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牧區水利節水工程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李和平佟長福鄭和祥王軍呂森巫美榮牛海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牧區水利科學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鄂爾多斯市水利局
1項目區概況
牧區水利建設源于鄂爾多斯地區,自1986年開始的水利化家庭草庫倫模式化建設,經過20多年的生產實踐和科學試驗研究,探索出草原生態/小建設、大保護0的畜牧業發展模式。鄂爾多斯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呼、包、鄂金三角地帶,是國家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市轄七旗一區,總面積約86752km2。2000至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從150.09億元增加到2161.00億元,年增長率達到34.5%。鄂爾多斯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干旱少雨,蒸發量大。年降水量為150~350mm,年蒸發量1500~2500mm,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圖1)。根據5鄂爾多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6,按現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預測到2020年鄂爾多斯市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需水量為30.58億m3,可供水量為21.89億m3(P=75%),水資源虧缺量為8.69億m3,鄂爾多斯市將成為資源型缺水地區。為了有效緩解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改變現有水資源利用格局,鄂爾多斯市必須走節水型社會建設之路,2008年被列為國家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
2牧區水利建設投資概況
鄂爾多斯地區2001-2009年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和水利部批準實施的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共投資0.298億元,建設牧區節水灌溉面積0.342萬hm2。根據調查統計資料,在此期間帶動地方財政投入3.78億元,建設牧區節水灌溉面積2.571萬hm2;2005-2009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投入牧區水利建設資金0.41億元,建設牧區節水灌溉面積0.402萬hm2;國土資源部門土地整理項目投入牧區水利建設資金0.57億元,建設牧區節水灌溉面積0.345萬hm2;民間資本等其他渠道投入1.276億元,建設牧區節水灌溉面積1.064萬hm2。綜上所述,鄂爾多斯地區2001-2009年投入牧區水利的建設資金為6.334億元,建設牧區節水灌溉面積4.725萬hm2,見表1。
3評估分析意見
3.1灌溉人工飼草料地是草原生態/小建設、大保護的核心內容
鄂爾多斯地區20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隨著人口壓力的逐步增大,要實現牧區水草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建設適宜規模的節水型灌溉人工飼草料地,積極推行舍飼圈養,改善畜種畜群結構,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走/小建設,大保護0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合理控制載畜量,結合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復能力,使天然草原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與治理。在草畜平衡前提下,鄂爾多斯牧區的適宜建設模式是人工種植冷季補飼型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飼型2種模式:人工種植冷季補飼型是采用暖季全部依靠放牧采食天然草地牧草,冷季主要依靠灌溉飼草料地補飼,少量采食天然草地的模式;暖季放牧冷季舍飼型是采用暖季靠放牧采食天然草地牧草,冷季完全依靠灌溉飼草料地舍飼的模式,舍飼的標準較高,該種模式較補飼型模式效益更高,需要建設的灌溉飼草料地面積更大。5西北牧區水草畜平衡與生態畜牧業模式研究6(2002DIB50109)項目研究成果表明:鄂爾多斯牧區人工種植冷季補飼型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飼型的灌溉飼草料基地面積分別應占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58%和3.0%。該項成果已在實踐中經過了多年的驗證,對宏觀控制該區域草地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具有指導意義。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出臺的5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經濟/三區0發展規劃6(2007.7)對推動牧區水利建設和保護草原生態起到了指導作用
3.2牧區水利建設項目的立項合理性與實施效果
