神經精神科研團隊是多學科相互融合、相互協作的多學科科研形式,在這種研究團隊模式下,高校圖書館的情報服務機構為這種科研團隊提供情報服務,就必須適應科研團隊里各科研方向情報需求的特點,所需的情報資源必須經過多學科人員協同式的信息挖掘、信息整合,才能為轉化醫學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服務。
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建立學科館員制度,向用戶提供開展學科服務,開啟了圖書館情報服務的新模式。2006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開始向用戶提供“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新型學科服務。嵌入式學科服務以嵌入研究過程、支撐科研創新為主要目標,探索學科服務支持科研的方式和內容,如拜訪教授、信息專員、學術成果RSS訂閱、學科指南、學科專題培訓、走入實驗室等,以提高高校科研創新的效率,深化學科服務對科研過程的支撐程度[2]。在這種服務模式下,學科館員的職責不僅只是聯絡教學科研用戶和進行圖書館資源推廣,他們要以用戶為中心,把文獻情報信息服務融入到服務對象的整個教學科研活動中去,讓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成為用戶活動的一部分,將學科服務的陣地推進到科研的前沿。
從高校科研團隊角度看,情報信息服務團隊的劣勢是對所服務學科知識掌握不全面、不系統,專業外語水平不高,學科背景差異影響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信息服務團隊通過與科研團隊成員在信息需求方面互動交流,能夠提供更有針對性、及時性和適用性的服務,否則,提供的文獻就會無人問津。科研團隊雖然具有自我服務的能力,但想要站在“巨人的肩上”開始自身的研究工作,時刻跟蹤本領域的前沿動態,沒有信息服務團隊的協助也是很困難的。二者建立伙伴關系,信息服務團隊能提高知識服務的能力,科研團隊能迅速掌握課題的前沿動態,實現團隊成員的雙贏,所以,團隊雙方迫切需要建立伙伴關系[3]。因此,為科研團隊提供信息服務就需要具有較高信息技術素養、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多學科縱深背景的復合型知識素養人才,但是學科館員或者情報人員往往達不到多學科的要求,這就需要按照以下幾個方面的需要組建嵌入式情報服務團隊,從團隊的學科建設、服務模式、服務途徑等幾個方面來創新現有的情報信息服務策略,為國內醫學圖書館及信息服務機構組建嵌入式情報服務團隊及創新信息服務的新模式提供參考。
3面向神經科學科研團隊的嵌入式情報服務實踐及組建相關數據庫資源
3.1組建面向神經科學科研的嵌入式情報服務團隊當前很多高校圖書館情報機構存在人才結構配備不合理、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不完善、服務行為不規范、服務模式缺乏新意、信息服務內容不深入、服務范圍狹窄等問題[4],這些誤區容易導致圖書館的服務成為形象工程,影響高校圖書館的長遠發展。因此,筆者結合自己在參與組建面向神經科學科研的嵌入式情報服務團隊、完善相關數據庫信息資源系統方面的實踐經驗,并根據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對策,總結一些措施及建議,希望對建設面向科研團隊的嵌入式情報服務模式有所幫助。
由于神經科學科研團隊研究中涉及很多科研方向,因此,為其提供信息服務也需要具有多學科背景復合型人才。高校的情報服務機構要想適應其信息需求的變化,就需要從高素質的人才引進和現有人才的潛能開發兩個方面進行改進。在高素質人才引進方面,要有針對性地引進高素質人才,首先,選擇具有圖書館情報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強、業務素質好人才;其次,根據高校的學科優勢或者學科特色選擇對口學科背景深,熟悉相關專業發展動態、發展前沿的人才;再者,選擇既有一定的醫學背景,又熟練圖書館情報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可塑性很強的復合型人才。對這些引進人才進行針對性培養和訓練,形成好學上進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結構[5],使其達到組建面向神經科學科研的嵌入式情報服務團隊的要求,為科研團隊提供針對性的信息服務。在現有情報人員潛能開發方面,高校情報服務機構在人才、資金、技術等有限的條件下,必須不斷加強現有人才的開發,提升其綜合水平。