(1)立項的合理性評價。牧區水利建設項目以合理開發、高效利用、有效保護水資源,建設節水、高產、優質灌溉飼草料地為重點,提高了單位面積草地生產能力和環境容量,有效解決了牧區突出的草畜矛盾,為落實禁牧、休牧和輪牧措施創造了基礎條件,促進了牧區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發展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牧區水利建設項目/抓水利、強基礎、保生態、促發展0的立項宗旨和發展思路,不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護和建設草原生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維護了國家生態安全;而且通過項目的實施,解決了牧區生產、生活等民生問題,促進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維護了國家根本利益。牧區水利建設項目定位準確、目標明確、立項合理,是關愛牧民、扶持牧業、服務牧區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鄂爾多斯地區牧區飼草料地節水灌溉形式主要是低壓管道、移動式和半固定式噴灌、卷盤式噴灌、大型指針式噴灌機等;種植的作物主要有苜蓿、沙打旺、青貯玉米、飼料玉米。
(2)經濟效益。鄂爾多斯地區牧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2058元提高到2009年的7803元。牧區節水灌溉工程的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2.57%,大于社會折線率;經濟凈現值為3.49億元;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23,各項指標符合國民經濟評價標準。
(3)社會效益。2001-2009年水利部和發改委批準實施的牧區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共投資2980萬元,帶動鄂爾多斯地區財政、國家其他渠道、民間資本投入牧區水利建設資金6億元,為實現牧區/雙贏0目標起到了促進和推動作用。生態效益:根據5生態功能區劃與生態監控技術研究6(2003BA614A-06-04)項目成果,/通過對鄂爾多斯地區兩期TM影像和7年VEGITAION數據分析,可以得出1990-2001期間,該地區生態環境在發生持續退化0,/生態環境變化的轉折點出現在2001年,2001年以后該地區植被在逐步恢復,生態持續退化的趨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與改善,生態環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0。/鄂爾多斯地區2004年生物量較2001年增長7.14%~18.51%,牧區平均增長11%0。評價分析認為,牧區水利建設項目是促進該地區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3.3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實現區域性水-草-畜系統平衡
牧區水利建設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牲畜資源及其動態發展變化為依據,以水資源和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準則,進行牧區水利工程的合理配置,解決灌溉人工草地和人畜供水等問題,并確定科學合理的灌溉人工飼草料基地發展規模和可持續載畜量。建設目標是在建立水草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優化結構和控制演變的基礎上,實現區域性水草畜系統平衡,使草原生態環境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逐步提高農牧民經濟收入水平。根據5鄂爾多斯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6,2007年第一產業總用水量為130716.0萬m3,第一產業用水量占全市總用水量的74.7%,而GDP的貢獻率卻為3.9%,用水效率在三大產業中最低。按照規劃農業灌溉用水要實現負增長,2015年第一產業總用水量要減少到118703萬m3,農田灌溉面積由現狀的20.07萬hm2增加到2020年的22.33萬hm2,綜合灌溉定額由現狀的6015m3/hm2降低至4650m3/hm2,節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積由現狀的10.47萬hm2提高至20.67萬hm2,節水灌溉面積率由現狀的52.2%提高至92.5%。灌溉水利用系數由現狀的0.58提高到0.80。綜上所述,鄂爾多斯地區牧區水利建設必須堅持/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實現區域性水-草-畜系統平衡0的原則,提高農牧民經濟收入水平的潛力在于加強部門合作,增加科技投入,提高飼草料地水分生產效率,充分發揮綜合管理效益。
4存在問題
牧區水利建設項目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改善,主要存在的問題是:¹灌溉人工飼草料地工程建設標準低;º缺乏適宜不同類型草原區的高效用水與豐產集成技術模式推廣應用;»牧區水利建設投入機制與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完善。例如,鄂托克旗賽烏素地下水灌區是一個以飼草料生產為主的中型灌區,出現超采的主要原因是按水資源供需平衡計算該灌區可發展的飼草料地面積為0.32萬hm2,而現狀灌溉面積為0.747萬hm2,主要原因是民間資本的大量投入和水資源管理制度未能嚴格執行。
5建議
(1)加大力度推廣應用牧區節水灌溉技術,充分發揮綜合效益。/十二五0期間,應投入資金重點推廣應用牧區節水灌溉技術,建設適宜不同類型草原區的高效用水與豐產集成技術模式,加強部門合作,充分發揮綜合效益。
(2)深入研究合理確定草原生態系統水管理的閾值水平。從水資源承載力分析,灌溉飼草料地的建設發展規模是有限的,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考慮草地生態需水要求,研究區域水草資源承載能力,合理確定草原生態系統水管理的閾值水平。(3)面對我國牧區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在新時期治水思路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完善/草畜平衡0管理辦法,建議研究制定5牧區水草畜平衡管理辦法6。(4)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以地下水為水源的項目區的水位動態進行監測與管理,要將監測費用列入經常性支出預算范圍,落實監測主體,加強對監測人員的上崗技術培訓。