首先,從現有的人員中選拔既有一定的醫學背景又有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情報人員進行開發和培養,強化信息服務職業素養教育,加強主動性、個性化、增值性服務意識的培養,提升情報服務質量的業務培訓,包括知識發現、知識挖掘、數掘融合、推送技術、智能搜索等能力的培訓,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個性化的、深層次的信息情報資源等。其次,情報服務機構為他們提供相關學科知識學習的機會,加深其對相關學科的了解,特別是醫學、生物信息學、衛生統計學等,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并樹立他們終生學習的理念,確保情報人員的知識和能力不落伍,能及時迅速把握科研發展動態。經過針對性培訓合格的情報人員,就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加入相關的科研團隊,建立相應的交流平臺,為科研人員提供相應的信息服務。
3.2相關數據庫信息資源的建設圍繞相關優勢學科、重點學科、相關神經精神科研團隊,調查統計科研團隊的特色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個科研團信息需求為前提,建設具有一定特色的數據庫信息資源,建設專家用戶群體的特色數字館藏[6]。有特色的數據庫資源是開展面向神經科學科研的嵌入式情報服務的基礎。高校圖書館在建設本校特色數據庫資源體系時不必追求“大而全”,而是從學校優勢學科、重點學科、相關科研團隊的信息需求等方面,以“協調匹配、彰顯特色、成本節約、合理配置”為原則[7],構建有自己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同時盡可能地加強對數據庫、網絡資源的整合,建立一個集所有或大部分數據資源的網絡化平臺和統一的檢索界面,方便科研人員熟悉、利用數據庫資源[8]。
4創新信息服務的新模式
面向不同科研團隊的情報信息需求,不僅給高校情報服務機構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困難,也帶來新的機遇,高校情報服務機構應該把握時代的變化,及時調整和改進傳統的信息服務理念、方略,樹立知識服務的新觀念,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實現隱性知識的共享,組建專家化、團隊化的知識服務體系,構建一個以用戶為主導的立體化、全方位的情報信息服務模式。首先,高校情報服務機構組建嵌入式情報服務團隊,完善相關數據庫信息資源建設以后,利用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積極開展情報信息服務,建立轉化醫學情報信息匯集與分析平臺與機制,運用信息推送技術為科研提供定題服務,共建共享資源,及時全面地傳遞交流發展態勢及主要動向,為科研團隊和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共同交流、學習、合作和制訂計劃的平臺。其次,情報服務人員通過與科研人員深入的溝通交流,全面客觀地分析用戶的信息情報需要,通過相關信息情報收集、挖掘、知識發現等技術,對所收集情報信息資源進行篩選、統計分析和匯總,為相關科研團隊提供所需要的、個性化的情報信息。并且利用信息平臺共享給科研團隊,通過交流反饋,持續跟蹤用戶需求,定期向用戶提供最新動態的新聞和信息、定題動態通報、循證醫學實踐信息服務、醫學信息分析評價等,輔助疏通科研團隊中多學科間信息與知識的交流與轉換等中存在的轉化障礙,為科研的發展提供多方位的學科化服務支撐。最后,情報服務人員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優勢,快速、準確地為團隊科研工作的各階段提供必要的知識服務,從科研項目的選題、申報、實施、結題到科研成果的轉化,按每個階段情報信息需求的特點,主動、動態地為科研團隊提供持續的、有針對性的情報信息服務。
總之,面向神經科學科研團隊的嵌入式情報服務為情報服務機構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也激發了新的活力。醫學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的重要力量,更應該與時俱進,開創情報信息服務的新格局。
作者:賈云杰 張應花 單位:新鄉醫學院圖書館 新鄉醫學院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